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禁燬小說”,在這裡,“禁”和“毀”是並列詞語,是又禁又毀的意思,不是“禁止銷燬”!

雙重否定等於堅定肯定。

為什麼要這麼義無返顧、咬牙切齒的表達對這類小說的痛恨呢?咱今天來研究研究。

小說一旦跟“禁”字聯絡在一起,馬上就會讓人聯想到色情、血腥等字眼,如果再加上“明清”,那馬上就會想到《內蒲團》、《金瓶梅》。

的確,這個時期就愛出這些東西。

因為,明代之前,詩歌才是中國文學的正宗,唐有唐詩、宋有宋詞,到了元朝,就是元曲,元曲是可以唱的,相當於當時的“流行歌曲”。

可見明代之前,勞動人民的閱讀習慣還是比較正常的。

到了明朝就徹底放鬆了,尤其到了明朝中期,社會經濟發展很快,城市日漸繁榮,人們對於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

正所謂“飽暖思淫慾”。

於是,市井文學大力發展,世俗小說,尤其是愛情小說,成為主流。

可沒想到這一放鬆,收不住了,湧現出了像《內蒲團》、《金瓶梅》之類赤裸裸描寫性愛的作品,讓那些驕奢淫逸的貴族階層都感到有點不好意思了。

當然,他們最擔心的不是這個,而是這種反映青年男女恩愛情仇,熱切呼籲人性解放的作品,容易造成人們思想的動盪。

人心散了,隊伍就不好帶了。當時的統治者還是希望把人心牢牢地鎖住。

於是,就開始對這類小說又禁又毀,連禁帶毀。

但是,勞動人民不幹了,好容易有點荼餘飯後的娛樂專案,還沒看夠呢,別給整沒了。

人民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你可以禁、毀,但我們可以耳口相傳。

當然,勞動人民都是脫離了低階趣味的,像一些糟粕就淘汰了,而優質的得到保留。

比如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都屬於明清禁燬小說。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董永與七仙女”,“唐伯虎點秋香”等,這些故事大家再熟悉不過了。

如果不是勞動人民的智慧,今天我們可能早就看不到這些作品了,包括由這些作品改編的電視劇等。

明清禁燬小說是怎麼儲存下來的

一隻繡花鞋的衍生作品

耳口相傳是一種辦法,但是傳著傳著就走樣了,尤其是長篇小說,傳來傳去,除了人物全都變了。

再就是“手抄本”,眾所周知,《紅樓夢》就是透過手抄本的形式流傳下來的。

還有一本著名的恐怖小說《一隻繡花鞋》,也是透過手抄本的形式流傳下來的。

手抄本的出現,除了閱讀所帶來的歡愉,還是一種群體勞動,一種自由的文學創作,一種精神上突破禁忌的地下探索。

現在也有手抄本,但是現在的手抄本,只是一種形式,跟內容無關了。

而且,現在可以透過多種渠道看到明清時期的禁燬小說,當然,裡邊的內容已經經過刪減,只保留了故事的情節和人物,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到網上找找看。

清明上河圖

10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相聲界的帶拉和擺知有什麼差距,為什麼德雲社謝金的帶拉不被承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