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宋代是個很奇怪的時代,財力雄厚、但又積貧積弱,以武立國、卻又抑武重文,科技先進、卻沒有強兵,一直被毆打、卻苟延殘喘了好幾百年。

總之,很多兵器是在宋代才確定形制的,包鋼、夾鋼和嵌鋼工藝的使用讓大刀的出現成為了可能。

這幾種工藝的原理類似,都是用低碳鋼或者熟鐵作為刀身的材料,用高碳鋼作為刀刃的材料把二者組合在一起,這樣鋒利堅固和結實耐用就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了,也有效的降低了兵器的成本。

慶曆年間曾公亮所著《武經總要》裡,長柄刀就有很多種。

手刀明顯比唐刀和環首刀要寬厚,而長刀的品種也極大豐富。

其中掉刀類似於唐代的陌刀,戟刀類似於演義中的方天畫戟,眉尖刀類似於斬馬刀,

筆刀、屈刀和鳳嘴刀和掩月刀類似,都是長柄大刀,而掩月刀就是我們熟悉的偃月刀。

這些大刀之所以能較多裝備,和宋代鋼鐵產量的提高是分不開的,宋代的高爐很普遍,尤其是在四川和開封。全國年鋼鐵產量達到了十七萬噸。

年產十七萬噸鋼鐵是什麼概念呢?直到近八百年後工業革命的英國,鋼鐵的年產量也不過八萬噸每年。

鋼鐵產量的提高也給民間武器的流行鋪平了道路,除了鐵甲和弓弩民間禁止裝備以外,刀劍之類基本人手一把,連可作為長兵器的朴刀,也並不罕見。

朴刀除了宋押司扛的這種一體式的,還有可拆卸的分體式的,更便於攜帶,實在是居家旅行,殺人越貨必備佳品。

刀對於宋軍來說,屬於第二兵器,首選肯定是威力強大、價廉物美的槍。宋軍騎兵較少,發揮不出馬刀的優勢,所以手刀的品種和質量相對於唐代並沒有明顯進步。

相比之下,遼金則對於馬刀更為重視,遼金的刀形制基本還是直刃。而到了元代,手刀受到西域各國的影響,彎刀開始變成主流。

騎兵用刀和步兵用刀有較大區別,藉助馬匹的速度和衝擊力,有弧度的刀刃更利於發揮威力。有時騎兵只需要用刀輕輕一拖,就足以剖開對方士兵的身體了。

元軍騎兵分輕重兩種,重騎兵披甲執盾,輕騎兵一般只穿皮袍。先用箭製造混亂和大量殺傷後,再中央突破一舉擊潰敵人。西征中消滅匈牙利一役,就是這種經典戰術的貫徹執行。

蒙古軍隊如風暴吹過大地,來得快去的也快,不到百年又被明太祖逐回了漠北。

明朝火器雖然已經佔據了軍隊裝備的大半,但是刀這種常用的兵器還在繼續發展。

明代茅元儀所著《武備志》中,各種刀和宋刀基本一致,在吸取了元刀和日本刀的經驗之後又有所發展。

雁翎刀曲線柔和、刀身修長,突刺和劈砍均可,很適合作為佩刀使用。

戚繼光所著《紀效新書》中,記錄了各種刀和刀法,在平倭過程中,鋒利的倭刀給人印象深刻,戚繼光不但裝備了類似倭刀的雙手長刀,還編制了相應的刀法。

清代的武備一直處於停滯和倒退的狀態,在康乾盛世之後,天下無事,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不論是火器還是冷兵器,都缺乏改進的動力和辦法。

也只有皇室藏品還能看看了。乾隆御用刀。

雍正佩刀

康熙戰刀

這爺三也就雍正還實在一些。

而這時的偃月刀,已經基本成了槓鈴一類的健身器材。

而清晚期出現的牛尾刀刀身變寬,刀體變薄,主要對付的已經是無甲目標了。

小結:隨著火器的成熟,冷兵器逐漸失去了它們的位置,成為了輔助用品。

在看到它們幽幽的反光的時候,是否會想起它們叱吒疆場的英姿呢?

16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英國考古學家在一座墓葬中,發現烏爾軍旗,還揭開了一個歷史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