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禮記·中庸》:“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孔子的孫子孔伋在他的著作裡面提及了這一句話,流傳到現在,人們翻譯的意思就是分清楚是和非,分清楚正確和錯誤,也就是現在我們常說的“明辨是非”,

先不說後人們的翻譯有沒有什麼不妥的地方,我想想要真正做到“明辨是非”,卻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而真正聰明的人都在追求“難斷是非”了,為什麼呢?

因為“是”和“非”本就沒有明顯的界限,到底什麼是“是”,什麼是“非”,誰能說的清楚?

秦始皇“焚書坑爐”,是“是”還是“非”,站在我們現在人的立場上講,秦始皇將歷朝留下來的古籍叢書全部燒燬,對我們的文化進步造成了極大的影響,肯定是“非”,那麼我們站在秦始皇的立場上看呢?

秦始皇剛剛統一了六國,結束了年年的戰亂,國家百業待興,他肯定也想到了,想要治理國家,肯定是要先治理人的思想,因為歷朝歷代的書籍上記載著有諸多與他不同的治國理念和方法,他能怎麼辦,他想要治理國家,在當時看來,最簡單粗暴的方法就是隻能把這些與他的思想不同的書籍全部燒燬,這就叫統一思想。

我們國家改革開放初期制定了“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在當時對還處於貧窮落後的時代的我們國家,無論是難以控制的人口問題還是落後的經濟問題都產生的了極大的積極作用,所以說在當時肯定是“是”。

但現在,我們的80、90後,大多數的獨生子女,面臨著父母的老去,夫妻二人要同時面臨四位老人的養老問題,隨著老齡化的日益加重對我們國家也造成巨大影響!所以在現在看來肯定是“非”。

等等等等......

這麼看來,究竟誰是誰非呢?

其實“是”和“非”,本沒有明顯的界限,世間所有的事情都是“是”中有“非”,“非”中有“是”,有些事情在當時看來是對的,然而在不同的時間來看又是“錯”的,有些時期在當時看來是錯的,時間到了,又變成對的了。

而現在的人最可悲的,就是什麼事情都想把它弄個是非分明,非黑即白。可誰又能真正的分清楚呢,沒有人能分清楚,為什麼呢?

因為我們有限的見識,使得我們不會選擇,也不會判斷。醫學、文學、藝術、管理、天文、地理等等等等,有誰能夠說能把這世間所有的學問全部集於一身?所以,我們有限的見識,會使得我們不會選擇,也不會判斷,我們常說的一句話叫“早知道這樣就好了”,這就是選擇和判斷,沒有那麼多“早知道”,因為本就很難判斷。

所以最聰明的人都是“難斷是非”。

什麼叫“難斷是非”?

總結起來就是三句話!

很難講!不好說!過過再看!

“很難講”

別人問你,這個東西是什麼?聰明的人會回答:“很難講”。因為你也說不清楚,就算你能說得清楚,你也要說“很難講”,因為所有的事情本來就是“很難講”,這是萬事萬物的規律啊,哪有真正的真理,現在的科學都在一直證明所謂的科學並不科學,西方的科學家幾乎每隔二十年,都會要用現在的科學去推翻以前用科學所證明的真理。

“不好說”

別人問你,這件事情該為什麼這麼做了,到底誰對誰錯?聰明的人會回答“不好說”,因為你確實也不知道這件事情該怎麼做才是真正的對的啊,你也不知道究竟誰對誰錯啊,所有的事情都有兩面性,沒有真正的雙贏,你做得事情增加了自己的利益,同時肯定會損害別人的利益,所以,你決定這麼做了,那麼你是“對”的,他就是“錯”,他是“對”的,你就是“錯”的,而且很多的事情你認為現在做是對的,但很難免會留下後遺症,在不同的時間又會變成錯的了。所以說“不好說”。

“過過再說”

別人問你,這件事情到底該怎麼辦?聰明的人會回答“過過再說”,都說“急事緩做”,就是這個道理,要摸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以後你才能知道到底該怎麼做,領導火急火燎的要你去辦一個急事,你不管三七二十一也火急火燎的去辦了,結果,你完全沒理解領導的意圖,事情辦砸了不說,還會給人留下辦事“毛糙”的映像。所以說要“過過再說”,一定要弄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考慮周全以後才能開始。

10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周易全解》之賁卦(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