首頁>文化>

太史公·司馬遷言:禹為姒姓,其後分封,用國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尋氏、彤城氏、襃氏、費氏、杞氏、繒氏、辛氏、冥氏、斟戈氏。——今之姓氏,均以封國為代稱其家族姓氏,繁衍生息之今。古有三族九親之事。三族九親通俗之言:指父族、母族、妻族。

一·嵇姓歷史起源

嵇姓夏后氏的一支族系:嵇姓出自姒姓,姒姓源出姬姓。黃帝姬姓。黃帝之子昌意,昌意之子帝顓頊.高陽,高陽之子鯀,鯀之子禹,禹之子啟,啟之子中康,中康之子相,相之子少康,少康之庶子,庶子封於會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斷髮,披草萊而邑焉。後二十餘世,至於允常。允常之時,與吳王闔廬戰而相怨相伐。允常卒,子句踐立,是為越王。其後裔稱會稽氏,遂以稽為姓。

二·解:

吳越春秋:禹周行天下,還歸大越,登茅山以朝四方群臣,封有功,爵有德,崩而葬焉。至少康,恐禹跡宗廟祭祀之絕,乃封其庶子於越,號曰無餘。

輿地志:越侯傳國三十餘葉,歷殷至周敬王時,有越侯夫譚,子曰允常,拓土始大,稱王,春秋貶為子,號為於越。

子——爵位。《禮記·王制》: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爵。

三·嵇姓始祖

①.夏書: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鯀,鯀之父曰帝顓頊,顓頊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黃帝。禹者,黃帝之玄孫而帝顓頊之孫也。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鯀皆不得在帝位,為人臣。

②.越書:越王句踐,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於會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斷髮,披草萊而邑焉。後二十餘世,至於允常。允常之時,與吳王闔廬戰而相怨伐。允常卒,子句踐立,是為越王。

擴:越與楚同祖

楚書:楚之先祖出自帝顓頊高陽。高陽者,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也。高陽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為帝嚳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亂,帝嚳使重黎誅之而不盡。帝乃以庚寅日誅重黎,而以其弟吳回為重黎後,復居火正,為祝融。

四·會稽

會稽,古邑名,今紹興之別名,故古越國地,禹周行天下,還歸大越,登茅山以朝四方群臣,故名會稽。禹會諸侯之後病故而葬於此地,為紀念禹之功績,諸侯更茅山名曰:會稽,會稽者,“會計也”。禹之曾孫庶子封於會稽,以奉守禹之祀,建都於此,是為越國。

五·稽姓始祖地

稽姓準確來說應發源於今浙江紹興之地,即古會稽,稽姓發源於此。然稽姓發源於“安徽宿州”是不正確的,故應分清前後歷史事件,及地域行政區劃。

六·稽氏圖騰(簡體嵇字即繁體稽字)

稽氏圖騰釋義

【釋義】稽,上古之茅山。帝禹會諸侯於此,封有功之臣,賜爵有德之人,故此諸侯為紀念帝禹神聖之德,將茅山為稽山。稽字的分解解釋應為:龍指天子,天子即帝,帝即聖人,聖人班詔宣旨封功賜爵之意。

七·稽姓得姓始祖:夏后帝少康之“庶子”

八·郡望:會稽郡、河南郡、譙郡

秦始皇二十五年置,治所在吳縣。轄境相當今江蘇長江以南,上海市,浙江天台山、大盤山、仙霞嶺以北及皖南一角。西漢時南擴至浙江、福建全省。東漢永建四年徙治山陰縣。東漢末屬揚州。南朝宋屬東揚州。齊屬揚州,梁復屬東揚州。隋開皇九年廢。大業三年復置。唐武德四年改為越州,天寶元年復改會稽郡。轄境縮小至相當今浙江浦陽江、甬江、曹娥江流域。乾元元年復改為越州。

前會稽郡府吳縣:今江蘇蘇州市

後會稽郡府山陰縣:今浙江紹興市

九·堂號:忠穆堂

宋朝百家姓排序為:三百位餘,當今百家姓排序為:三百六十六位,當今家曲人口約十萬九千人。

十·家曲祖譜:現存十部

十一·稽姓歷史人物

①.嵇康

三國魏譙郡銍人,字叔夜。其先姓奚,會稽上虞人,以避怨遷徙。妻魏長樂亭主,為曹操曾孫女。齊王芳正始間,遷郎中,拜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後隱居不仕,與阮籍等交遊,為竹林七賢之一。崇尚老莊,聲言“非湯武而薄周孔”,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拒絕山濤推薦,自謂不堪做官。精音律,善鼓琴。友人呂安被誣,康為之辯,遭鍾會構陷,為司馬昭所殺。善文,工詩,風格清峻。有《嵇康集》(魯迅輯本)。

②.嵇紹

西晉譙郡銍縣人,字延祖。嵇康子。山濤以“父子罪不相及”薦於武帝,徵為秘書丞。遷給事黃門侍郎,封弋陽子。趙王倫執政,署為侍中。河間王顒、成都王穎討長沙王乂,紹率眾拒之。乂敗,廢為庶人。後復位。惠帝永安元年,東海王越挾惠帝攻鄴。穎將石超破之於蕩陰,獲惠帝。紹以身捍帝,中流矢死,血濺帝衣。後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浣。”諡忠穆。

西晉譙郡銍縣人,字君道。嵇紹從子。好學能屬文。家居鞏縣亳丘,自號亳丘子。楚王瑋闢為掾。舉秀才。除郎中。齊王同闢為徵西將軍。同被殺,暴屍三日,莫敢收葬。含與同故吏荀闓、李述請葬,論者稱之。後奔襄陽,依鎮南將軍劉弘,弘待以上賓之禮。表為廣州刺史。含素與弘司馬郭勱有隙,為勱掩殺。諡簡。有《南方草木狀》,為我國現存最早植物學文獻之一。

④.嵇拔

南北朝紇奚氏,世為部帥。父附魏,娶什翼犍女,生拔。拔娶華陰公主,生敬。位至尚書令,封任城公。明元帝以華陰公主有擁立功,超授敬大司馬、大將軍,封長樂王。

⑤.嵇穎

宋朝應天府宋城人,字公實。嵇適子。仁宗天聖五年進士。授蔡州團練判官。歷開封府推官、三司度支判官、尚書兵部員外郎等職。皇祐二年,召入為翰林學士,未及拜而卒。謹厚篤學,有操守。張堯封嘗從學文,後堯封女入禁中,甚被寵幸,求編次其父稿,並請為序,穎置之不理。

⑥.嵇璜

清朝江蘇無錫人,字尚佐,一字黼廷,晚號拙修。嵇曾筠子。雍正八年進士。少時從父視察河工,熟悉情況。乾隆間歷南河、東河河道總督。四十六年,觀察河情,謂必改歸山東入海,請乘決河之勢,挽全河北之流,時不能用。晚年加太子太保,為上書房總師傅。卒諡文恭。

⑦.嵇承志

清朝江蘇江寧人。大學士嵇璜之子。舉人。歷官長蘆鹽運使,河東河道總督,大理寺少卿。乾隆、嘉慶中,先後參加海河、永定河、黃河封丘衡家樓等治理工程。後升任順天府尹。

清朝江蘇無錫人,字尚佐。河道總督嵇曾筠之子。雍正進士,歷官左僉都御史至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乾隆十八年始參與河工,先後任南河副總河、河東河道總督。屢上疏論治理河、運,主張裁彎取直,移遠為近,浚淺變深。建議黃河北流復山東故道。每巡視河工,皆身先屬吏,不避艱險,多次親督工程,頗得乾隆帝重用。乾隆五十九年七月卒。諡文恭。

⑨.嵇元夫

明朝浙江吳興人,字長卿。少以官宦子弟,放縱不羈,偶失規,為鄉里仇家所中,坐法,下獄。得釋,乃深自濯勵,勤學苦讀。善詩,有《白鶴園集》。

⑩.嵇曾筠

清朝江蘇無錫人,字松友,號禮齋。嵇永仁子。康熙四十五年進士。雍正間署河南巡撫,遷兵部侍郎,督築黃河中牟決口。以條上河工機宜,授河南副總河,升任河道總督。善用引河殺險之法。授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仍督河道。乾隆初,授浙江巡撫,旋改總督。在海寧築尖咀壩,又修樂清海堤。卒諡文敏。晚年刻意為詩。有《防河奏議》、《師善堂集》。

15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視具象繪畫為“命中註定”的安東尼奧·洛佩斯一加西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