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我認為一切的好詩,到唐朝已被做完,此後倘非翻出如來掌心之‘齊天大聖’大可不必再動手了”,但在我看來並非如此。無數偉人曾經引用過唐代“鬼才”的“天若有情天亦老”這句詩,殊不知下半句正是200年後宋朝的一位才子對出的。
這詩仙、詩聖、詩魔等都聽過,這“鬼才”還是頭一次聽說,這是哪路大神?諸位抱歉,逸世君在這裡小小的“故弄玄虛”一下,“鬼才”也正是“詩鬼”李賀。因為他的所有作品裡面充滿了想象力,所以也被人們送上這樣的“稱號”,今天我們就來對他的這句詩做一個詳細的瞭解。
最早在看到這句詩的時候,我不是很相信它的作者是李賀。“吾聞馬周昔作新豐客,天荒地老無人識”、“長安有男兒,二十心已朽”都是感嘆自己懷才不遇的心情。作為唐代“憤青”人物的代表,年紀輕輕從心裡最底處已經腐朽了,怎麼可能寫出這樣的話?
其實他的遠祖是唐朝開國皇帝李淵的叔父李亮,屬於唐宗室的遠支,不過有這樣的血緣關係在當時也是可以的。只要能稍微攀得上點關係,謀個差事吃穿不愁這輩子也算過去了。沒想到到李賀這一代的時候,武則天屠殺李唐宗室,他們家族也就此衰落。
面對這般現實,李賀也並沒有放棄,想要透過自己的努力再次興盛家族。在飽讀詩書成名之後,決定參加科舉考試,沒想到因為父親的名字叫李晉肅而被拒之門外。因為“晉肅”二字在當時與“進士”諧音,作為人子必須避諱,否則就觸犯了當時的規定。
家族關係的原因自己沒有辦法去實現抱負,想要透過唯一的科舉去完成更不可能,此時的李賀也不過25歲,但他心靈卻遭受了嚴重的打擊,身體開始變得憔悴。在接下來的時間,李賀憑藉良師益友韓愈的推舉,還是做了一個小官,但這根本不是李賀的內心所向。
但既來之則安之,後來的他似乎也接受了這樣的現實。在為官的三年時間裡,李賀結交了許多志同道合之人。他們身上都有一個共同點:看透社會的黑暗, 接下來的作品也開始對社會進行所謂的“鞭撻”,“天若有情天亦老”也正是在這個時候出現的。
因為“對對子”在當時非常的流行,特別是在唐玄宗時期,他和楊貴妃也都參與到其中。這首詩也被很多人拿出來作為上聯,但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對出完美的下聯。不過在我看來這和當時的時代也有很大的關係,因為安史之亂唐朝開始衰敗,肚子都填不飽還有這閒情雅緻對對子?
到了宋朝時期,我們都知道這個朝代“富”的離譜,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誰又能理解李賀當時的心情?所以自然也是對不出來。不過後來有個人叫石延年,是當時豪放派的代表,在參加一次宴會時飲酒助興,直接對出“月如無恨月常圓”的下聯,在場的人都拍手叫好。
對仗公正方面不用說,接下來就是意境,幾乎完美到不能再完美。司馬光後來直接評價道:“李長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曼卿對‘月如無恨月長圓’,人以為勁敵。”幾百年的一個“難題”,竟然被一個醉鬼以這樣的方式攻克了,“讀書通大略,不專治章句”果然名不虛傳。
後來一些文人覺得不盡興,把蘇軾和李白詩句也放在了一起:
把酒問青天,天若有情天亦老;
舉杯邀明月,月如無恨月長圓。
不過在逸世君看來,還是咱們前輩說的那句話才最“完美”: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你們認為呢?
參考文獻:
《金銅仙人辭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