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爾丹的草根情結
夏爾丹從普通平民成為一個為貴族青睞的畫家,是有一定的啟示性,每一個平民只要努力,都可以青雲直上,達到他應有的高度。
但是就是這種最初的平民身份,讓夏爾丹的作品一掃當時羅可可藝術的脂粉富貴氣,有接地氣的一系列作品出現,除了普通平民常用的器物成為其描繪物件外,也就是多繪製普通百姓的生活場景,成為他的主打題材,這在西畫主流現實中,在多繪聖經人物,神話世界,還有華麗家族的風向下,是屬於一股清流。
當然我們知道他是有師承的,也就是著名的卡拉瓦喬,同樣是多畫靜物,多畫平民生活場景,這個接地氣的題材,對於大多數百姓是有某種親切感覺,畢竟貴族群體在一個社會中只佔得少數,平民才是這個社會的主體,描繪他們,反映他們的生活場景,他們的愛慾與生存方式,也算得上藝術為人民服務,因此夏爾丹的作品,尤其是他反映平民生活場景作品,某個時段為他我們藝術家所歡迎,當然還有米勒等人。
但是這也不算絕對的,他晚年境遇好時,也畫了不少貴族的作品,可見,只要足夠的努力,地位是可以產生變化的,雖然如此,畢竟平民生活場景和靜物作品佔了他的作品的主流,與當時流行的羅可可風尚相左,成為一顆耀眼的畫界明星。
夏爾丹的靜物畫構圖多呈穩定三角形,也就是人們通常說的金字塔形,這也展示其作品的靜寂,穩定,平衡,和諧的基本特質。這類作品背景多深沉,物體則明亮,靜物雖雜,部有一個主體的器物作為中心,這個中心物體型大,往往放置在中間焦點的所在,並進行更為細緻的刻畫,而對次要的器物,用減弱甚至模糊的手法來處理,主次分明,有一種內在的節奏感。
他的人物作品畫得有一種平民的溫情,閒適的意味,大媽與童子,還有吹泡泡的少年等等,讓人產生異常的寧靜,溫馨,放鬆的感覺,另外一種平民勞動的場景,也畫得非常有趣。
一個時段我們用行政干涉的辦法讓畫家們多繪勞動人民,似乎有點過頭了,但是平民生活是任何社會的主流,有心者其實可以主動的把他們的生活作為主要的表現物件,他們的喜、怒、愛、恨,他們的勞動與閒適場景,還有他們的建設成果,應當是不會過時的,只要你畫得足夠的好,也能成為不朽之作。
(文:雷家林)
《吹肥皂泡的少年》
附文章:卡拉瓦喬的直麵人生
卡拉瓦喬像一隻驚恐的兔子,四處奔竄,一方面讓他生存的環境不安,生命短暫,健康成問題,一方面激發其潛能,這位次於米開朗基羅為第二羅馬大畫家的,所圖題材前不見古人,後來者到了庫爾貝那裡,前者早了許多年,而且卡拉瓦喬前後的畫師,總是畫雲裡霧裡的神界與仙界的美麗幻影,什麼聖母基督的,卡拉瓦喬所畫的物件其實是當時的草根人民,平民音樂愛好者之類的,在今天看來是十分平常的事,卻被當時的藝術界以為有顛覆與破壞的味道,或者不被看成正常的藝術,正是卡拉瓦喬的革命精神,使得西方藝術漸漸從雲間走到人間,貼近生活,直麵人生,畫平常所看到的景象,而且他的光影作派影響到如倫勃朗等後來者,是巴洛克藝術風格的導源。
卡拉瓦喬的靜物畫畫得好,這成了其繪畫的一個指標,往往他會在一些畫中畫入拿手的靜物,增添作品的力量感與藝術美感,更重要的是增添生活氣息,或者在今天來是美食(食貨)的內容,這些畫面的組合其實正是在人間,因為神仙宗教界的彷彿只食雲氣露水之類的,或者此俗物並不為仙界所看重。
某種意義上卡拉瓦喬使藝術的歷史早熟,無論是題材還是光影效果,對於死亡與心理的刻畫等等,超乎尋常地走在時代的前面,或者說卡拉瓦喬其實是藝術天才,因此命運如此的驚心動魄,一生與死神角逐,在其中閒適的片刻,畫出傑出的作品來,至少在當時有驚動藝術界的震撼效果,因此常被非難。
在一個充滿仙界神仙畫面的西方藝術史,充滿優美其實浮華不實的藝術史裡,一段真實的生活畫面出現在卡拉瓦喬的作品裡,早期的現實主義,意義應該是十分的非凡,也許我們今天看來,會有新的體會,今天畫草根人民十分的平常,如果放在卡拉瓦喬時代,是十分的出格。
藝術的沉醉並不必是雲裡霧裡的神話與宗教的美麗幻影,生活中充滿美,而且死亡與不幸的場景同樣是充滿藝術的美感,因此發現者創造者其實是不容易的。而且在領悟上同樣需要用心獲得,因此我們讀藝術的歷史,應該多一份存乎一心。
附文章:西洋浮世繪——十八世紀羅可可繪畫
雖然說到西洋畫,其實你從中不難看到中原文化的影響力,那就是瓷器的張力,絲綢的風靡世界的明證,作為瓷器帝國的產品(絲綢也許純粹是商品,瓷器還有文化的符號),西方的中東的及世界各地的宮廷貴族以絲綢與瓷器的擁有為榮,你從西方藝術影象中可以獲得明證,塞尚的靜物畫的瓷器感覺與雷諾阿婦人畫的瓷器感覺應該是中原器物影響力的所在,是潛移默化的力量滲透,此是多餘的話了。
法國是一個浪漫主義的國家,故羅可可風格源於法國而不會是紳士充滿的英國是很自然的事,而在路易十五時代,一股浮華嫵媚的繪畫風格伴隨羅可可建築裝飾風而出世,一些宮廷畫家如布歇等所繪宮中婦人細膩浮豔,十分的脂粉色,而且有點流俗,香豔迷人,與平民世界十分的遠離,可以說是十分綺麗的宮體油畫,這裡面有太多的曖昧,一些畫師亦是其中的參與者,他們畫宮庭美人,總會暗含情慾在其中,當然藝術的激情就是參與,中國古代的名言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而西洋的畫師,彷彿亦是一班危險的風流浪子,不管如何,許多充滿裝飾味的作品存在,正是此種風險創作的成果。
任何藝術風格的存在都有它的歷史價值,雖然羅可可風格與文藝復興風格還有印象主義風格無法同等,但在藝術多元的需求上,羅可可風格是不可替代的,它豐富藝術歷史的內容,我們忘記那個浮誇的歷史,封建的歷史,而僅僅著力於其藝術的魅力,如同東瀛的浮世繪,給我們的藝術視覺的美感,以安樂椅的態度看此一流派的藝術風潮,我們會獲得放鬆,獲得視覺的愉快感,如同我們觀《虢國夫人遊春圖》唐時美人畫,也許當時的人有批評精神,但我們更多的還是超脫一個時代,更多的探尋作品的美的價值。
與路易十四的巴洛克風格相比,羅可可風顯得不夠雄壯大氣,有點細膩脂粉的小家子氣,精緻而紛華,獲得藝術美感更多的在細節豐富,或者是形式與唯美主義的張揚,作品往往與羅可可建築與裝飾風格融合一個整體,陰柔的作派嚴重,但事實上就是藝術不可能一直是雄壯大度的,應該換一種口味了,路易十四與路易十五一旦是一樣,那還有什麼值得歡喜的呢,藝術就是不斷地有新的面貌出現,那怕是對上一風格的反動也是合理的,而且是必需的,這是藝術生命力的延續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