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人傳》~第61篇
劉克莊贊關仝是“乃知畫妙與天通,模寫萬殊由寸筆”。一時聖手!關仝,生卒年不詳,(大約生於907—卒於960年左右),一作關同、關穜,京兆長安(陝西西安)人。五代時期傑出畫家,與荊浩、董源、巨然並稱“四大山水畫家”。
遠溯中國美術史,是無論如何繞不過關仝的,儘管缺乏應有的資料,但是在梳理古籍時,儘量多有發現。關仝是長安人,自幼便喜歡書畫,說他師從山水大畫家荊浩,與他的師父荊浩在畫史上合稱“荊關山水”,自創有“關家山水”,在秦嶺、華山一代活動。如果關仝跟從過荊浩學習,那一定是荊浩隱居太行洪谷山以前,而荊浩是唐亡前隱居的,入五代後梁沒有幾年就駕鶴西去了。關仝從學怎麼也得少年吧,那麼,關仝的出生就要往前推了,否則,關仝就沒法碰到荊浩了,兩人只能從“師從”弟子變為“私淑”弟子了。
關仝在山水畫的立意造境上,能出荊浩的格局,表現關陝一帶山川的特點和雄偉氣勢,擁有獨具的風貌,人稱“關家山水”。他畫風樸素,形象鮮明突出,簡括動人,“筆愈簡而氣愈壯,景愈少而意愈長”。北宋米芾評價“工關河之勢,峰巒少秀氣”。南宋舒嶽祥有《題零陵石屏》一首,可見關仝在宋人中的影響:
大山插洪瀾,
定是關仝筆。
縑素不能永,
壁石寫雄逸。
宋劉道醇在《五代名畫補遺》中說:“關仝,不知何許人。初師荊浩,學山水。同刻意力學,寢食都廢,意欲逾浩。後俗諺曰:‘關家山水。’時四方輻湊,爭求筆跡。其山中人物,惟求安定。胡氏添畫耳(或曰胡翼)。且同之畫也,上突巍峰,下瞰窮谷,卓爾峭拔者,同能一筆而成,其竦擢之狀,突如湧出,而又峰巖蒼翠,林麓土石,加以地理平遠,磴道邈絕,橋彴村堡,杳漠皆備,故當時推尚之。”
“寧為太平犬,莫作亂離人”,關仝所處的五代十國雖然只有幾十年時間,卻是你方唱罷我登場的眾多軍閥的割據政權,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黑暗時期,給社會造成了巨大的損傷。在五代十國五十三年間內,天下更易五代九姓十三帝,“而亡國被弒者八,長者不過十餘歲,甚者三、四歲而亡”,千古以來所未曾見。
五代第一明君的周世宗柴榮都做過屠城的獸行,柴榮當皇帝以後,曾親率大軍猛攻南唐楚州,遭到守將張彥卿誓死抵抗,城破之後無一人生降者。由於傷亡過重,柴榮命令屠盡城內所有居民,以發洩心頭之恨。趙匡胤曾親眼看見一個已被砍掉腦袋的年輕女人臥在道邊,懷裡的嬰兒還在幸福地吸吮著母親甘甜的乳汁。趙匡胤惻然動容,下了停止殺戮的命令。
五代十國的秦宗權,是歷史上最殘暴的軍閥。唐末,秦宗權作戰前,先派部將四處屠殺百姓, 他的軍中不帶糧食,用車子載著鹽和人的屍體,餓了就吃人屍。後來發展到把殺死的人用鹽醃起來,做成人肉乾隨軍攜帶,以作軍糧。秦宗權為人極其殘酷,所克州縣無不焚殺擄掠,“西至關內,東極青齊,南出江淮,北至衛滑,魚爛鳥散,人煙斷絕,荊榛蔽野”。《新五代史》的編寫者歐陽修說,五代是一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乖,而宗廟朝廷人鬼皆失其序”的“亂世”。“於此之時,天下大亂,中國之禍,篡弒相尋。”
五代的美術,創作方面大多在中原、西蜀、江南三個地區。中原地區,由於長時期的戰亂,文化、生產都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到五代後期(後周柴榮)才逐漸安定下來。五代北宋時期的山水畫家創造了大地山川雄偉壯麗而又富於人情味的景象,是古代山水畫史的一個進步。這種美的創造性再現,無不具有“可行、可望、可居、可遊”之勝境。關仝對山水審美內涵的開拓,以及親臨踏勘,面對自然的寫生和加工的概括提煉,促使山水畫走向了成熟。
關仝從學於荊浩,荊浩的山水,面貌過於理想化、主觀化、完美化,猶如仙境幻境,這是荊浩追求的世界。可是,關仝看到的世界,卻是如此不堪,他心中沒有荊浩心中的人間仙境,只有滾滾紅塵,只有寒冷、罪惡,現實存在感,是關仝首先面對的。關仝更注重入世,他在用心觀察自然和體驗生活,師自然、師造化是他更著力做的事。而荊浩隱居太行洪谷山中,追求的是仙道,重在養性。荊浩“業儒術”,而關仝在此亂世,如何“業儒術”?關仝只能畫他的關中。
關中的水土養育了關仝,“南方才子北方將,陝西冷娃排兩行”,猶如 “秦聲”。“秦聲”語調高亢激昂、語音生硬、語氣硬朗結實等風格。苦音腔深沉哀婉慷慨激昂,適合悲憤,懷念、悽哀的感情。歡音腔歡樂明快,剛健有力,擅長表現喜悅、明朗的感情。秦腔寬音大嗓,直起直落,既有渾厚深沉、悲壯高昂、慷慨激越的風格,同時又兼備纏綿悱惻、細膩柔和、輕快活潑,悽切委婉,優美動聽。
秦聲的美學氣質和關仝繪畫的美學氣質,高度吻合。關仝的血液裡流淌著的關中的情懷,那是秦漢文化長期浸潤的東西,有著格式化的思維環境、語言環境、文化環境。那種由裡及外的文化自信,只要關仝拿起畫筆,就會流淌出來。他筆下有了濃烈的情感,秋山寒林、村居野渡、幽人逸士、漁市山驛,使其見者悠然如在灞橋風雪中,不復有市朝抗塵走俗之狀。蒼茫山水,雄偉蒼涼,磅礴豪邁,競奔相而來。關仝繪畫的審美背景,是濃烈的地域文化背景,是深沉、厚重的關中文化,是秦漢文化的積澱。他所畫山水頗能表現出關陝一帶山川的特點和雄偉的氣勢。正如宋人劉克莊在《關仝驟雨圖》一詩中寫道;
四山昏昏如潑墨,
行人對面不相覿。
悽乎太陰布肅殺,
闇然混沌未開闢。
千丈拿空蟄龍起,
一聲破柱春雷疾。
我疑人間瓠子決,
或是天上銀河溢。
異哉煙霏變態中,
山川墟市明歷歷。
茅寮竹寺互掩映,
疏舂殘磬渺愁寂。
叟提魚出寒裂面,
童叱牛歸泥沒膝。
羊腸峻坂去天尺,
驢飢僕瘦行安適。
林僧卸笠窘回步,
海商拋矴憂形色。
縱覽鯤鵬信奇偉,
戲看鳧雁亦蕭瑟。
乃知畫妙與天通,
模寫萬殊由寸筆。
大而海嶽既盡包,
細如針粟皆可識。
向來關生何似人,
想見丘壑橫胸臆。
嗚呼使移此手為文章,
豈不擅場稱巨擘。
關仝所作山水筆簡氣壯,景廣意長,與李成、范寬齊名,在北宋號“三家山水”,他的畫風對當時及後世均有很大影響。北宋著名畫家郭忠恕,早年就師事關仝,不僅氣勢宏偉,其筆法也不落俗套。此外,關仝的弟子還有王士元、劉永、王端等。王士元是汝南宛丘人,古人說他無一筆無來處,畫精微,只是缺乏深山大谷煙霞之氣。劉永是開封人,曾習諸家山水,一日見到關仝的畫,大為感嘆:“此乃得名至藝者乎?向所謂登泰山而小魯。”於是專法關氏,果然登堂入室。王端字子正,山東人。山水得關氏之要,曾在大相國寺畫過壁畫,又善寫肖像,宋真宗很欣賞他。劉永、王端皆有四時山水傳於當時。
關仝的傳世作品有《待渡圖》、《山溪待渡圖》、《關山行旅圖》等。取景多是山勢雄偉的大山和深山,構圖豐富,形象真實。
《待渡圖》帶有鮮明的北方特色,巍峰聳立,氣勢堂堂;遠山迷朦,意境幽深。畫中堂堂大山矗立,石質堅凝,氣象壯偉荒寒,用筆剛健有力,顯示出山石的堅實質感。所畫樹木有枝無干,用筆簡勁老辣。與宋人論述關仝山水“坐突危峰,下瞰窮谷,卓爾峭拔者,(關仝)能一筆而成”的風貌相似。
《山溪待渡圖》描繪出了大山下水濱有人待渡,畫中大山矗立,石質堅凝,氣象壯偉荒寒的景象,與宋人論述關仝山水“坐突危峰,下瞰窮谷,卓爾峭拔者,(關)仝能一筆而成”(《五代名畫補遺》)的風貌相似。
而《關山行旅圖》則畫深秋季節荒山中的野店行旅,勾皴簡括有力,景物高深,虛突富有變化,穿插各種人物活動,使畫面更富生活氣息。《關山行旅圖》用筆簡勁老辣,有粗細、斷續之分,富有節奏感,所謂“以書入畫”也。山石先勾勒後皴擦,用的是“點子皴”或“短條子皴”,筆法縝密,然後用淡墨層層漬染,故顯得凝重硬朗。
盧秀輝有《贊關仝》一首,詩云:
從冬畫到夏,
由隱而及居。
筆簡成氣壯,
神韻如閱書。
枕卻安適睡,
寸筆胸意疏。
坐突危峰起,
畫妙在草廬。
盧秀輝書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