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引言

與張愛玲同生在一個世上也是幸運”這字裡行間都透漏了賈平凹先生對於張愛玲的欣賞,他感慨於和張愛玲同處一個時代的幸運,同時也點破了張愛玲的偉大。

作為一個憑文字足以不朽的女人,張愛玲絕對擔得了這種評價,她曾經創造了那麼多的文學作品,曾經被很多狂熱粉絲追捧,論天涯海角。

不過可惜的是,我們只看到了張愛玲的輝煌,卻忽略了她背後的辛酸。上天一般都是公平的,她給了張愛玲無與倫比的文思,同時也給了她悲劇的人生。正如張愛玲的晚年,她永遠只能在搬家之中逃避,甚至都不能回到現實。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一、張愛玲的輝煌

張愛玲出生於1920年,是現代非常優秀的女作家,曾經7歲開始寫小說,12歲在校刊雜誌上發表作品。她曾經在1943年到1944年先後創作發表了《沉香屑》系列作品,曾一度引起大家的追捧,之後又發表了《傾城之戀》和《紅玫瑰與白玫瑰》等經典小說。

客觀來說,張愛玲在文學上的成就實在是了不得,她不僅拓展了女性文學的新天地,而且還使得寫實小說達到了更高的境界。此外,她還使得自己的作品形成了一種另類的藝術風格,可謂是獨樹一幟。

正如當時報紙所評價,在那個低氣壓的上海文壇,張愛玲使得當時的文學氛圍形成了個性化的突破,在繼承傳統的同時又突破了傳統,對現代小說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並且一度再度讓人們覺醒了“文學也是人學”的創作理念。

從以上的這些內容可以看出,張愛玲絕對是當之無愧的大師,她的創作成就絲毫不遜色於任何一個同階段的人。

不過可惜的是,這些輝煌和這些創作,大部分都來自於她年輕的時候。等到年老的時候,特別是到了美國以後,她的光芒逐漸的收斂,甚至開始沉淪。

正如學者所說,張愛玲的早年有多麼輝煌,那麼他的晚年就有多麼悲愴。那麼為什麼會如此呢?張愛玲到底在晚年經歷了什麼呢?

二、美國的生活

客觀的來說,張愛玲人生的改變,應該是從來美國開始。據記載,在1955年張愛玲乘坐的克利夫蘭總統號來到了美國,這是她新生活的開始,也是她悲劇的開始。

去往美國的這段歲月,她首先面臨的就是困頓,因為經濟拮据,還有各種各樣的生活壓力,所以張愛玲那段日子過得很是拮据。

一度為了經濟而焦慮,甚至選擇寄人籬下,靠著老朋友宋淇夫婦支援生活。不過可惜的是,即使是這樣要好的朋友,張愛玲也和她的老朋友產生了一些不和,甚至到後來差點因此交惡,由此可見她的困頓。

不過慶幸的是,她在美國還是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人生,不僅僅有文學上的新突破,同時也找到了愛情上的突破。在1956年,張愛玲遇到了美國劇作家賴雅,兩人在困頓之中相遇,並且展開了忘年的愛情。

當時的賴雅是一個很貧窮的人,但是張愛玲卻對他愛的深沉。面對這個大了自己30歲的丈夫,她甘願陪著他受苦,而且敢於嫁給他面對未來。他們曾經一度每天吃著才幾毛錢的義大利餡餅,而且每天使用著殘缺的二手傢俱。

更值得一提的是,張愛玲和賴雅結婚只有兩個月,結果賴雅就半身不遂。但張愛玲一直默默的守護著他,而且據記載,她還為賴雅懷過孩子,而且還流過產。但她依舊如同一個,每天得到鼓勵的小女孩一樣,每天過得非常開心。

不僅細心的照顧著愛人,而且還出去散步,晚上還會給愛人按摩。

不過可惜的是,即使是這樣的生活,老天也不願意給她。兩人結婚以後10多年,一起經歷了太多的風風雨雨,張愛玲也一直靠著這個精神上的家園而保持微笑,但賴雅還是去世了,這徹底擊垮了張愛玲。

客觀的來說,就是從這時候開始,張愛玲真正陷入到的絕望之中,她再也不是曾經的優秀作家,也不是那個擁有精神家園的女孩,她只是一個逃避現實的悲劇。

三、搬家與跳蚤

就是從這一刻開始,張愛玲迎來了自己的晚年,這就是年齡上的遲暮,也是心理上的老化。

接下來的日子裡,張愛玲每天都在忙碌著,不過不是為了忙碌著寫文章,而是每天忙碌著搬家。

有資料顯示,張愛玲從1984年到1988年,整整三年半的時間內,張愛玲連續搬家180多回。因此據資料顯示,張愛玲一直都在搬家,每天的生活也都是人在車上,心在路上,甚至連她到死的時候還在籌劃著搬遷的事情。

這種生活方式簡直非人類,很多人也不能理解,張愛玲到底在幹什麼?

據張愛玲的日記記載,她是在迴避一種跳蚤,這是一種產自於南美,但卻小到肉眼基本上看不到,而且生命力頑強的存在。張愛玲無時無刻都在受到這些東西的折磨,她的精神時刻處在高度緊繃的狀態,以至於她無法進入到睡眠,甚至無法正常的生活。

真是在這種絕望之下,她一次又一次的搬家,就為了躲避這種可怕的蟲子。但每更換一個地方,她都無法持續太久的安寧,立刻就會陷入到緊繃狀態,又是人在旅途,前後不過幾天的時間。

曾有人認為,張愛玲的恐懼,有可能是得了一種面板病,正是這種面板病使得她無法在一個地方生存,是被折磨到了心理變態的地步。

客觀的說,關於這一切的真相,張愛玲並沒有給出答案,而且她口中的跳蚤,甚至都有可能是虛無縹緲的象徵。

不過,對比張愛玲的人生軌跡,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她的崩潰以及潔癖都是隻賴雅死去以後開始的。因此,也有很多人認為,張愛玲心中所謂的跳蚤,其實就是對於這個孤獨世界的厭倦和抗拒。她心中的那片淨土已經不在了,猶如一個被剝奪了所有護甲的可憐生物,接觸到的所有的土地和空氣,都讓她感受到了恐懼和疼痛。

而且,張愛玲在她18歲的時候曾經寫了一篇叫《天才夢》的文章,其中有一句或許隱藏答案,原文如下:“生命像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蝨子。”

因此答案似乎呼之欲出,張愛玲並沒有得面板病,也沒有因為所謂具體的跳蚤而恐懼,而是因為她生命的華服已經脆弱不堪,因為賴雅走了,因為她的生命淨土不在了,所以她剩下的只有迴避和恐懼。

就是在這種折磨之中,張愛玲將自己關到了家裡面,不想與任何人見面,想默默的等待著自己的死亡。終於在1995年9月8號,警察打開了她的出租房,並且看到了她死去了一週的屍身,她的痛苦終於在這一刻終結了。

結語

張愛玲的人生真可謂是悲劇,她曾經創造了那麼多優秀的作品,並且還讓女性得到了自我解放。但是,她教導大家追求自由的生活,卻沒有讓自己能夠從束縛之中脫穎而出。

或許真的如同那句話所說,真正的孤獨不是離開群體,而是內心害怕接觸現實。張愛玲就是如此,她失去了心中的唯一,在恐懼和迴避之中,最終陷入到了一個可怕的怪圈。這是張愛玲的悲劇,也是精神孤獨的悲劇,我們是否能夠從中感受到那種孤獨呢?

17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世上的任何東西,都填滿不了人空虛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