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之緣
人過五十,卻漸漸地喜歡上了秦腔,離家在外,異地工作生活,在礦區的業餘時間,除了寫作,那就是秦腔的韻味,給自己帶來了無窮的樂趣和精神享受,更有一幫子親如家人的礦區秦腔愛好者,常聚自樂班,在秦腔的旋律中讓人欣然陶醉與怡然自得。
而我對秦腔的喜歡,卻是從苦音悲情開始的,也緣於自己的性格吧,多愁善感。年前,兩好友接連病故,本應人到中年,正是享受人間美好時光之際,卻溘然西去,想一想,感覺心情極度的悲涼,大有看破紅塵之感。一日,隨朋友來到礦區自樂班,靜坐一隅,聽大家演奏,一首悲慘、淒涼的曲牌,竟然深深地吸引了我,閉目耳聽,悲催、淒涼,卻又委婉悠長,深深地觸及了人心靈的深處,不覺潸然淚下。最後,朋友告訴我,這是一首曲牌,叫《永壽庵》,來源於戲曲《永壽庵》,這部戲也叫《慈雲認母》,它講的故事就是宋朝時,一位娘娘被人謀害,舍子逃出宮後,隱姓埋名,在永壽庵做了一名道姑,多年後,其子出宮尋母,經歷諸多曲折,這首曲子就是以這樣的故事為背景,向我們展現了這位出家人回首自己淒涼的一生,倍覺傷感、潸然淚下的場景,這就是著名的秦腔苦音曲牌。聽了他的話,頓悟有感,原來傷感、孤獨、淒涼,卻在板胡、二胡等樂器的演奏下,卻是如此的打動人的心靈,樂曲雖然委婉悲傷,但曲牌的旋律卻讓人回味無窮。
我就心血來潮,在百度裡搜尋了一下秦腔,好奇心驅使自己需要對秦腔更多的瞭解。原來秦腔是中國漢族最古老的戲劇之一,起於西周,源於西府(核心地區是陝西省寶雞市的岐山一帶),卻成熟於秦。但細究其源,具有8000年文明史的甘肅天水,卻是秦腔的發源地.也是當年秦始皇的先祖的古籍,秦朝的先民東移時,也把自己當時自娛自樂的唱腔帶到了陝西,從秦朝開始,經過歷朝歷代的演繹和發展,成為如今西北五省的主要戲曲之一,老幼婦孺,城市農村,處處可聞秦腔的旋律,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無窮的樂趣。
這時,我突然想起以前讀過賈平凹的小說《秦腔》,但多年前讀書的時候,卻沒有現在這樣對小說的理解和感悟。他在書中這樣描述:“農民是世上最勞苦的人,尤其是在這塊平原上,生時落草在黃土炕上,死了被埋在黃土堆下;秦腔是他們大苦中的大樂,當老牛木犁疙瘩繩,在田野已經累得筋疲力盡,立在犁溝裡大喊大叫來一段秦腔,那心胸肺腑,關關節節的睏乏便一盡兒滌盪淨了。”也許,這就是秦腔的魅力,它來源於生活,來源於民間故事,才能在民間廣為傳唱。而我,對於秦腔,一不會拉二胡,二不會唱段,三不瞭解譜子,思來想去,頓覺慚愧。但秦腔一旦吸引了自己,便立馬買了二胡,跟著朋友懵懵懂懂地就加入了礦區的自樂班,開始了自己的秦腔二胡生涯,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必須拜師學會曲牌《永壽庵》,由苦音入戲,悲情入手,因為喜歡,也就學的得心應手,當然,還是得益於礦區自樂班師傅們的悉心傳授和指點迷津。自己總結了一下,幹任何事情,就是首先喜愛,其次用功,最後勤學苦練,看看師傅們手上虎口的繭子,就知道學藝要想學好,皆非一日之功。
生活中,秦腔自樂班隨處可見,幾個人,不需舞臺燈光,伴著鏗鏘鑼鼓幾件簡單的樂器便可演繹人間悲歡,在關中農村、城牆根下、農家小院等,過去,常聽自樂班演唱,那也是聽熱鬧,不解其意,但現在去看自樂班的演唱,天作幕布地為臺,無拘無束,唱戲的投入,聽戲的也投入,尤其,喜歡上了秦腔,便到了一次西安的城牆根下,聽了一回秦腔,看那唱者提袍抖袖,大吼大唱,聲猶震耳,唱者動之以情,酣暢淋漓,而聽者,老幼皆有,或席地而坐、或站立哼唱,那種投入的神情,極盡專注。看來,秦腔真是三秦大地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在秦人眼中,秦腔是大戲,板胡響處,鑼鼓起時,高亢的唱腔響遏行雲,那種氣勢豪情,與南方那些軟語呢喃的劇種絕對是兩重天,真是:“恰處商周得大音,蒼涼激越囀沉吟。千載風雨來天際,一片河山動客心。”
回過頭來,再說說使自己學藝進步的礦區自樂班。礦區自樂班,是黃陵礦業集團領導為了關心和活躍職工文化生活,尤其退休職工的業餘生活,在礦區家屬區的社群管理中心,專門安排地方,購置樂器,讓礦區的秦腔愛好者,尤其是那些退休職工,老有所愛,業餘時間,大家聚在一起,在各種樂器的演奏中,來上一曲拿手戲,自我陶醉,看那些老職工一曲唱罷,大家報以熱烈的掌聲,那喜悅的笑容溢於言表,在情操的陶冶中,也給自己帶來了身心健康,何樂而不為。
“秦腔是一座橋樑,我們都是走上橋樑的秦腔人”這是自樂班師傅說的一句經典話,在礦區的自樂班裡,近乎八十多歲的郭老傾其所有,愛我如子,為弟子們教授秦腔二胡演奏,我把郭老稱自樂班的“寶貝”,師傅德藝雙馨,我視如長輩,而郭老常常說:“遇到你們這些弟子,都是我的造化,似乎心態也年輕了許多”。還有七十多歲的段老,雖然耳朵有點聾,但弟子們演唱時,他卻豎起耳朵,側身傾聽,唱後就一板一眼細心指點;板胡高手老馬,功底深厚,常常組織大家曲牌合練,指點演奏,教授技巧,讓我的二胡演奏進步很快;年輕的姚妹秦腔悟性好,也是個熱心腸,常常在微信群裡把郭老傳授的秦腔板頭、過門,手抄後傳到群裡,還附帶上語音,便於大家演奏和領會。更有春桃大姐的唱腔,字正腔圓,聽她演唱,一曲唱罷,似有餘音繞樑之韻味。亞尼師妹沉默寡言,但拉起二胡來,認認真真,一絲不苟。在自樂班師傅們的熱情傳授,弟子們相互幫助之下,我一個秦腔的門外漢,也有了不小的收穫和進步,也許,秦腔的魅力和共同愛好,讓大家走到了一起,也給大家帶來了無窮的美好享受,礦區小小自樂班,在礦業領導的關心之下,各個成員的關愛和友誼,也彰顯了黃陵礦業廣大職工群眾的和諧、穩定、與幸福生活。
如今,幾個月過去了,心情悲涼的時候,可以閉目演奏曲牌《永壽庵》;心情愉悅的時候,可以拉上一段《小桃紅》;自我陶醉的時候,可以演奏一段《紡線曲》;想要釋放怨氣的時候,可以來一段《殺妲己》;念母想家的時候,可以拉上一段《盼子曲》等等。這就是秦腔,總能在你心情的變化和喜怒哀樂中,拿起二胡,練上一段,也許,其中的樂趣,只有自己知道。
秦腔的知識很多,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秦腔的魅力無限,卻能使人的情感予以表達和釋懷,但秦腔的共同愛好,卻是我們這些秦腔愛好者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和情分,大家在學藝的相互幫助和共同進步中,為自己的業餘生活帶來一份難得的心情愉悅與精神享受。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