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費嘉老師家看繪本簡直就是老鼠掉進了米缸,他從1997年開始收集世界各國的優秀繪本,本本都是精品,各個都有故事,不少書還沒有引進到中國,有些甚至是1905年的孤本。先來瞄一眼張費老師書架!
這只是冰山一角哦!
費嘉
費嘉,著名繪本研究者,長期從事少兒圖書策劃、書籍裝幀和插畫工作,扶植和培養了一大批有成就、有影響力的年輕插畫師。近些年從事繪本挖掘和研究,對國際繪本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曾為金風車國際青年插畫家大賽評委,陳伯吹兒童文學獎評委。
今天的採訪有三部分:
一、靜看行業
二、慧眼識珠
三、閒適生活
靜看行業
回顧費嘉老師40多年的從業經歷,可以看到中國繪本行業的發展,一個在大型國營童書出版社的美編,能夠跳出個人的經歷與情感羈絆,用客觀冷靜的眼光,去看待整個行業的跌宕起伏。
Lisa老師
您從上個世紀80年代進入童書出版行業,能分享一下經歷的顯著變化嗎?
費嘉:我從1979年開始畫連環畫,出版的第一本書《戰病菌》,今年被翻譯成16種文字,無償放在張明舟老師創辦的生命樹網站上。
《戰病菌》的封面與書名頁
那時候我白天在工廠上班,晚上回家畫畫,雖然辛苦,但因為喜歡就堅持了好幾年,畫科普書,也畫科幻故事,跟葉永烈老師合作了很長時間。差不多畫到1985年前後,日本的漫畫開始湧進來,電視的內容也開始豐富起來,從外部蠶食國內連環畫的市場。連環畫內部也不爭氣,繁榮的時候就開始跑馬,大量同質化、粗製濫造的東西出現,有人一兩個星期就能畫出一本連環畫。
費嘉與孫紹波(《新民晚報》高階編輯)
市場萎縮之後,我一年都接不到一部書稿,但同時期臺灣的兒童圖畫書大發展,島內的畫師不夠,他們就來大陸尋找,我邊畫邊學,覺得這個東西很有趣,90年代初,我有幸參加了少兒出版社組織的全國美術作者研討會,跟當時各個編輯室都有過合作,給他們做童書封面、插畫等,因為態度好,隨叫隨到,從不拖稿,後來就被調到少兒社做美編了,當時能進入到國營大社是件很難的事情。我現在還記得正式入職的日子:1994年4月6號。對我來說是個轉折,從業餘選手進入少兒出版正規軍。
當時少兒社一個編輯室就是一個大品牌,圍繞它會衍生出各種各樣的內容題材,有點像我們現在的大IP,比如《上下五千年》對應的《世界五千年》,《十萬個為什麼》會出版各個不同年齡段看的,有文字版還有彩繪版。
Lisa老師
您做美編這麼多年,哪一部作品令您既興奮又感到困難重重?
我兒子後來不畫繪本,去法國留學做建築設計師了。李清月從這本《屎殼郎喜歡圓形》開始走上畫繪本、漫畫之路。
許玉安現在也是優秀的繪本作家,她的作品越畫越好,替她高興。
Lisa老師
您做過不少繪本獎項的評委,您在評選的時候,有哪些標準呢?
費嘉:主要看獎項的型別,比如金風車插畫獎,是一個純粹的插畫比賽,那就要有獨樹一幟的表現形式,不能有模仿的痕跡。其次5張圖放在一起要有個內在的關聯,畫與畫之間是在用影象進行敘事。
與國內外的繪本評委在一起交流
像你們愛麗絲繪本獎,除了看畫本身的藝術性,還有看故事性,文圖的合奏是否和諧。
第六屆愛麗絲繪本獎評選現場
當然我是美編出身,首先要看畫得好不好,其次看故事,影象敘事得是否貼切,是不是有與眾不同的表達形式?現在很多繪本同質化太厲害,很多故事大同小異。最後就要看是否給我一個出人意料的結局,或者更大的想象空間。
Lisa老師
好的繪本編輯最重要的特質是什麼?
費嘉:講到底是你自己的內在的修養,編輯一定要深厚的內功,知識面要寬廣,是個雜家,因為你要編各種型別的童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否則作者給的東西,你連最基本的對錯都搞不清楚。只有理解準確了,才能在這個基礎上進行藝術的美化。
我這個人不太喜歡一件事一直做到底,我喜歡像猴子一樣換來換去的,不斷挑戰自己,一個事情一直做,我就感覺無聊。所以編輯這份工作還挺適合我,不同專案有不同專案的挑戰,不僅要跟各種型別的書打交道,還要跟背後不同性格的作者溝通,五花八門。
年輕插畫家在費嘉老師家中交流學習
Lisa老師
能跟我們說說其中一位有趣的“靈魂”嗎?
費嘉:2001年的時候,熊亮來少兒社投稿,他的作品讓我眼前一亮,就趕緊報了選題,但是遺憾的是,當時社裡只做大的套系,銷售同事看到單本選題直言根本賣不出去,我也只能作罷。但是對熊亮的畫念念不忘,就一直琢磨著怎麼幫到當時只有26歲的年輕人,一個非常有天賦的好苗子。
熊亮與費嘉
我就跑到文藝編輯室,找到一個編輯,當時他在策劃一套《擁抱經典叢書》,收集流傳久遠的童話與寓言,由鄭春華等人撰文,選了安徒生、格林、伊索、拉封丹等8位世界知名的童話作家,我就推薦了熊亮給這套書配插畫,他的畫風寬泛,針對不同的故事風格進行揮灑自如的展現,各種畫風都嘗試了一下,他畫得很爽,書做得也漂亮,出版不久香港的出版商就把版權買走了。
慧眼識珠
Lisa老師
您從什麼時候開始收集國內外精美繪本,能給我們展示一些心頭好嗎?
費嘉:1997年新聞出版總署組織了一個美編團去俄羅斯學習,少兒社就派我去了學習一個月,除了跟當地出版社交流以外,就是去美術館、書店參觀,俄羅斯的繪本做得很精美,一下子就開啟我的眼界。
後來就一發不可收拾,每次出國旅遊、參加國際書展都會到當地的書店,看到裝幀精美的繪本就買回來,我是美術編輯,特別注重繪畫的水平、裝飾、排版等,還有就是書的形態要為內容服務,而不是譁眾取寵,比如這本1907年的繪本《斜坡書》The Slant Book。
為什麼書是歪的呢?因為故事講的是一個嬰兒車從斜坡上溜下來,車裡的小嬰兒一臉壞笑,與驚慌失措的大人形成鮮明的對照,這本書的色調古樸,但一點不覺得陳舊過時,歷經百年你現在翻開還是會覺得有意思,看完一頁忍不住去翻下一頁,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幕會發生什麼。如此經典的好繪本可以穿越時空,不分國界,讓每個讀者都能瞬間進入到情境中,不識字也沒關係,你知道他在講什麼,傳達什麼,這就是繪本影象敘事的魅力。
還有這本我從美國買回來的立體互動遊戲繪本,擺在書店是一本平淡無奇的繪本,但是一開啟就跟愛麗絲跌進兔子洞,有玩具店、糖果店、服裝店、水果雜貨店。
隨書附有各種能站立的紙片人,可以自由上架的商品、價格標籤等。可以一個人自娛自樂,或者呼朋喚友來玩角色扮演,有人當店主吆喝叫賣,有人當顧客討價還價,很有意思。最後還有一個記賬的小冊子,每個星期固定20元的零花錢,你都準備買啥,花了多少,還剩多少?妥妥地培養孩子的理財等生活技能。
Lisa老師
像英國、法國這樣的繪本大國就很吃虧,我就趁出國的時候多淘些跟大家分享,讓年輕的插畫師多看看。你見得多了,眼界就會開啟,原來還可以這樣畫,這麼做。我想給年輕人做一大桌子菜,有各種口味,各種菜系,而不是你喜歡吃什麼就做什麼。
閒適生活
Lisa老師
您的兒子曾經留學法國,目前定居在巴黎,供職於頂級的建築設計公司,您能分享一下對他的培養經驗嗎?
費嘉:他小的時候是我最忙的時候,沒有什麼特別的培養,從3歲開始,他就在我大桌子旁邊搭個小桌子跟著一起畫,我的一舉一動,他都看在眼裡,最愛畫小貓小狗。4歲的時候,偶然看到《新民晚報》組織的“海峽兩岸兒童畫展”就投稿報名了。這個畫展的主題正好是“動物保護”。他平時畫的那些小動物派上用場得了大獎,獎品是一盒進口的有96種顏色的馬克筆,當時上海能買到的畫筆也就24種顏色,這套彩色筆一下子激勵到他了,開始不停地畫呀畫呀,再大一些就參加少年宮組織的創作班,同學之間有交流,有激勵,每年還參加國際交流展,7歲的時候帶著獲獎畫作去日本橫濱做交流,10歲的時候又到臺灣參加了一個節目的錄製,中學的時候好好學習文化課考上了上海大學美術學院,畢業後就去法國留學了。回想起來,找到孩子興趣,給他引路很重要,剩下就靠他自己的努力了。
費嘉與兒子在書店購書
Lisa老師
小孫孫正好在讀幼兒園,能說說中、法孩子對待繪本閱讀有哪些不同嗎?
費嘉:法國的繪本年齡分類做得很細、很完整,給剛出生不久的寶寶看的繪本形象簡單,而且是黑白的。
裡面會有這個年齡段能接觸到的東西,還有一些小機關,小動物能張嘴,還有會發聲的書,兒童配音書,故事朗讀書等。法語的韻律很講究,讀起來朗朗上口很動聽,但很難翻譯成中文。
法國幼兒園、社群圖書館裡都有繪本,小朋友可以免費借回家,每次能借20本,通常都是孩子自己選。每個孩子看書的興奮點不一樣,像我的小孫孫,就喜歡那些無厘頭,看不出在講什麼的繪本,還有就是恐龍、汽車等。而他的爸爸,也就是我兒子,總希望他能看點有意義的,能學到點兒什麼的書,實際上我們中國孩子看的繪本,多半是大人選給他們的,孩子很少有自己挑的機會。
大人選的書孩子不一定愛看,而他們自己挑的會看得特別認真起勁兒。我想這是最大的不同吧,所以給孩子選繪本,有意思比有意義更重要。
Lisa老師
除了繪畫以外,您還有其他的愛好嗎?
費嘉:到各地去旅遊,我特別喜歡歐洲的文化,去的國家數量不多,但我求的是精,有的國家會反覆去,像德國前後去了4次,喜歡他們的音樂、書籍、電影、建築、藝術等等,雖然文字看不懂,但那種文化氛圍很喜歡。
Lisa老師
退休之後的日常生活是怎麼安排的,還會畫畫嗎?
費嘉:安排很隨意,沒有特意去規劃什麼,疫情前一年會有一半的時間在巴黎帶小孫孫,現在他上幼兒園了,我們就回上海了。我從22歲開始畫到60多歲了,看得多了,就覺得再畫有點膽怯了,還是把機會留給年輕人,幫他們去實現自己,就跟教練帶運動員一樣, 哪個出版社要做什麼型別的繪本,我會推薦最合適的插畫家過去。
費嘉與青年插畫家王笑笑、豌豆先生
費嘉與插畫師許玉安
費嘉與插畫師李清月(左)、老老老魚(右)
Lisa老師
最後一個問題,您對初入繪本創作的新人有什麼建議或者寄語?
費嘉:創作的態度一定要認真,絕不能粗製濫造,否則很容易曇花一現,很快就會被市場拋棄,希望年輕人能沉下心來慢一點,再慢一點,精緻一點,不要急功近利,創作不是搶錢遊戲,是農業耕耘,要先積累,才能厚積薄發。
還有,我鼓勵新人自編自繪,創作屬於自己的東西,配合別人的東西來表達,有點像戴著腳銬跳舞,總要顧及原著的表述方法,你自己的想法創意發揮不出來。
採訪結束的時候,費嘉老師的夫人正好從外面買菜回來準備燒晚飯,在這個充滿書香的空間裡馬上就要瀰漫滿屋的飯菜香,突然想到一句話:“你的人生,不過是你曾專注所有事情的綜合。”費老師在兒童繪本領域深耕了40多年,看似只做了一件事,但這件事很有價值,他堅持下來了,就在一飯一蔬的悠哉生活中,氣定神閒地享受時間帶來的回報。
嘉賓:費嘉
採訪人&撰稿:Lisa老師(楊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