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今天為您解讀的這本書叫做《精要主義》,本書中文版共約11.4萬字,我會用5期的內容為您來講解本書的精髓,本期是講解的第3期。

幾乎所有的事情都能引起非精要主義者的興趣,但正是什麼都想幹、任何機會都想把握的做法,讓他們實際花費在選項探索上的精力少之又少。

相比非精要主義者,精要主義者的做法是在專注某項事情之前,先廣泛地評估和探索更多的選項,因為精要主義者只在少數重要的想法和事情上集中精力“大幹”一場,他們最開始探索了更多的選項,就能保證以後做出的選擇是正確的。

01

要素一:抽離——抽身而退,探索人生。

弗蘭克·奧布萊恩是一家營銷服務公司的創始人,面對當今瘋狂的職場節奏,他採取了一種激進的做法。

有研究指出,每個月中間的那個週五一般是工作效率低下的時候,人們在這一天一般沒什麼幹勁。但是,弗蘭克不是在這一天召開這種會議的,而是在每月的第一個週一開這個會,一開就是一天。

他這樣做,是因為他覺得自己的員工如果隨時待命的話,就會迷惘於何事才重要。他們需要空間來思考真正的重要之事。

在評估事情的重要性之前,我們需要探索自己的選項。非精要主義者往往對最新的想法做出反應,飛快地抓住剛剛出現的機會;而精要主義者則會選擇抽離出來,給自己創造探索和思考的空間。

抽離出來的目的主要有三個:

第一,為自己創造探索和思考的空間。

作者在斯坦福大學工作時,深刻領悟到了留出空間用來探索的價值。學院建立了一個名為“黑色隔間”的隱藏空間,小黑屋裡沒有窗戶,完全隔音,只能容納1-3個人。思考,是人們去那裡的唯一目的。有了這樣一個思考和聚焦的空間,學生們得以更好地探索自己人生的可能性。

第二,適時抽身,退一步看清局勢。

社會工作節奏越快、越繁忙,就越需要我們在自己的工作日程中留出更多的時間來思考。世界變得越喧鬧,我們就越要開闢出一片可以安靜反思的空間。只有適時從雜亂的瑣事中抽離出來,才能更好地看清當下的局勢,找到更重要、更有價值的事情。

第三,留出空間,閱讀思考。

比爾·蓋茨經常性地從日常工作期間抽出一個禮拜,只用來思考和閱讀。對於我們而言,不管是20分鐘還是2個小時,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創造一個空間,讓自己從忙碌的生活中抽身而出,進行深度的閱讀和思考。

02

要素二:審視——關注真正重要的事情。

面對資訊轟炸,你是否不知所措,糾結於這些資訊該如何使用?你是否也曾對各種要求感到頭暈目眩,不知道哪個重要,哪個不重要?如果是這樣的,那麼你一定需要以下這些精要方法。

第一,放眼全域性,而不是糾纏細節。

1972年12月29日,美國東方航空401號班機墜毀,導致100多名乘客喪生。事故調查組驚愕地發現,這架飛機的操作狀態完全正常。原來,飛機降落前,副駕駛員發現起落架狀態指示器上的一個燈沒亮。

但實際上,起落架已經放下,有問題的是指示燈,而不是起落架功能。

然而,機員們由於過於專注於這個燈,未能注意到自動駕駛儀已經失效,到發現時已經為時過晚。也就是說,導致災難的原因不是起落架,而是機員們忽視了更大的問題——飛行高度在下降。

在工作和生活中也是如此,如果我們只糾結於眼前的一個點,就難以顧全大局。

第二,去粗取精,自律地調查篩選。

精要主義者都是出色的觀察家和優秀的聽眾。他們深知,取捨意味著自己不可能關注一切,於是他們會特別注意傾聽話外之音,領悟言外之意,從而抓住真正的關鍵資訊。

在紛紛擾擾的職場生活中,身邊各種喧鬧的聲音企圖把我們扯向四面八方,因此,現在比任何時候都需要人們學會抵禦誘惑,集中精力關注最主要的問題。

第三,捕捉不尋常的細節,認清問題的本質。

在這個過程中,她採用的技巧之一是角色扮演:讓自己站在故事中所有角色的位置上,從而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動機、理由和立場。

我們也可以學習這種思路和方法,用心去捕捉真正重要的、不同尋常的細節,認清問題的本質。

03

要素三:遊戲——擁抱內心孩童的智慧。

幾乎沒有人覺得遊戲是重要的,但我們不能否認一個事實:孩童喜歡玩遊戲,且有著無拘無束的想象力,而想象力是人類一切成就的源泉。

美國國家遊戲研究所的創辦人斯圖亞特·布朗透過研究大約6000個人的遊戲史,得出了這樣的結論:遊戲,能夠極為有效地改善包括個人健康、關係、教育、組織能力在內的一切。

他簡明扼要地指出:“在激發大腦功能方面,遊戲的作用是無可比擬的。”

當我們玩兒的時候,人性得到了最純粹的表達,個性得到了最真實的展現。遊戲是良好的解壓藥,可以拓寬人們的思路,突破各種慣性思維的束縛,讓人們進行更加靈活、更有創造性的思考。

因此,我們應該試著讓遊戲走進生活,走進工作。

要素四:睡眠——保護你的身心資產。

傑夫是個優秀的青年,他擔任一個全球性微型貸款組織的執行長,該組織服務於全球1200多萬貧困家庭。他年僅36歲,卻已成為所在行業的領軍人物。

但是,頻繁的出差令他時常睡眠困難。一開始是沒時間睡覺,後來,他即使躺在床上也只能醒著,彷彿有一顆炸彈在腦中炸裂開來,起初他以為是藥物的副作用,為了倒時差,他曾吃過不少藥物。

後來他發現,自己的問題越來越複雜,狀況越來越糟糕:心律不齊、低血壓、甚至眼前發黑。

他休息了兩個月,卻毫無起色。終於,他開始了一種新的生活,改變飲食習慣和工作習慣。去法國南部生活了兩年半後,他終於恢復過來,並且衷心地告訴大家:“保護最珍貴的資產。”

毫無疑問,最珍貴的資產莫過於我們自己的身體,睡眠就是保護自身最重要的環節之一。

睡眠能讓你更有能力探索世界,與他人建立聯絡,在醒著的時候做得更少,但更好。精要主義者選擇在當下做更少的事情,以便在未來做得更多。當然,這就是一種取捨。但是,日積月累,積少成多,小小的犧牲會帶來巨大的收益。

04

要素五:精選——只接受前10%的機會。

推特(Twitter)公司的一位領導曾告訴本書作者一句話:“如果答案不是一個確定的YES,那麼就應該是一個肯定的NO。”這就是對精要原則的一個概括,它在探索的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針對這一點,作者在書中提出了“90%法則”,在做每一項決定或每一次進退維谷的時候,我們都可以運用它。

90%法則告訴我們,在評估每一個選項時,考慮一個最重要的決定標準,然後在0~100之間為這個選項打分。如果得分率低於90%,那就自動把評分降為0,並且斷然淘汰它。這種方法可以避免在決策時舉棋不定。

在做人生各個領域的決定時,這個方法都有著顯而易見的好處:如果我們的選擇標準過於寬泛,就會發現自己要面對的選項有太多太多。

更重要的是,對選項的價值進行評分,能讓我們更加自覺、更有邏輯、更加理性地做出選擇,而不是聽憑一時的心血來潮或受情緒的支配。

制定這樣一種既有選擇性而又明確的標準,能給我們提供一種系統的工具,用以辨別真正重要的事情,並過濾掉那些不重要的。

當眾多的選擇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一定要捨得取捨,放棄“不錯”,等待“最好”。當機會向我們走來時,不妨用下面這種簡單、系統的流程來執行精挑細選的標準。

第一步,把機會記下來。

第二步,寫下3條“最低標準”,如果這個機會要進入考慮範圍的話,就必須達到這3條標準。

第三步,寫下3條理想的或“極端標準”,如果這個機會要被考慮的話,也必須滿足這3條標準。

按照這個流程,一旦這個機會不能滿足第一組標準,那麼答案很顯然就是NO,但是如果它不滿足三條極端標準中的兩條,答案依然是NO。

要獲得一份夢想中的工作,其代價就是放棄很多不錯的工作以及與這些好工作相媲美的各種機遇,去等待那個能夠熱情十足地說出“YES”的機會,而這種等待是值得的。

本期,我們講解了成為精要主義者的第一步:探索。那麼,成為精要主義者的下一步是什麼呢?

敬請期待下期的解讀。

以上是本期節目的所有內容,感謝聆聽。

8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法國19世紀末唯美古典女性油畫,布格羅門生——紀堯姆•賽涅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