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雅集常有美食相伴,但只有《紅樓夢》將美食延伸為歷史文化,那些書中描繪的各種美食至今讓人垂涎欲滴。但是,許多人喜歡茄鯗這道菜,我並不喜歡,感覺那是空閒的百無聊賴的人想出來的菜譜。不過是多弄上幾隻雞,多晒幾次,多蒸幾次罷了。其實這些食材若是煨一兩次還稱得上是“調鮮”,但煨了多次,雞湯把茄子的鮮香都蓋住了,且這樣的一道菜,去了皮的茄子色澤是單調,既不算美觀又不清鮮,應是油膩膩的,實在算不上珍饈。正如劉姥姥的笑話,剛聽的時候驚豔的,仔細思考卻覺得無趣。
最饞的紅樓美食或宴會,當屬蓮蓬湯。但不過是宋代梅花湯餅的翻版,做了些小改動,用上了銀模子,顯得高貴些罷了。王熙鳳說這道菜不過是“借了點荷葉的清香”,“全仗著好湯”,想來就是升級版的“貓耳朵”,好像延續至今,沒什麼新意。
紅樓中花樣百出的點心:藕粉桂花糖糕、糖蒸酥酪、山藥糕、鵝油卷等;各樣菜式,各式飲品:蝦丸雞皮湯、火腿鮮筍湯、糟鵝掌、茄鯗等;不同季節的宴會:螃蟹宴、烤鹿宴等……我最看好的卻是“酸筍雞皮湯”和“蝦丸雞皮湯”,當然這喜歡裡藏著本人的懷舊情感。蝦丸是我小時候常吃的菜:當時我挑食,家母就把海蝦切碎剁泥,拌上雞蛋清,攪上勁,用小勺子刨出一個個淡粉紅的小球來,像下圓子似的下到水裡去。家母廚藝高明,味道之美自不用多言,不過新鮮的蝦是怎麼做都不會太難吃的食材。所以讀到書中柳家的所制蝦丸,想象中那些蝦丸就像童年記憶裡的美食,入口有嚼勁又鮮嫩。
但是我最期待的美食並不是蝦丸,或是醒酒消食的酸筍,而是這道菜中的雞皮,每次燉雞湯燉的糜爛的雞皮我最喜歡吃。其實很多人是不吃雞皮的,總嫌油膩腥羶,但紅樓世界裡所用的雞皮,卻應該是特殊的。《清稗類鈔》裡記載,蘇州的富戶們“雞有但用皮者”。雖然《清稗類鈔》記的是各類奇聞雜談,但倒也準足,當時確是有這專供富人的雞,這些雞不餵食蟲子,據說吃了蟲的雞會長膘,皮就不好吃了,也不是單單喂些五穀雜糧。我倒是想弄清這些專供富人吃的雞究竟是如何飼養的,可惜翻了不少清人筆記,甚至一些府志,都沒看到這種養殖方式。
但是作為酸筍和蝦丸相互陪伴的食材,又是賈寶玉所愛的菜,這雞皮必然是清新爽口中帶一點爽脆滑潤的質感的,若是燉得粘乎乎的,成了一鍋粥那樣,寶玉見了肯定不會“痛喝兩碗”,沒準和醉酒的薛蟠一樣反胃吐了一地。
不管是紅樓的書還是影視劇所呈現的那樣,賈府的廚子善於處理禽類菜餚的,許多禽類菜餚的做法倒是精緻得緊,比如食雞喜好用皮、油和湯汁做文章,吃鵝用鵝的油脂和胸脯,吃鴨子用酒釀蒸——去了鴨子的騷味,酒釀又稱得肉味香甜,而對鴿子,更偏重用鴿子蛋。賈府裡吸引我的食物,不是曇花一現的新奇花俏的名稱,而是看似普通卻煞費心機的紅樓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