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當此前一悲、一喜兩件事講述過後,咱們關於周桓王十四年(即魯桓公六年)的故事也基本告一段落了,是該與這比較紛繁的一年告別,並開啟下一年的時空之旅了。但是,當大家將《春秋》翻到新的一頁時,會發現魯桓公七年的內容依然不簡單。當然了,說這一年不簡單並不是它又記載了很多內容,相反倒是特別簡短(同魯桓公四年的記載一樣,只書春、夏兩季之事,故意省去了秋、冬兩個時節)。這樣的記載方式,看似無事發生,實則所記之事受到了魯國史官們的格外重視。正因如此,咱們仍然不能放鬆,還需謹慎對待這一年。

那要如何去做才能算謹慎對待呢?其實也不難,《春秋》不是已經給咱們線索了嘛,“閒敘”就從這年所記的這第一件事,即“(魯桓公)七年春二月己亥,焚鹹丘”開始講起吧。然而,別看這件事簡單來說就“焚鹹丘”三個字,但也著實不好講,或者說在下有些無從入手。您若問到底是為什麼?因為鄙人平日裡經常用來當作《春秋》補充材料的《左傳》,居然隻字未提此事

左丘明不願提起“焚鹹丘”一事

咱們先來看看“焚”這個字,其含義就是用火燒,所以咱們現在常見詞彙中會有“焚燒”、“焚燬”這些用法。顯然,《春秋》這樣記載,應該是魯桓公在命人焚燒東西。至於他在燒些什麼,繼續往後看“鹹丘”二字,理應是一個地名。在下也特意查了一下,鹹丘大概的位置在今山東菏澤市鉅野縣東南一帶,距離魯國都城曲阜不算近,但也不是很遠,看來這個地點便是桓公要燒的了。可是一個地點要怎麼燒呢?

鹹丘城位置示意圖

杜預在《春秋左傳正義》中給了一種解釋,他認為“焚”不僅僅有焚燒之意,更有火田的意思。而“火田”這個詞對於一位國君來說,其實帶有批評的意思。因為,所謂“火田”就是採用火燒草木的方式進行田獵的意思,由於這種做法不給獵物留後路、過於用盡,而被禮制所詬病。並且,杜預還認為鹹丘雖為魯地,但不是常規魯侯狩獵的場所,也屬於他不合禮制的地方。所以,“焚鹹丘”三字是魯國史官在譏諷魯桓公做事荒唐、不遵禮法

這麼看來,杜預還真是很好地補充了《左傳》沒有提到的“焚鹹丘”一事,更為魯國史官如此重視此事給出了比較合理的解釋。想來應該是魯桓公前一年剛剛喜得嫡長子,次年就興奮地放縱自己,去鹹丘進行火田了。但是,當鄙人再認真回想了一下杜元凱的說法之後,總覺得這個解釋還有一個不充分的地方,那就是左丘明為何會遺漏了《春秋》十分重視的“焚鹹丘”一事,甚至還有些刻意迴避呢?

火田——以火燒草木的方式來進行田獵

或許,有些童鞋會說了,左丘明不提“焚鹹丘”,很可能是他覺得此事並不重要。又或許是左丘明想維護一下魯侯的顏面,特意迴避了這件事。但我要說的是,連魯人自己編寫的史書都記載了“焚鹹丘”,還用預設時節的方式來強調這件事的重要性。以左先生的判斷力不可能會忽視它,更沒必要去替魯侯隱瞞真相。所以,予以為杜預的解釋似乎只是他的理解,卻並沒有找到事件真相,咱們還需繼續找線索、去挖掘。

於是,《公羊傳》、《穀梁傳》這兩部史書又被在下翻了出來,還真找到了不一樣的解釋。首先,公羊高和穀梁赤兩位先生有一個共識,那就是他們認為鹹丘並不是魯國的土地,而應屬於邾國之邑(在《公羊傳》中寫作“邾婁”,其實就是邾國)。其次,兩傳又提出了一個驚人的說法,認為所謂的“焚鹹丘”乃是用木柴焚燒鹹丘城,即以火攻城的意思。這不僅與杜預提到的魯桓公火田狩獵的說法大相徑庭,似乎還暗示了一場鮮為人知的戰爭,讓我頓時有了深挖下去的動力。

公、谷二人認為“焚鹹丘”即火攻鹹丘城

在下不禁要問:邾國明明是魯國的附庸,魯桓公為什麼要攻打他們呢?難道是邾國又在外面給魯國大哥惹麻煩了,才被魯侯派兵教訓了嗎?可就算是邾國跟魯隱公時一樣,在外招惹了他國,會被魯國教訓,也不至於要到放火燒城那麼嚴重吧?魯桓公會採取放火燒城的方式來攻打邾國的一個城邑,是他性格殘暴,還是另有原因呢?

這一系列的問題縈繞在鄙人的腦海中,久久揮之不去,但我也在思考中有了一些想法。第一,我認為魯桓公其人雖然比兄長隱公要決絕一些,但還不至於到了殘暴的程度。所以,他會命人火燒鹹丘城,一定另有原因。第二,既然魯國來討伐邾國,肯定是這個小弟又惹事了,並且還是比上次招惹宋國之事更嚴重才行。第三,想要找出邾國被討伐的原因,關鍵因素很可能還在“鹹丘”這座城邑上面,因此,咱們需要再仔細找找有關鹹丘城的資訊。

既然有了想法,在下就又認真查找了一下關於鹹丘城的線索,還真有所進展。原來,鹹丘不僅僅是一個城邑那麼簡單,其最早甚至是一個小國的都城(是一個城邦國家,都城就是整個國家),而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國就叫鹹國。只可惜這個小國實在是太不起眼,史料不但少之又少,甚至還摻雜了一些神話故事,實在是無法系統完整地講述給各位。只能簡而言之,鹹國的由來基本有這兩種說法

上古大巫——巫咸

其一,鹹國乃是上古大巫巫咸建立的國家,因此以其名作為國名。其二,鹹國乃是帝嚳之臣鹹黑(又稱“鹹丘黑”)的封國,因其為帝嚳創作了《九招》、《六列》、《六英》等典樂有功,遂受此封賞,並以他的姓氏“鹹”作了國名。至於,鹹黑為何會姓“鹹”,據說跟他出生地有關,因其生在一個大鹽湖邊,鹽滷味鹹,便以此為姓氏了。

無論這兩個說法哪種更準確吧,反正在鉅野縣一帶曾有過一個名為鹹的小國。也正因為鹹國實力不是很強,在山東一帶生存比較艱難,便依附於魯國旗下,成了他們的附庸國。可鹹國找到了靠山以後,雖然暫時不會被其他陣營的國家欺負了,卻被同為魯國附庸的邾國惦記上了。到了魯桓公之時,或許是邾國覺得自己與魯國更親密,吞併了鹹國也不會被懲罰。又或許是當時的邾國有了一定的實力,想再多吞併幾個鄰國鞏固一下,以便日後可以脫離魯國單飛。反正,事情就這樣發生了,實力更弱小的鹹國,被“同僚”邾國所滅,鹹丘也就成了邾國的城邑

《春秋邾分三國考》對於“鹹丘”的註釋

但魯國畢竟是老大哥,鹹國再小也是自己的小弟,你邾國竟然揹著大哥吞併同一陣營的兄弟之國,實在是有些太過分了。於是,魯桓公盛怒之餘,派兵討伐了佔領鹹丘的邾國軍隊,並以火燒鹹丘城的方式,讓邾國知道魯國對此的態度。這一仗之後,邾國被魯國打怕了,老老實實地縮了回去。但鹹國已經被滅,城邑又被燒燬了不可能再復國,這裡便成為了魯國的一部分。魯國史官這才重點記載了這件事,既讓後人知道當時發生了什麼,還用“焚鹹丘”三個字來暗示桓公的這一做法有些太沖動、太兇狠了

至於您要問為何左丘明不願提起這件事,原因其實很簡單了。畢竟,他是小邾國人,而小邾國又是從邾國分出去的一個國家,換句話講左先生本身就是邾國人。可邾國吞併鹹國一事,不僅在禮法、道義上來看是非正義的,他們最終還被魯國以火燒城邑的方式教訓了,實在是難以啟齒。因此,身為邾國人的左丘明,這次恐怕是存了一點私心,故意在《左傳》中忽略了“焚鹹丘”一事,想為邾國保留了一些顏面吧。

左丘明或許是故意忽略“焚鹹丘”一事

【關鍵詞雲圖簡史】

本文關鍵詞:焚鹹丘、春秋、重要事件、左傳、避而不提、杜預、火田說、公羊穀梁、火攻說、鹹國、邾國滅鹹、桓公焚城。

關鍵詞雲圖簡史

4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季節變換】今日冬至: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