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一 飯前飲酒

文革中有一本流傳下來的歷史題材長篇小說《金甌缺》,被稱為“七真三假”。裡面的主人公為馬擴,這是個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馬擴寫了一部《茅齋自敘》是一部有價值的傳世作品。

據此書記載:“食罷,方以薄酒傳杯冷飲,謂之御宴亦如此。”

這是馬擴見到金太祖吃飯喝酒的情景。

也就是說,女真人當時是先吃飯後喝酒的。這和今日區別甚大。而現在看來,先把飯吃好了再喝酒,對身體是有好處的。喝酒傷身,多是空腹喝酒造成的。

馬擴記載,他出使金上京時,曾親眼目睹了太祖冬獵的情景:一大早,太祖帶領女真大臣和將領從上京出發。到了狩獵地點,太祖在積雪上鋪一張虎皮,背風而坐,前面燎起一堆柴草取暖。然後召諸將至跟前,每人抽一支箭向前擲去,以此決定各隊在放圍時的位置和遠近。

然後按次序合圍。圍獵結束,太祖又把虎皮鋪在地上,燃柴火燒烤獸肉,與諸將就雪地上會飲,其他騎士也分別找背風處休息飲食。這時喝酒是一口肉,一口酒。

太祖對馬擴說:“我國中最樂無如打圍。”

張棣《金虜圖經·田獵》也記載:“每獵則以隨駕軍密佈四周,名曰圍場。……縱飲酒。”

晚於馬擴三十年左右的許亢宗出使金國時記錄,途中第十程至清州(今河北青縣),“酒五行,進飯,用粟,鈔以匕”;第二十八程,至鹹州(今遼寧開原),“赴州宅,就坐,樂作,酒九行,果子惟松子數顆。胡法,飲酒食肉不隨盞下,俟酒畢,隨粥飯一發致前。”可見,這時的女真已經變為酒後吃飯。另有一個新的變化是,喝酒已經成為“溫飲”。“燈上溫酒,圍坐大嚼”,金代的墓室壁畫中也常見有溫酒圖案。

二敬酒(也稱行酒)的次數

據《松漠紀聞》記載“酒三行”,一般說來普通宴飲,主人就敬三次酒。

許亢宗北行遇見的“酒五行”、“酒九行”,是對他或者對他國使者的尊敬和待遇。

周輝出使金國,寫的《北轅錄》曰:“虜法……茶酒三行。”程卓的《使金錄》載有“從例酒三行,上、中節一杯”、“酒五行,再宣勸”等。

可見,女真人敬酒的次數幾乎都是三行。實際上直至今日,勸酒敬酒三次,還是約定俗成的。

當然是喝到高興的時候,不計巡數,以醉為度,皆舊例也。

宋金和議,宋朝稱臣,所以,接待金使飲酒時遵循的是:酒五行、七行、九行等的禮節。

三飲酒的座次與朝向

女真君臣不太講究座次朝向。馬擴在《茅齋自敘》中記載,阿骨打元旦請他赴宴,阿骨打與其妻大夫人並排坐在炕上的兩副金裝交椅上,阿骨打“妻稱夫人,次者摳衣親上食物……各跪上壽杯,國主酬酌之”。

也就是說,女真人宴飲之時,“雖有君臣之稱,而無尊卑之別……與臣下雜坐之於炕,偽后妃躬侍飲食……君臣宴然之際,攜手握臂,咬頭扭耳,至於同歌共舞。”

金初女真人飲酒時是不講君臣禮儀規矩的,所以金世宗說:“女直舊風最為純直……禮意款曲,皆出自然。”

女真社會還根本談不上中原禮制下的飲酒座次與朝向,只是在以大事告天之時,要“舉觴東向”。《金史》記載阿骨打拜告宣靖皇后伐遼大事之後,“率諸將出門,舉觴東向,以遼人荒肆,不歸阿疏,並己用兵之意,禱於皇天后土。酹畢,後命太祖正坐,與僚屬會酒,號令諸部。”太陽出東方,東向是一種自然。女真進入中原後,才跟中原儒生學壞,講究尊卑貴賤了。

滿族文化網

13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煙花柳巷,是內心藏不住的漂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