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標題,恐怕很容易使人聯想到《水滸傳》中武大郎的故事。武大郎就是賣炊餅為生,意外娶了嬌妻潘金蓮,卻被西門慶橫插一槓,還死於潘金蓮之手,落得悲慘結局。但是,《水滸傳》畢竟是小說故事,今天所說的是歷史真實一幕,奪人妻子的是唐朝寧王李憲。
李憲原名李成器,是唐睿宗李旦的嫡長子。按道理來說,李旦登基之後,他應該是鐵定的皇位繼承人。但是,李旦之所以能夠當皇帝,是因為第三子李隆基與妹妹太平公主發動唐隆政變,擁戴他坐上龍椅的。別說李憲在這個過程中寸功未立,就連李旦也沒有李隆基的威信高。
當時,歷史彷彿又進入了新的輪迴。李憲像極了李建成,李隆基則是李世民的翻版。只不過,怯懦的李憲做出了自己的選擇,他主動上表請求立弟弟李隆基為太子,心甘情願當一個閒散王爺,被封為寧王,死後甚至追封為讓皇帝。
這一讓,確實改變了歷史,才有了後來的開元盛世,安史之亂。然而,李憲對於強勢弟弟可以容忍,但對於平民百姓就沒有那麼客氣了。唐朝孟棨在《本事詩》中曾經記載:
寧王憲貴盛,寵妓數十人,皆絕藝上色。宅左有賣餅者妻,纖白明晰,王一見屬目,厚遺其夫取之,寵惜逾等。
在這裡,李憲與西門慶沒有多大區別,他明明有幾十個寵妾,色藝俱佳,卻依然惦記人家賣餅人的老婆。一見傾心後,便重金塞給賣餅人,奪走了人家的妻子。當然,他的地位比西門慶高出很多,自然也用不著害人性命。這件事還記載在《古今詩話》、《載酒園詩話》等文獻中,可信度很高。
如果賣餅者的妻子就如此了卻殘生,當然不會引人注意。畢竟像這樣的故事,在幾千年的封建王朝中數不勝數。然而,後來的發展倒成了一段佳話。
唐寧王李憲非常寵愛這位妾室,但卻很少看到她的笑顏。於是,他問愛妾是否還惦記原來的老公。這位女子默不作聲,李憲當然看出了她的心思,命人叫來賣餅人。結果,夫妻兩人一見面,潸然淚下,女子淚眼婆娑卻含情脈脈,再也不是平日魂不守舍的樣子。
當時在場的人,無不唏噓。李憲也是風雅之人,見此情景,居然還有雅興命人作詩。執筆者就是偉大的詩人王維,他寫下了這首《息夫人》:
莫以今時寵,難忘舊日恩。
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
標題叫做息夫人,彷彿與此情此景無關,其實這又涉及到另外一個典故。息夫人原本是息國國君的妻子,息國被楚國所滅後,楚王將她據為己有,還生了兩個兒子。然而,息夫人在楚宮始終一言不發,楚王很好奇,問她為什麼。息夫人卻說:“一女侍二夫,縱使不能去死,還有什麼話可說?”
無論是息夫人還是賣餅人的妻子,都沒有用最決絕的態度迴應強權者。按照封建社會的標準,她們算不上烈女。但是,按照人性來看,她們苟全性命而不忘本,深受寵愛卻以無聲來反抗,已經非常難得了。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都有太多愛慕虛榮的人,男的為了榮華富貴可以拋棄糟糠之妻,女的為了享受寧願坐在寶馬車裡哭泣。
相比之下,兩位弱女子,已經忍辱負重,做出了令人欽佩的選擇。所以,王維才會借古諷今,歌頌她們的美德。全詩每個字都是在敘事,但每個字都是抒發了感情。看似委婉含蓄,卻將強權的無理霸道和女子沉默反抗刻畫得淋漓盡致。它是一首五言絕句,只有20字,卻抓住了最富有衝突性、最富有包蘊的一剎那,啟發讀者無盡的思考。
也許是李憲良心發現,也許是王維的這首詩太具有感染力,他當場作出了決定,讓賣餅人帶走妻子,讓這對夫妻破鏡重圓。現代人也許對此不以為然,但在古代封建社會,這已經是天大的恩德。雖然,他做了錯事,但還能從人性出發,也不失為一個好人。
很多讀者私信問小珏,如何能培養孩子養成閱讀唐詩習慣,進而瞭解中國傳統文化。小珏也不是教育專家,但我們現在有專家啊。推薦一套《半小時漫畫唐詩宋詞系列》。講解不深,通俗易懂,配圖很多,適合孩子們延伸閱讀。不管什麼時代,多讀點書總是不會錯的。而且,平臺與商家搞活動,一套四本才99元,沒有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