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天文

冬至,位於黃經270°,這天太陽直射點位於S23°26′,即地球的南迴歸線上。從今天開始,太陽在南半球觸底後轉而北歸。同時,今天也是一年中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白晝時長在冬至前一天天遞減,過冬至後則開始一天天遞增,所謂“物極必反”,陰至極而陽始生,所以,古人也將冬至這天稱為“一陽生”。

太陽從冬至開始逆南向北迴歸,代表光明的迴歸,黑暗的衰退,但這並不代表天氣也跟隨著太陽北歸的同時逐步回暖,事實恰恰相反的是天氣在冬至過後才正式進入一年中最為嚴寒隆冬,所以“數九”寒天就從冬至開始計算“一九”的第一天。因為從冬至開始,北半球才進入冬季晝短夜長的後半段,在經歷前半段(小雪到冬至)後,後半段(冬至到大寒)將貫穿北半球整個光熱能的極小期,陰寒之氣只有在這時才達到鼎盛,我國每年穩定有冬區最遲也將在冬至前後正式入冬。

物候

冬至分三候:“一候蚯蚓結;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動。”蚯蚓陰曲陽伸,冬至陰至極,所以蚯蚓感陰而蜷縮起來;麋和鹿雖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麋角後生,所以為陰,冬至陰至極而衰,麋感陰氣衰退而解角;冬至後陽光迴歸,泉水內部能在封凍的冰層下面隔絕空氣中的嚴寒,但陽光確能透過冰層給內部泉水帶來熱能,所以泉水能在冰封之下溫潤流淌。

冬至是子月的中氣,子月代表的是農曆十一月,也就是冬月中,夜空中北斗七星斗柄那顆名為“搖光”的星,此時恰好指向正北的子位。此月的節氣卦象是(地雷)復卦,由上坤下震組成的六爻卦象,上面五個陰爻代表鼎盛至極的陰氣,最下面的一個陽爻代表陽氣的初生。我們從復卦中可以看到此時的天地永珍,陰氣代表寒冷、寂靜、黑暗等,五陰在一陽之上,代表陰已達到至尊之位,天地蓋陰,初陽蟄伏,天氣進入最嚴寒的時段。也代表此時天地萬物最為肅寂的狀態,不管是植物還是動物,早已收藏精元進入畜養狀態。花草樹木不見繁華,蟲鳥野獸不見啼鳴,人不見農務繁忙,就連天氣也不見夏日那樣晴雨風雷反覆的激烈的場景。而一陽的初生代表太陽在抵達南迴歸線後開始北歸,代表陽氣的白晝開始重新增長。同時也代表植被的生氣在土中進入蓄勢待發的狀態,人們也通常在此時開始進補些高營養的食物來滋養身體,以備來年冬去春來能有充沛的精力去開啟來年的勞作。

民俗

在二十四節氣中,要說哪個節氣最為豐富多彩,那恐怕要數得上冬至了。冬至自古以來就是已過很重要的節氣。古人認為,冬至過後,白晝的時間一天比一天長,陽氣開始上升,是個吉祥的好日子,甚至在漢初以前,冬至還被定為一年的開端,也就是當時的新年,如同當今的春節,因此值得慶賀。

《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陰終陽始,天地復生,萬物資始,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所以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和祭祀祖先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已故的父母尊長祭拜。

在民間,冬至百姓家裡都會祭祀祖先,有的甚至到祠堂家廟裡祭祖,謂之“做冬至”。一般於冬至前剪紙作男女衣服,冬至送至先祖墓前焚化,俗稱“送寒衣”。祭祀之後,親朋好友聚飲,俗稱“冬至酒”,既緬懷亡者,又聯絡感情。

12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冬至,一年中最該養生的日子,這樣做,禦寒補陽一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