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不時,不食。

不是在正確的時候吃飯,不吃。

這句話在《論語》裡面很短,只有四個字,很多人都忽視了,甚至很多人都不記得《論語》裡面有這句話。

這句話能在《論語》中出現,說明孔子很重視吃飯的時間,也應該是發生過別人在不合適的時間吃飯,孔子拒絕吃飯的事情,不然不會有這樣的記載。

解讀孔子的句話,還應該對孔子那個時代的生活方式進一步了解。

根據史料記載:商代是兩餐制,一餐是在上午進之,大概在9點左右,稱為‘大食’,一餐在下午,大概在下午15-17點間,稱為‘小食’。根據《墨子.雜守》記載,春秋時期的士兵每天只吃兩頓飯,早餐稱為朝食;另一頓在下午3點左右,稱為飧食。明代人們仍多習慣兩餐,明初洪武年間,宮中飲食相當儉樸,御膳也是在奉先殿日進二膳(李樂《見聞雜記》卷六)。根據清宮檔案所藏乾隆南巡的膳單,乾隆帝每天只吃兩頓正餐,分別叫“早膳”和“晚膳”。

這些記載驗證了一個事實:在古代一日兩餐是主流的飲食習慣。現在的一日三餐是學習西方文化的產物,真正在全國流行還是解放以後。

綜合以上歷史證據,推斷孔子時代人們的飲食習慣是一日兩餐,而不是現在的一日三餐。

佛教是追求養生的宗教,對飲食的要求更嚴格,和尚一天只能吃兩餐。

看過《西遊記》的都知道里面有個豬八戒,八戒這個名字就是取自佛教的戒律——八關齋

戒。佛教的八戒當中的第八條:奉法,時過中不食。意思也就是過午不食。也就是說,在中午到次日黎明這一段時間,不允許吃東西。佛教認為早上和中午才是人最佳的吃飯時間。

過午不食的好處很多,首先能讓腸胃得到適當的休息。晚上睡覺時人體處於休眠狀態,各個器官也需要休息,吃的多,胃部等消化系統就不能休息,食物沒有消化好,腸胃也沒有休息好。

現代人已經沒有按時吃飯的習慣,想吃就吃,吃飯的時間太隨意,沒有按時吃飯的概念。不按時吃飯已經成為很多人的生活常態。

科學證明不按時吃飯對健康的危害有以下幾個方面,一:導致肥胖。長時間飢餓讓人對食物非常渴望,飢不擇食,往往是抓到什麼就吃什麼,熱量過剩,熱量轉化為脂肪,易導致發胖。二:增加中風機率。晚飯吃得越晚中風機率越高。三:胃癌風險高。四:影響睡眠。胃腸被迫“加班”直接影響睡眠。五:結石病高發。六:情緒失控。七:易出事故。不及時吃飯可能導致低血糖,這對大腦功能損害很大,會使人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犯錯和出事故,開車容易誘發車禍。

一次我去成都,已經是凌晨4點鐘左右,路過夜市一條街的時候看到路邊吃飯的人仍然很多,讓我產生了錯覺,懷疑是不是看錯時間了。

現在大多數的人都是一天吃三餐,有的還吃宵夜,一天要吃四餐。許多人已經沒有了一天幾餐的概念,甚至沒有了按時吃飯的概念,什麼時間想吃就吃,什麼時間餓了就吃,生活沒有規律,黑白顛倒的生活,吃飯沒有規律可言。

24小時餐廳是一個新生事物,十幾年前只是在上海這些大城市看見有24小時營業的餐廳,近些年許多地方都有24小時餐廳,生意還很好。在有的偏遠山區的小城鎮,也有24小時餐廳。

人們學習西方的文化,把西方的飲食習慣也引進過來了,西方人的飲食習慣不符合養生。隨著中國經濟騰飛,肥胖問題也隨之而來,肥胖造成慢性病多、亞健康多,這和我們拋棄了傳統的飲食習慣,學習西方人的飲食習慣有很大關係。怎麼解決這些問題,還是要從《論語》裡面尋找答案。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鯉聲劇團赴泰國訪問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