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現代以來,我國最好的作家,可能就是魯迅先生了。魯迅先生不但塑造了阿Q、閏土、祥林嫂、孔乙己等眾多經典的文學人物形象,而且魯迅先生的文章,還以其思想性、深刻性和文學性,擁有著頑強的生命力。事到如今,魯迅先生的文章依然對我們的社會擁有著很強的啟示意義。
在國人心中,魯迅先生配得上任何一項文學獎項,包括諾貝爾文學獎。瑞典文學院曾考慮過,將諾獎頒發給這位“中國人的脊樑”,但魯迅先生卻迴應說:“我不配”,他認為自己配不上諾獎。
二十世紀誕生了很多偉大的作家,如馬爾克斯、泰戈爾、卡夫卡、喬伊斯、海明威、羅曼羅蘭等,魯迅先生可能覺得,自己與這些世界頂尖的作家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暫時還不配獲得諾獎。但實際上,魯迅先生在文學上的成就,或許比不上喬伊斯等大家,但他配得上諾獎。
上世紀,我國不少作家有機會獲得諾獎,如沈從文、老舍、巴金等,但最終因各種原因,未能成功,這也是我國文學界的一個遺憾。進入二十一世紀後,我國作家在諾貝爾文學獎上取得了突破,我國著名作家莫言,在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還有高行健,在200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家,對作家個人而言,還是對我們民族,其實都是一件榮耀的事。莫言獲得諾獎後,也收穫了國人大量的祝福,但是喜慶過後,輿論逐漸發生改變,很多人站出來批評莫言。
莫言的創作生涯長達30多年時間了。這30年時間中,他創造出了《生死疲勞》、《豐乳肥臀》、《紅高粱家族》等40多部優秀作品,莫言是一位非常擁有天賦和想象力的優秀作家。我國著名作家餘華評價莫言說:“我不怕得罪人,從文學標準來看,莫言起碼夠拿10次茅盾文學獎了。因為90%茅獎的作品,都比不上莫言最差的一部。”孤傲的餘華,他只給過兩個人如此高的評價,一個是莫言,另一個就是“中國人的脊樑”魯迅先生,可見餘華對莫言的推崇和認可。
莫言在文學上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放眼當今我國文壇,在文學上的造詣,可以比肩莫言的,也只有餘華、北島、閻連科、賈平凹等屈指可數的幾人而已,放在世界文壇,莫言也能名列前茅。
我國是個有諾獎情結的國家,我們每年希望,我國的科學家可以獲得諾貝爾獎,但相對於科學獎,如物理學獎、化學獎等,文學獎和和平獎,卻很容易引起爭議,和平獎和文學獎沒有客觀的評價標準,每年的評選,都無法做到盡善盡美,所以容易引起一部分人的不滿,如美國總統奧巴馬獲得和平獎,以及美國總統特朗普被提名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都引起了廣泛的不滿。
再加上西方國家對我國的偏見和針對,我們容易對西方國家頒發和文學獎、和平獎等產生不滿之情。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家,對國人來說是一件自豪的事,但莫言的作品中,描寫國人的生活場景時,大量充斥著汙穢、墜落、醜陋、暴力、病態的東西。這讓不少國人覺得,莫言的作品扭曲和汙損了國人形象,莫言能獲得諾貝爾獎,不是因為他的文學成就之高,而是莫言的作品,矮化和汙損了國人,恰好迎合了西方故意貶損國人的低階趣味,所以他們才將諾獎給了莫言。
正因為如此,國人對莫言,從剛獲獎之初的讚賞和推崇,變成了批評,批評莫言的人中,還不乏眾多的專家學者。不過這8年來,面對如潮水般的批評,莫言只回應過一次,他說:“面對批評,我將是受益終身。”“從得知獲得諾獎到今天,我彷彿經歷了一場洗禮,如同一面鏡子,看到人心,看到世道,也看到我自己”。說完這幾句話後,莫言就不願多說一句了,背後的孤獨誰人能懂。
莫言文學作品中的負面描寫,我們應該客觀看待。真正優秀的文學作品,大多是揭露社會黑暗面的,如馬克吐溫的《競選州長》,無情地批判了美國選舉制度的虛偽和骯髒,但這並不妨礙它成為優秀的作品。
文學作品對社會黑暗的描述,以及對社會弊端的揭露,可以讓我們深刻地瞭解社會,更好的反省和反思。我們的社會,不僅需要描寫能量的,以及善於歌功頌德的作家,還需要魯迅這樣敢於批判和揭露社會黑暗,以及莫言這樣描寫社會負面等人,我們應該給予作家更多的寬容,接受不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