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 四、小篆:一統天下

金文,是周代的主要文字,小篆,是秦國的文字——從周到秦,在這兩個偉大的王朝之間,經歷了春秋戰國數百年的風雲變幻。在這波瀾壯闊的歷史程序中,我們的漢字又經歷了怎樣的命運呢?

戰國文字:我的地盤我做主

典雅肅穆、古樸雄渾的金文是周代的官方文字。但隨著周幽 王烽火戲諸侯的鬧劇,還有周平王無奈而倉促的東遷,從西周到東周,天子的權威與禮樂一落千丈!在諸侯並起的春秋戰國時代,金文這種整齊規矩的文字,也受到了極大的衝擊——周天子都可以不放在眼裡,何況區區文字呢?

從周代到戰國,漢字的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我們還是先瀏覽一下戰國的文字吧,你看,這是秦國文字、三晉文字、楚國文字和齊國文字。每個國家的文字各不相同,差異極大,戰國文字最基本的特點就是複雜紛亂、各國不同。

為什麼會這樣呢?

這和當時的政治形勢密不可分。當時天下分裂,戰國七雄 ——秦、楚、燕、齊、趙、魏、韓,誰都想統一天下,成為天下共主,誰都要謀求自己的霸業和野心。在這樣的心態下,各國的政治、文化、軍事、社會不斷走向差異——我的地盤我做主,就要和你不一樣!

天下分裂,各國制度不同,漢字也是如此。許慎在《說文解字敘》中說:“諸侯力政,不統於王,惡禮樂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為七國,田疇異畝,車途異軌,律令異法,衣冠異制,言語異聲,文字異形。”

諸侯用暴力爭奪天下,打來打去,要不怎麼叫“戰國”呢?在一個你咬我、我咬你的時代裡,天子的禮樂就像耳邊整天的嘮叨一樣,真煩人!趕緊扔掉。各國紛紛推出自己的貨幣政策、土地政策、交通法規、法令政策、衣冠風俗,連語言文字也不例外——嘴裡說的是方言土語,寫出的文字也各不相同。

秦始皇與文字統一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經過了近300年的春秋時期和200多年的戰國紛爭,中國歷史終於又從分裂走向了統一。兼併六國,結束戰國紛爭的豐功偉業,是由秦始皇完成的。

秦始皇雄才大略,他十三歲即位,二十二歲親政,在三十九歲時就 已經統一了中國,結束了春秋戰國數百年的紛爭。大詩人李白寫道:“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如果你讀過《史記》中的《秦始皇本紀》,再去陝西的兵馬俑實地感受一下,一定會為他的赫赫功業震撼不已。當然,在統一中國的過程中,秦國多次打敗東方六國的大軍,殺傷無數,也讓秦始皇在歷史上揹負了殘忍、暴虐的罵名。要知道,這樣一個重要的歷史人物,對他的評價始終都是相當複雜的。

統一天下之後,秦始皇需要治理天下,這個時候,他發現自己遇到了一個大麻煩——各國的制度、風俗、語言、文字都不一樣,想要推行秦朝的政令,下一道詔書,六國的人看不懂,怎麼辦?漢字不同,也影響大家之間的文化交流,想看其他六國的書,相當於要重新掌握好幾門語言文字,簡直太麻煩了。

秦始皇正在頭疼,他的丞相李斯來了。“陛下別急,六國的文字亂七八糟的,乾脆用咱們大秦的文字,把它們統一起來!”秦始皇一聽,“好辦法!丞相所言,甚合朕心。這個任務就交給你了!”

於是,李斯帶領著趙高——就是那位指鹿為馬的太監趙高,這個人品質很壞,但能耐不小,也懂得文字學呢,還有太史令胡毋敬,一起寫出了《倉頡篇》《爰歷篇》和《博學篇》。在這三篇字書中,包括了三千三百個字 ,他們根據傳統的秦國文字,進一步加以簡化、調整,同時廢除了那些形狀各異的六國文字,最後推出了小篆!

這段歷史,就是《說文解字敘》中所記載的:“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罷其不與秦文合者。斯作《倉頡篇》,中車府令趙高作《爰歷篇》,大史令胡母敬作《博學篇》。皆取史籀 (zhòu)大篆 ,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 所謂“史籀大篆”,指的是多取自周代大篆的秦國文字,“省改”則是省簡與改易的意思。

你可能會問,“篆”這個字好陌生,是什麼意思?

小篆“篆”字

“篆”雖然難認,但意思很清楚。“篆”是個形聲字,下面的“彖”是用來表示“篆”的讀音的,而上面的竹字頭說明這個字和竹子有關。“篆”的本義就是用筆寫在竹簡上的意思。《說文解字》中說:“篆,引書也。”這是一種筆畫拖長、線條流暢的文字,就好像用筆“牽引”著書寫出來的一樣。

小篆作為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面向全國推行的標準字型,被大秦開始不斷地進行推廣、普及。對秦始皇來說,統一文字是維護國家統一的重要政策。對中華民族來說,統一的漢字更使得我們能夠團結、凝聚,不要小看一個個小小的漢字,是它們鑄成了我們幾千年來未曾動搖的文化根基。

李斯的馬屁

小篆一統天下,聽上去就很酷!

小篆長什麼樣子呢?作為秦始皇推廣至全國的規範文字,小篆字形整齊,結構規範,不像甲骨文那樣,同一個字有各種各樣的寫法。又保留了造字的文化內涵,在它的字形中,蘊含著漢語和中華文化的奧秘。這一點,我們後面在具體講解造字法時會講到很多案例。此外,從字形來講,小篆也是一種比甲骨文、戰國文字更為漂亮的漢字,它十分優美,線條細膩,工整大方,非常好看。

遺憾的是,無論是《倉頡篇》《爰歷篇》還是《博學篇》,李斯的標準小篆樣板都已經失傳了,我們今天只能在秦始皇的一些碑刻上,看到李斯小篆的殘跡。

秦始皇是一個精力旺盛的人,他不甘心“宅”在咸陽的宮殿裡,而是要巡遊天下,親眼看一看自己統治的山河大地。哪裡有造反鬧事的,順手再給平定了。他東到琅琊(láng yá),南到會稽(jī),登泰山,登嶧(yì)山,順道讓大臣們歌頌自己的功德,然後刻在石碑上,秀給千秋萬代。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秦刻石!

這些碑刻,是大秦書法第一人——李斯所寫,你看,這是《泰山刻石》上的殘字,斑斑點點,充滿了滄桑之感。古人讀書寫字,都是從右往左、自上向下的順序,大家跟我一起看:

第一個字是臣子的“臣”,第二個字是請求的“請”,第三個字是“具”,表示詳盡,第四個字是“刻”,最後兩個字是“詔書”。“臣請具刻詔書”,我請求把您的詔書詳盡地刻下來。這六個字,應當是李斯的傳世真跡,古樸蒼勁、端莊大方,是中國書法史上難得的精品!

李斯書法很好,但作為臣子,在內容上難免要拍一拍秦始皇的馬屁。我們再一起看《嶧山碑》。

這塊碑是宋代人的仿刻,現在還儲存在西安碑林中。它的內容很完整,我們看前四個字,“皇帝立國”,從秦始皇統一天下說起。在《嶧山碑》裡,有不少盛讚秦始皇的話,什麼“威動四極,武義直方”啊,什麼“孝道顯明……乃降專惠”,秦始皇太厲害了,他征討逆賊,威震四方,都是正義的戰爭呀,他尊崇孝道,一直踐行先祖統一天下的願望,又是那麼的仁愛,把自己的恩澤惠及給天下所有的人啊,聽上去都有點兒小肉麻。

最諷刺的是,《嶧山碑》裡面說秦始皇“滅六暴強” ——六國是暴君,是強權,是我們偉大的皇帝把他們滅掉了。可在六國人眼中,發動戰爭的是“暴秦”啊,你是“暴強”,你全家都是“暴強”呢!

看來,書寫歷史的權力,往往掌握在勝利者手中。

五、隸書:大刀闊斧的簡化

小篆有種種優點,但為什麼我們今天不用小篆來寫字呢?這種字型,有沒有致命的缺點呢?

解答這個問題之前,建議你先寫一寫小篆,動動手你就明白了。

寫到手斷的小篆

寫什麼呢?

給你一個小篆樣本好了——“一隻憂鬱的臺灣烏龜”。

有沒有覺得字形好複雜?寫啊寫,有一種要崩潰的感覺!

小篆字形規整、內涵豐富、端莊大方,很棒!但它有一個致命的問題,那就是不好寫——寫這種文字,需要耐心細緻、凝神定氣,手中的毛筆又慢又穩,很有修身養性的感覺,但就是效率特低!寫上個千八百字,恨不得手都要累斷了。

歷史上,秦始皇是一個暴君,但不可否認的是,他也是一個非常勤政的國君。相傳他每天看的奏摺,要有一百多斤重 !秦始皇看奏摺累,那些用小篆寫奏摺的人呢?累不累?秦國以法治國,政令繁多,很多事情都要寫成公文去交流。如果用小篆來寫的話,效率太低下了,大小官吏們實在辛苦。

於是,在小篆作為規範文字向全國推廣的同時,秦國的官吏們率先放棄了小篆,他們自覺地簡化漢字,用一種簡便的字型書寫了大量的公文 。

這種字型,就是隸書。“隸”就是小吏的意思。

隸書與簡化

秦朝的官吏們都做了哪些簡化呢?

把隸書和小篆進行對比,你會發現,隸書的特點十分鮮明。比如“者”字,除去“日”,如果用小篆寫,要六、七筆,而且有很多弧形的筆畫,寫起來彎彎繞繞。但在隸書中,複雜的筆畫被連起來了,彎屈的筆畫被拉直了,直來直去,四筆就能寫完!快得多!

再看褲腰帶的“帶”。在小篆

中,“帶”上邊的一橫是腰帶的象徵。古代的“帶”不僅是用來提褲子的腰帶,還要掛上各種各樣的器物,“象系佩之形 ”,橫下面的筆畫就表示古人腰帶上佩戴的一大串玉佩、香囊。小篆中的“帶”彎彎曲曲,很好看,但也很複雜。到了隸書中,筆畫被拉直簡化,上半部分一橫四豎,就寫完了。

從小篆到隸書,漢字的這個變化過程叫做“隸變”。在隸變中,漢字的筆畫變得橫平豎直,基本結構越發趨向現代漢字。經過這樣大刀闊斧的簡化過程,漢字書寫的效率大大提高。但另一方面,漢字中的意義資訊也丟失了不少。比如,“鳥”的小篆字型是

,還能看出是一隻小鳥朝上張嘴啼鳴,右下方是扇動的翅膀,左下方是小鳥的爪子,但到了隸書,已經是我們熟悉的繁體字“鳥”了,看不出小鳥的模樣。

在漢字的發展中,有一組重要的矛盾——字義豐富和書寫效率。想要在一個字裡體現更多的字義,就要用更多的筆畫來表示。但如果筆畫太多了,這個字又很難寫,不利於傳播,就要加以簡化。

舉個有趣的例子,陝西有種麵條叫“biang biang面”,這個“biang”寫成這樣:

一個字,包含了好多好多內容。為了記住這個極度複雜的字,陝西有個歌謠:“一點撩上天,黃河兩道灣,八字大張口,言字往裡走,你一扭,我一扭;你一長,我一長;當中夾個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一個小勾掛麻糖,坐個車子回咸陽。”說的就是這個字。

哇塞,好厲害的

面!一碗麵條,寫出了這麼多的講究。但你不覺得這個字特別難寫嗎?讓你寫一百個

面,我估計你這輩子都不想再碰它。

因此,漢字勢必要進行簡化。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懶啊,誰也不想寫筆畫多的字。從甲骨文、金文、小篆再到隸書,這是一個發展了幾千年的簡化的過程。哪怕會喪失一些字義資訊,但人們還是堅定不移地選擇了簡化。

簡化,是漢字發展的整體規律。

兩漢名碑

隸書在秦代萌芽後,在社會上越來越流行,在漢代大為興盛。從西漢到東漢,出現了一批非常經典的隸書名碑,讓我們得以窺見當時隸書之美。

在西安碑林,你能看到秀美端莊的《曹全碑 》;在曲阜孔廟,你能看到大方古樸的《乙瑛碑 》;在泰安岱廟,你能看到雄強大氣的《張遷碑 》;在陝西漢中,你能看到氣勢磅礴的《石門頌 》……

這些碑刻上的隸書精彩極了,在斑駁的石刻上,我們看到了漢人古樸渾厚的文化氣質!儘管我們已經不知道那些寫字者的具體姓名,但他們氣象萬千的隸書書法,早已成為了中國書法史上光彩照人的篇章。

從漢碑,我們能看出隸書的基本特點。第一,隸書字形在整體上是扁方形的。第二,隸書講究“蠶頭燕尾”。在起筆的時候頓筆,就像蠶寶寶的腦袋一樣;在收筆的時候要翹起來,就像天上飛的小燕子的尾巴一樣。

這是隸書獨特的審美風味。

許慎與《說文解字》

隸書開始是漢字的分水嶺,之前的甲骨文、金文和小篆都是古文字,而隸書開始就是書寫規範的今文字了。從古文字到今文字的過程中,漢字遭遇過一場史無前例的危機——秦始皇“焚書坑儒”。在秦始皇漫天的大火裡,中華古籍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古文幾乎廢絕。在這樣的年代裡,人們離古文字漸行漸遠,很多人不明白漢字發展的過程,便開始根據當時通行的隸書來隨意講解漢字,比如說,什麼是“長”呢?當時的“長”寫做繁體字“長”,“長”和“馬”的上半部分很像,於是有人就說“馬頭人為長 ”——長像馬,馬臉長,人臉要是像馬臉一樣,自然就是長啦。

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兒荒唐?當時有一個叫許慎的人看不下去了!

許慎是誰呢?許慎,字叔重,他熟讀經典,是個大儒,被人們稱讚為“五經無雙 ”,意思是說許慎熟讀五經,對古籍的理解天下無雙。

具有研究精神,喜歡較真的許慎心想,怎樣才能準確地講解漢字呢?隸書已經經過簡化和筆畫的調整,不能準確地傳達出漢字本身的造字含義,應該找一種最古老更的字型,作為說文解字的基礎。在許慎生活的年代,甲骨文尚未發現,金文數量極少且過於久遠,於是,他將目光轉向了古書中的小篆。比如說,如果看隸書中的“光”字,根本看不出它的造字思路,但如果看向“光”的小篆字型

,便能看出上面是個“火”——“光”與“火”相關,簡直再清晰明白不過了!

就是它了!小篆承前啟後,連線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儲存了古文字中豐富的意義和文化,是解開古文字的鑰匙。憑著這把鑰匙,許慎寫出了漢字史上最重要的一部書——《說文解字》。

許慎把小篆作為《說文解字》的基礎和鑰匙,在古籍中遍尋漢字的小篆字形,廣泛蒐集。有的字找不到小篆字形,他便按小篆的書寫規則加以復原。最終成書一共收錄了9353個漢字(不包括異體字,也不包括後繼學者為《說文解字》增加的新附字)。

在字頭下面,許慎會詳細講解漢字:這個字是怎麼造出來的,它的形體有何特點,這個字的字義是什麼,讀音又是什麼,這個字的背後,有怎樣的文化內涵。比如“示”字:

示,天垂象,見吉凶,所以示人也。從二。二,古文上字。三垂,日月星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示,神事也。凡示之屬皆從示。

這是《說文解字》對“示”的解釋,我們知道,“示”有“展示”的意思,而古人的理解要更為複雜一些,具有鮮明的歷史特點。在他們看來,什麼東西能給人“展示”“揭示”出最根本的道理呢?那就是我們頭上的蒼天。“天垂象,見吉凶,所以示人也”是解釋“示”的字意:上天有各種各樣的“天象”,日月風雲、星辰月相,都提示著人間的吉凶禍福。所以,人要善於觀察天象,及時把握天意,得到啟示。“從二。二,古文上字。三垂,日月星也”是拆分說解字形,你看小篆中的

(示),上面是“二”,許慎先生告訴我們,這個“二”在古文字中是“上”,它在古漢語中有上天的意思,天象給人們帶來啟示。說起來,甲骨文的

(上)就寫做一長一短兩橫,下面一橫長,表示大地;上面一橫短,標註著大地上方,表示地平線以上的位置,也就是“上”的意思。這是一個標準的指事字,後面我們還會講到。

下面的“三垂”呢?也不是隨便的三筆,而是象徵著天上的日月星辰,也就是所謂的“三光”。無論是中國文化中的星宿,還是西方文化中的星座,在古人眼中,日月星辰都與人類世界密不可分,具有“示”的功能。“觀乎天文,以察時變”,這是來自《周易·繫辭》中的話,意思是古代聖人觀察天文、獲取啟示,從而來把握現實中的種種變化。

除了釐清漢字含義外,《說文解字》的另一個重要意義和價值是——許慎發現了漢字部首的奧秘。他發現,上萬個漢字,是由540個部首統攝起來的,掌握了部首,也就掌握了漢字的秘訣。比如,“示”就是一個重要的部首,這也就是現在楷書中的“礻”。所謂“凡示之屬皆從示”,“禮、祭、祀、神、福、禍”,這些和神靈祭祀、禍福祈禱有關的字,都是從“示”的。

許慎用部首把具有相同偏旁的字歸納起來,讓漢字不再零散,而是呈現出漢字字義的基本規律,這是漢字歷史上特別重要的一個發現。我們今天的《新華字典》裡還有“部首檢字法”,透過部首來查詢漢字,這個重要的發明,是許慎先生的功勞!

《說文解字》凝聚著許慎一生的心血,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字典,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漢字文化鉅著,書中蘊藏了漢字的全部奧秘。因此,許慎也被尊稱為倉頡之後的第二位“字聖”。

我為大家講解漢字,也正是以《說文解字》為基礎的。

六、楷書:漢字的“楷模”

在隸書之後,還有草書、行書等不同字型,但影響最為深遠的,還是楷書。楷書誕生的時間倒不晚,1800多年前的漢魏之際就已經形成了,之後又過了200多年,到南北朝時期漸漸成為主流字型,並一舉成為漢字的標準字型,我們今天學寫字,都是從楷書開始。

從甲骨文到楷書,漢字經歷了幾千年的歲月,從歷史走到今天,跌宕起伏,實在不易。

什麼叫楷書?

“楷”有楷模、標準的意思,也就是正體書法。這種字型端正大方,能夠成為漢字的標準,因此有了“楷書”這樣的好名字。楷書也叫做“真書”“正書” ——一種“真真正正”的字型,帶有標準的內涵。

一般來說,和行書、草書一樣,楷書也是由隸書發展而來的字型。和隸書相比,楷書發生了幾個明顯的變化。下面是隸書和楷書的比較,你能看出哪些不同嗎?

很明顯!楷書的字形結構由扁平變成了正方,所謂“方塊漢字”,指的就是楷書。此外,楷書中的筆畫沒有明顯的蠶頭燕尾了,比隸書更為平直,寫起來也就更加便捷。最後,楷書的字形比隸書更加簡化了。

楷書四大家

在漢字的歷史上,曾出現過一大批善寫楷書的大書法家。其中,最有名的是楷書四大家。

他們是誰呢?

他們是唐代的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還有元代的趙孟頫(頫),分別為歐體、顏體、柳體、趙體的創始者。在四大家中,有三個都是唐朝人,足見唐朝是楷書發展的高峰。四大家的書法各有特色,歐體端莊剛勁、顏體雄渾厚重、柳體瘦硬遒勁、趙體圓潤俊逸,真是各有千秋、自得風流。

在楷書四大家中,我最喜歡顏體,那種雄渾蒼勁、大氣非凡的感覺,看起來彷彿千軍萬馬、長槍大戟一般。

為什麼顏體這麼有力量呢?

傳說,顏真卿曾經告訴別人:“寫千斤之字必先有千斤之力!”人家不解,“敢問,什麼叫千斤之力呢?”

顏真卿哈哈大笑:“你看著啊!”他彎下腰,握住椅子腿,把一把太師椅舉過頭頂,一、二、三……一口氣舉了幾百下,再輕悄悄放回原處,大氣不喘,面不改色,“看好了,這就是千斤之力!”

好傢伙,顏體是這樣練出來的啊!

這只是一段趣談,其實顏體可謂字如其人,我給你講講顏真卿的故事吧。

讀《新唐書》中的顏真卿傳記,會讓我們對顏體字的理解又深了一層。顏真卿一門忠烈,他堂兄叫顏杲(gǎo)卿 ,是安祿山親手提拔的常山太守。安史之亂時,顏杲卿舉兵討賊,把安祿山弄得狼狽不堪。後來城破被俘,安祿山恨透了他,把他捆在天津橋的柱子上,凌遲處死!

哥哥壯烈殉國,這件事對顏真卿影響很大。到了他的晚年,李希烈在汝州造反,朝中奸臣陷害顏真卿,讓他前往招撫。這是要把他送到狼嘴裡去啊,不少人勸他別去,顏真卿卻毫不猶豫地出發了。

到了汝州,有上千名士兵拔刀衝上來,李希烈的將領們紛紛謾罵,“將食之” ——“把這老東西吃了” !顏真卿面不改色,坦然宣讀朝廷旨意。到後來,李希烈派人勸降,顏真卿正色說道:“你沒聽說過常山顏杲卿嗎?那是我的兄長啊!我一個年近八十的老頭子,眼看要死的人了,我還會改變自己的操守嗎?”

李希烈沒辦法,便把顏真卿關了起來,挖了個坑要活埋他。顏真卿淡然一笑,說道:“生死有分,你以為挖個坑就能嚇到我嗎?”最後,顏真卿被李希烈派人絞死,臨死前罵賊不止,和兄長同樣是壯烈殉國。

顏真卿像

顏真卿去世時是七十六歲,已是風燭殘年,卻爆發出剛強的氣概。我們今天講他的故事,彷彿還能感受到那股堂堂正氣。北宋大文學家歐陽修評價顏體書法說:“斯人忠義出於天性,故其字畫剛勁獨立,不襲前跡,挺然奇偉,有似其為人。”意思是說,顏真卿天性忠義,他的字畫就像他的為人一樣,遒勁有力,不承襲前人的印記,挺拔奇偉。這也正是我最喜歡顏體的原因,讀顏真卿的傳記,再看他雄渾剛勁的書法,心中都會生出一種由衷的敬意。

繁體字與簡體字

楷書誕生後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從歷史到今天,楷書也經過了一個不斷簡化的過程。最大的變化,便是繁體轉變為我們熟悉的簡體。

在楷書中,有繁體字和簡體字的區別。你看,左邊是繁體字,右邊是簡體字 ,是不是差別蠻大?

漢字從古至今,不斷簡化,建國以來,國家更大力推行簡化字。因此,我們如果讀古書的話,會看到很多繁體字,但在今天的圖書中,則是以簡體字為主。

也許你要問,繁體字和簡體字,哪個更好?

哎呀,回答這個問題真麻煩!我先問你一個問題吧,世界上有沒有絕對的“好”,和絕對的“不好”呢?戰國時代有一位哲學家,叫莊子。他說:“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 。”什麼意思呢?是非對錯,從來不是絕對的,要看在什麼樣的角度上理解。

就書寫方便來說,當然是簡體字好!不承認的話,罰你抄一百遍“壹隻憂鬱的臺灣烏龜”(繁體字版“一隻憂鬱的臺灣烏龜) !

為什麼要追求書寫效率呢?

簡化,是貫穿漢字發展的整體規律。從甲骨文開始,漢字就在不斷簡化了。在新中國簡化漢字的過程中,漢字專家們在簡化字時儘量做到有所依據,很多人都不知道,在今天的簡體字裡,只有0.26%是新中國成立之後完全新造的 ,其他的簡化字都有歷史來源。比如說繁體字中的“為”在簡體字中寫作“為”,但實際上,“為”的寫法在王羲之的書法中就已經出現了。

中國古人在寫字的時候,會進行自發的簡化。因此,我們千萬不要以為,簡體字是今人隨隨便便造出來的,它們其實是歷代古人追求書寫便利的智慧結晶。

新中國推行簡化字後,漢字好學好認,其一大好處便掃盲。

你聽說過“掃盲”這個詞嗎?掃盲,就是掃除文盲。在古代,知識是奢侈的,只有少數的讀書人才會寫字,大多數老百姓根本沒機會接受教育,更不認字,這樣的人叫做“文盲”。你能想象新中國剛成立的時候,中國大約80%的人都是文盲 嘛?你能想象文盲的生活嗎?活在一個不認字的世界裡,是很難受的。我有一次出國旅遊,就體會了文盲的痛苦。吃飯點菜,選單上都是不認識的洋文,隨手叫了幾個菜,那叫一個難吃……

點菜還是小事兒,不認識字,老百姓就會被人欺負,被人騙,整個社會更毫無平等可言。到了新中國,國家下了很大的力氣掃盲,教那些不認字的老爺爺、老奶奶識字。掃盲,用的就是簡體字,因為它好學啊!有的漢字簡化得非常精妙,比如我們講過的“龜”字,在甲骨文中寫法就相當繁瑣,繁體字寫作“龜”,來自小烏龜的側面象形。這個字真的很難寫,一不小心就會寫錯。簡化成“龜”之後,筆畫清晰,一目瞭然,而且和小烏龜的樣子還是很像!

介紹了簡體字的好處,那繁體字呢?

如果你想要了解漢字的歷史、漢字的文化,就需要掌握繁體字的知識。在繁體字中,我們能夠更清晰地看到漢字的歷史脈絡。講《說文解字》,也會給大家介紹繁體字的相關知識。要知道,簡化字也是有副作用的,那就是會導致漢字字義的丟失、導致漢字的歷史源流的斷絕。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教學生掌握漢字的道理,都忽視了漢字源流的講解,對漢字背後的文化內涵也不怎麼清楚,導致我們只能機械地記憶漢字。在今天,我們越來越重視漢字的歷史,還有它背後的道理了,在學漢字的時候,也注重漢字歷史和漢字字理的講解,這也是我寫這套書,想和你聊聊漢字的原因。

總之,簡體字方便使用,繁體字儲存歷史,二者各有所長。對我們來說,踏踏實實地用簡體字,再瞭解一下繁體字的知識,加深對漢字的理解,這就足夠了。

圖書推薦

專家推薦

文字是文化的根,是記錄語言、交流思想和情感的工具,也是學習活動最重要的載體。這套書精選學生日常生活中使用最頻繁的漢字,逐一尋根溯源,透過分析它們從圖畫到符號的神奇變化,揭示漢字特有的造字邏輯和字形規律,對於學生更有效地學習母語具有重要意義。

——國家全民閱讀形象代言人,新教育實驗發起人 朱永新

這套書裡有漢字漫長的歷史、豐厚的哲理、真實的文化和生動的形象,而最難得的,是讓古今漢字走入課堂的選材和編排設計——語簡事長,見微知著。

——知名語言文字學家,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王寧

漢字,是一隻密碼鎖,破解之後,你將看到一個無比精彩的世界。這套書讓一個個古老的漢字向你走來,跳躍起來,鮮活起來!你會發現:每一個漢字,都是一個故事,一段歷史,一種人生,讀懂漢字,也就讀懂了中國。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康震

以專業的視角、趣味的方式解讀漢字文化,這是值得孩子和成人共讀的書。

——特級教師,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 周益民

媒體推薦

漢字是中華文明的基石,流光溢彩的中華文明之所以能夠跨越數千年傳承至今,離不開這一筆筆奇妙的橫豎撇捺彎鉤的支撐。它們就像一個個緊緻、密實的鈣元素,微小卻必不可少。走進《漢字就是這樣來的》,深入體會漢字的價值和魅力,也就可以把握中華文明的精魂!

——語文報社總編輯、編審 任彥鈞

瞭解歷史和變遷,說起來是研究工作,多少會感覺枯燥或無趣,但是這套書從孩子可見、可感、可觸的內容出發,並按此分類,領著孩子進入漢字的世界,是非常好的切入點。

——《小讀者》雜誌執行主編 劉納新

看一個個漢字的發展演變,如燒腦解謎,充滿快樂,又意外連連。跟一個個漢字回到他們誕生的歷史現場,如穿越時空,透過“穴”“家”目睹的是人類從地穴到人畜共居的生活變遷,透過“取”見證的則是先秦軍功制度的血腥殘酷。這套書裡,每個漢字都像是有幾千載歲月與故事的說書人,講著他們經歷的故事。

上期回顧

孟琢丨講給小朋友的漢字五千年(上)

作者簡介

孟琢,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章太炎黃侃研究中心副主任,曾發表漢字研究、普及文章近百篇,主持或參與多個國家級、教育部級漢字重點專案。作為大學老師,他積極面向社會推廣中國傳統文化,在學而思、博雅小學堂、中國大學慕課、超星爾雅等平臺開設多門廣受好評的精彩課程,用趣味橫生的方式,帶領學生走進古老的漢字世界。

8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道天機:領悟“萬法皆空”的人如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