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冬至,就來聊一聊冬至的習俗和美食,我們北方這一天是一定要吃餃子的,好在我上午趕集時已經買好芹菜蘿蔔,晚上芹菜肉餡的水餃包起來。
冬至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古時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這時節都要回家過冬節,所謂“年終有所歸宿”。
在我國南方部分地區廣泛流傳著“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冬至又被稱為“亞歲”、“小年”,一是說明年關將近,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認為冬至的重要程度並不亞於新年。
到了漢代,中原地區有以冬至為“冬節”的記載,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場流行互賀的“拜冬”禮俗。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冬節盛於唐宋。宋朝以後,冬至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節慶活動興盛。明、清兩代的冬至日,皇帝要舉行祭天大典,謂“冬至郊天”。
民間在冬至有祭祖、宴飲等習俗。現今,很多地區仍保持著冬至祭天祭祖的習俗,如嶺南、江浙、閩南一帶,在冬至這天要過節慶賀。
我國南北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經過歷史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我國南方一些地方有冬至宴飲的習俗。北方多數地方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吃餃子成為多數北方中國人冬至的風俗。
每年冬至這天,在我國北方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
相傳醫聖張仲景告老還鄉時看到受凍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以及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做成一種叫“驅寒嬌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形成了習俗。至今民間還流傳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