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冬至,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是非常特殊的一個節氣,如今我們所熟知的二十四節氣是從立春起,大寒止。但是在古時,二十節氣卻是從冬至開始的。

冬至是最初的兩大節氣之一

我們如今所熟知的二十四節氣其實有一個演變的過程,在最早的時候只有兩大節氣,這要追溯到春秋時期,人們採用土圭測日影,發現一年中總有一天日影最長,有一天日影最短,於是人們就把日影最長的這天定為了冬至,日影最短的一天定為了夏至,這便是最初的兩大節氣。

古今二十四節氣的演變

大家都知道我國在很早以前就有二十四節氣之說,真正確立二十四節氣的時間大概是在我國的西漢時期。當時二十四節氣的確立方法依然是以土圭測日影,將冬至和夏至這兩個節氣間隔平分為十二份,平均每個節氣大概15天左右,這就是我們最早的二十四節氣,這種測定方法一直沿用至近代。

現行的“二十四節氣”來自於三百多年前(1645年起沿用至今)訂立的根據太陽在迴歸黃道上的位置來確定節氣的方法。“黃道”一圈正好是360°,時間上則是一個公曆年的時間,把春分時太陽的黃道位置定為0°,每過15°為一個節氣,執行一週又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

雖然古今確定二十四節氣的方法不一樣,但是仔細觀察我們就可以發現,其實二十四節氣的時間是基本一致的,只是如今的方法更加精準,不受天氣(有無太陽)的限制而已。

冬至為什麼不是一年中最冷的時間?

冬至是一年中日照時間最短的一天,從地理的角度講,冬至這天是太陽離北迴歸線最遠的一天,也就是離我們最遠的一天,所以按照道理來講冬至這天才應該是北半球最冷的一天才對,為什麼每年最冷的時間要到一個月左右以後呢?

其實啊,地球的溫度不僅僅是受太陽光照的影響,還和地理位置、大氣環流、海陸分佈等諸多因素有關。而每天的氣溫變化主要和太陽輻射的熱量與地球散失的熱量有關。

進入冬季以後,晝短夜長,太陽的輻射角度變小,這些因素都導致了太陽輻射到地表的熱量小於地表散失的熱量,所以氣溫會越來越低。即使過了冬至,太陽輻射的能量依舊低於地表散失的能量,所以氣溫還會繼續降低。隨著時間的推移,太陽的輻射角度越來越大,輻射的能量也越來越大,等到大於地表散失的能量以後,氣溫才會逐漸升高。

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

相信很多朋友都聽過這樣一句俗語,這吃了冬至飯好理解,一天長一線是什麼意思呢?其實這裡的線是時間單位。古時男人下田勞作,女人則在家縫紉做女工,用的線長度也有講究,太長了用著不方便,太短了又要頻繁穿針,比較麻煩,所以平均一根線的長度大概是二尺左右,縫完一根線的時間大概是兩分鐘左右。所以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過了冬至,每天白天都要長上那麼兩分鐘。

24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冬至大過年,習俗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