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若想獲取成功,牢記老祖宗這一做事天規,出人頭地就不難;真正能“出人頭地”的人,往往也悟透了老祖宗這一做事天規,錯不了。這一做事天規出自老子《道德經》,原文為“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若始,則無敗事。”大意是說人們做事情,常常在快要成功的時候失敗,如果在事情快要完成之時,還能像開始一樣,就沒有不成功的道理。
老子依據自己的人生智慧,指出失敗很多時候都是因為不能善始善終,不能持之以恆,在一開始或許有足夠的熱情,能付出最大的努力,可在將要成功之時,就變得放鬆、懈怠,也失去了最初的那種熱情,如此一來,自然就容易導致失敗。
“開元之治”的盛唐氣象是在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初期出現的。唐玄宗在位的前二十年,勵精圖治,政治清明,國力強盛,經濟繁榮,文化發達,中國最偉大的詩人李白、杜甫都是他那個時代培育出來的。可悲的是,到了晚年,唐玄宗變得驕奢淫逸、昏聵無能,張九齡等忠直之臣一個個被貶斥,像李林甫、楊國忠這樣平庸惡毒的小人在朝中飛揚跋扈,最終釀成了安史之亂,他自己失了美人、丟了江山,唐王朝也從此一蹶不振。
唐代立國之初,一代名臣魏徵就告誡唐太宗說:“古今的君主,開始做得好的倒是很多,能始終如一的人數不出幾個。”唐太宗也許算得上始終如一的皇帝,早年十分節儉,晚年也不敢奢侈;前期能虛心納下,後期仍不剛愎自用。可惜,中國像唐太宗這樣的明君太少了。
所謂“善始者眾,善終者寡”,做事情一開始能認真對待的人很多,但能堅持到最後卻很少。而善始善終是成功者的必備素質,它可以讓人以極大的耐心去處理平常的各種事情;以堅定的決心去對待所有的困難和問題;以堅定的信心去迎接種種挑戰,攀登人生一個又一個的高峰。許多目標明確,善始善終的人,最後都是能出人頭地的。
當然,做到善始善終,避免有始無終絕非易事,因為有始無終具有非常強的隱蔽性。在做事時,假如一開始做得很順利,人們就容易產生輕鬆的感覺,下意識地就會覺得事情能輕鬆做成,然後,就放鬆了警惕,注意力就容易被轉移。結果,當一段時間過後,回頭一看才發現,事情並沒有想的那麼順利,很多問題根本沒有解決,還擺在那裡,甚至會有各種新舊的問題交替出現,使問題更加複雜,解決起來更加棘手。
在做事時,假如一個人長期處於有始無終的狀態,那麼,他一開始的積極進取的心態一定會受到破壞,自我價值也不會得到實現,當然也就更不會成功了。更重要的是,如果讓這種狀態一味“蔓延”,會讓許多事情進展緩慢,影響人生長遠目標的實現。
為了做到善始善終,避免有始無終的破壞性影響,就需要人常常能跳到局外,做自己的一個旁觀者,需要隨時警醒,切實從自身工作狀況出發,潛心投入。而淺嘗輒止,停留在表面,便永遠嘗不到成功的甘甜。從做事開始,再從做事結束,時刻反省自我,牢牢鎖定目標,就可以做到善始善終,最終出人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