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今天是2020年12月21日,農曆十一月初七,是二十四節氣進入冬至的日子。等到傍晚的6時2分12秒的那一刻,北斗星的斗柄指向“子”位,太陽黃經達到270°時,冬至節氣就要正式登場,開啟屬於它的時間。

在冬至節氣馬上就要來臨的前夕,我們不妨聊一聊與“冬至”有關的“之最”問題,看看大家各自都是瞭解多少?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也是第一個被測定出來的節氣。早在2500多年前,我國古代先民便採用土圭測日法測定出來了冬至節氣,那時候還是春秋時代。

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時期,這一習俗也相沿至今。《後漢書》中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的記載,說明那時候民間不僅要過冬至節,連管家都要為此考慮放假問題。

冬至祭祀掃墓始於周朝,《周禮春官·神仕》中有相關記載說,“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

冬至後提冬數九。而“數九”最早的文字記載是源於南北朝時期梁宗懍的《荊楚歲時記》。到北宋時期,提冬數九的做法已經風靡。從南北朝算到現在,提冬數九已經有1400多年的歷史了。

每年的冬至日,太陽直射南迴歸線,對北半球照射的角度最傾斜,太陽距離北半球地面的高度也最低。生活在北半球的人們感受到的白晝時間最短,夜間最長。所以說,“冬至”也是“日短”,“日短至”,“日南至”。冬至後,北半球的白天會一天天變長。

“冬至一陽生”。冬至是天文學上北半球冬季的開始。所以說“冬至一陽生”,是因為,雖然“冷始於冬至”,但古人認為,世間萬物的生命活動從冬季就開始了由衰轉盛、由靜轉動的輪迴歷程。冬至不僅是在為春天生命的綻放蓄勢儲能,也是太陽向北半球移動的開始。

冬至北方人吃餃子的習俗,起始於東漢時期。傳說是由於當時的神醫張仲景辭官回鄉後,曾讓隨其學醫的徒弟們,在冬至日向當地民眾發放“祛寒嬌耳湯”,最後被老百姓效仿演化而來。

南方人冬至日吃湯圓,在明清時期約定俗成。有記載認為,“冬至,粉糯米為丸,名‘湯圓’。”所以吃湯圓,也是因為圓圓的湯圓本就有圓滿的象徵,煮熟後的湯圓也晶瑩剔透,又圓又亮,可以代表陽光和陽氣的迴歸。

14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魯國史話廿五:左丘明不想講述的3個字,搞懂後,裡面故事還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