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是我國的少數名族,也是眾多少數名族中極具名族特色的族類。苗族的服飾多姿多彩,這些絢爛的色彩象徵著民族歷經磨難的歷史變遷,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古今生活的濃縮,被史學家稱為“穿在身上的史書”。
這部“史書”內容曲折,展示了一個古老的民族,遷徙流散至世界各地的情況。苗族最先居住於黃河中下游區域,祖先是蚩尤,後又遷移至江漢平原,因戰爭原因逐漸向西南大遷徙,的有一部分苗族近代又遠遷歐美。
這樣的變故使得苗族在全國各地七零八落,逐漸成為其他國家的一部分。
如今散落的苗族部落,仍然對古老的西方以崇敬,懷念華夏生活,並對生命報以熱忱,體現了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不管何時何地,都將凝聚成一家。
苗族
受戰亂困擾被迫不停遷居的苗族人苗族這個歷史悠久的名族,早在炎黃時期,居住於黃河下游和長江中下游一帶,當時炎帝與黃帝、蚩尤形成三方勢力,最終蚩尤被擊殺,天下大亂。黃帝為了安定天下,便畫了一幅蚩尤震懾,天下太平。如今,苗族一帶依然流傳這樣的傳說。
但蚩尤的敗落,使得小部分民族不得不選擇南遷,而苗族也正是這時候開始了遷居苦難史。但苗族始終將蚩尤奉為始祖。
據專家研究的,苗族歷史上經歷五次大遷徙,導致苗族人散落各地。
第一次大遷徙。受到遠古羌人南下,迫使苗族人不得不沿著長江向東遷徙,逐漸定居,生產力恢復,生活質量明顯提升,人口也密集起來。聲勢浩大的苗族先人,號稱“九黎”。
這段時期,逐漸強大的黎族並不滿足於現狀,建造大量的兵器,不斷與周圍的地區人發生衝突。蚩尤驍勇善戰成為九黎族的首領,帶領族人與黃河上游的黃帝多次發生武裝衝突。後來炎帝聯合黃帝將蚩尤消滅。
蚩尤的戰敗預示著九黎族的落寞,之後雖然與黃帝多次交鋒,卻再也回不到往昔輝煌。節節敗退之後,九黎族長途跋涉退回南方,這是由北向南的第三次遷徙。之後又經歷了第四次、第五次遷徙,最終被迫遷散。
受到朝廷的管制
經過多次的遷居,還是未能逃脫朝廷的管制。當時絕大部分的苗族人生活在中國南方,朝廷並沒有制定正規的管理方式,而一些地方官員手握實權,濫用職權不斷徵收賦稅,無疑加重了百姓的生活負擔。
苗族同樣是受到了壓迫,迫於無奈,苗族人只能選擇開始向東南亞遷移,東南亞和中國的西南部臨近,在文化、飲食方面都有相似之處,所以苗族人能夠快速適應環境。
居住下來後,由於苗族人是外來族群,受到當地人歧視,被稱為難民。所以,苗族在當地受到不公待遇,不能夠與當地人享受相同的條件,他們只能不斷地忍耐,適應著、等待著。終於他們等到了離開寮國的機會。
苗族
苗族人如何從寮國又到了美國
苗族人想要翻身當主人,迫切想要改變生存現狀。終於他們等來了能夠改變命運的機會,這個契機就是越南戰爭。
美國為了能夠儘早結束戰爭,不得不在寮國當地招收大量僱傭軍,而這些僱傭軍中大多數都是移民到寮國的苗族人。畢竟土生土長的當地人不願意賣命給美國人,所以時常受到軍隊的冷遇。
對於身處寮國的苗族人而言是個機會,但是殘酷的戰爭並沒有給他們帶來希望,而是將他們推進無盡的深淵。寮國的苗族人期望落空,因為美國人戰敗了,美國人即將撤兵,不能再對寮國進行管控。
這對於初期站在美國隊伍的苗族人致命一擊,如果美國人離開寮國,那麼當地人很可能將幫助美國的苗族人“生吞活剝”,代價無疑是慘痛的。苗族人十分焦慮。
後來,美國出於人道主義選擇將這些苗族僱傭軍接到美國,由美國政府進行轉分配,提供給他們一個居住且工作的地方,所以這些苗族人就順利從寮國達到大洋彼岸夢幻的美國,開啟了有一段“流浪”生活。
苗族僱傭軍
透過這種方式,大批苗族人站在美國的土地上,開始“美國人”生活,將這裡當做未來的住所,落地生根。現在,居住在美國的苗族人越來越多,人數已達30餘萬。如此,龐大的數字受其傳統觀念影響。
雖然生處美國,但是苗族人還是保持傳統思想觀念,將傳宗接代進行到底。美國人崇尚自由、開放、灑脫奔放,孩子並不能夠成為牽絆,某種程度上孩子的出現阻礙了自由的步伐,所以很多美國家庭選擇不生孩子。
但是苗族人並不這麼認為,他們喜歡孩子,也希望透過孩子讓家庭變得更加完整,體驗孩子帶來的人生改變,這也是苗族移民在美國越來越多的原因之一。
苗族
在美國的苗族人能夠適應新的環境嗎?經過不斷的遷徙、歷經萬難的苗族人,像是荒野裡的小草,在美國這片土地上迎著希望肆意生長。
初來乍到的苗族人最大的困難就是聽不懂英語,無法和當地的美國人溝通,更難以獲得工作,只能夠依賴政府發放的救濟金勉強度日。一度陷入無助的恐慌。
好在,當地政府為了能夠解決苗族人就業問題,特意請來語言老師教他們學習英語,向他們講述了美國的法律法規與生活習俗等,讓他們對美國不再那麼陌生。
掌握英語之後,再由當地的苗族協會幫助尋找工作機會。雖然能夠勉強溝通,但苗族人的學歷普遍不高,所以大多數人只能從事苦力工作。例如,婦女搞搞收錄機裝備、掃地、洗衣服、燒水、打掃衛生,男人則修車、開車、開飯館、賣魚、拉貨等,這些工作雖然解決溫飽,但不能夠提升苗族人的社會地位,處境依然艱難。
如今,在美國的苗族人,除了極少部分老年人依靠政府救濟金度日,其餘的人都有穩定的工作,雖然收入遠不比其他美國人,好在已經適應美國的生存環境,生活質量也得到了一定改善。
在美國的苗族人
生活上穩定,苗族人開始尋求出路,孩子便是唯一的出路。因為文化程度不高而飽受困苦的苗族人,意識到只有將孩子送進學校,考上大學,成為社會中的上等人,才能夠改變命運。
到1988年,苗族子女中已經有10個人榮獲博士學位,26個在攻讀博士生,50人在攻讀碩士學位。
同時,為了保持民族文化的傳承,苗族學生不僅要學習日常課程,還要學習苗族文化。苗族文都英文並用,他們還創辦了苗文刊物,每年出兩期,為加強各地苗族人資訊流動而創辦,介紹科學知識。此外,還有三個苗族人創辦了出版社,出版釋出多部苗族文獻。
現代的苗族青年,歷經幾十代人的迭代,早就不見當年的困頓。現在的美國苗族青年已經適用美國的生活方式,老一輩人擔心最終會喪失本族傳統文化,他們正在尋求保護、傳承傳統文化。
走過大半個地球,歷經半世紀的洗禮,美國的苗族人依然記得自己的根在中國,並多次到中國的貴州雲南尋根,參加民族節日慶典。現在他們說著寮國苗語與雲南一代的苗族人能夠直接溝通,彼此交往也毫無違和感,十分親切。
苗族
苗族人對美國的特殊情感如今,苗族人已經完全適應了美國生活,他們對於美國有著特殊的感情,在美國他們獲得了不一樣的生活,孩子享受了更多的教學資源,很多苗族人在美國改變了一生的命運。這都要歸功於美國這個多元化的國家。
相比較於東南亞生活,美國是一個發達國家,經濟發展迅猛,機會像海浪般澎湧而出,對於想要改變命運的苗族人來說,是難能可貴的。
他們可以透過雙手傳召價值、實現個人的社會價值,走向人生的巔峰,甚至改變以後三代苗族人的命運。但對於少部分苗族人而言要適應美國並不容易,美國的極度開放的國家,同樣存在遺留很久的社會問題。
美國的種族偏緊與社會矛盾依然尖銳,很多苗族人受到當地美國人壓迫,開始懷念東南亞的國家,這樣的環境讓他們感到更加不適。巨大的經濟壓力,對應巨大的社會壓力,在美國生活的苗族人無法得到美國人的認可,社會地位低下,在社會生活中經常面臨不公待遇。
但這些傷害都抵不過想要留下來的決心,苗族人定居後,為後代打下了良好的社會基礎。如今在美國出生的苗族孩子們可以享受到美國先進的教育資源,走進世界著名頂尖學府,如果孩子們有能力,甚至不用出國便能夠站在學術學府的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