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俄羅斯巡迴畫派對中國大陸四0後,五0後,六0後,是熟悉的印象,這歸於歷史原因,當時的大陸一邊倒向蘇聯,文化同樣有此傾向,總之別無選擇,文革結束時的餘威還在,至少我年輕時學舞臺美術時(77年-80年),老師多以巡迴畫派的列維坦的風景作品為範本,而文革期間的“畫家們”,多以蘇聯藝術為學習物件,何況當時的教學,以磨洋工的蘇式方法為旨歸,消磨盡當時的英才。

三十多年過去,經歷中國大陸現代藝術風浪,不斷的多元藝術實踐,我們回過頭來讀巡迴畫派的作品,會有什麼樣的感嘆呢?首先我們應該放在時代的節點上讀巡迴畫派,知道巡迴畫派是在車爾尼雪夫斯基的“美就是生活”的理念下的產物,同時與當時的社會環境與文學潮流相合拍,在文學上的托爾斯泰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品影響當時的畫人,許多的畫家,比如列賓,同樣以社會現實作為自己的作品題材,有深刻的批判意義,當然這種現實的美並不為中產階級小資情調的人們歡迎,但這些作品有其實歷史的意義,與《戰爭與和平》文學作品一樣永恆。

列賓那幅縴夫的作品苦澀有藝術的美,但沒有誰願意掛在酒店,像陳逸飛那一代的油畫家早期作品無不受巡迴畫派的影響,有點風格單一的缺陷,直到文革結束後留學法美等國,方出現變化,變得多彩絢爛起來。

《伏爾加河上的縴夫》

15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麥家的《風聲》:寫的是革命者的信念,同時也是書寫者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