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這一集觀後感說說《天龍八部》中的反派和驅動人性扭曲的七宗罪。抱歉的是,本該弘揚佛法,以佛家理論進行剖析,可惜本人學業不精,無法把握玄之又玄的佛家理論。只好退而求其次,用基督教的七宗罪理論來解讀這些人為何淪陷。

  其實,金庸在《天龍八部》裡刻畫的反派人物也都是人性缺陷的一種自然反應。他們也都有開脫自己罪責的“合理理由”。

任何人頭腦中都有幾千萬年進化而來的三個腦,最早發育出的是“蜥蜴腦”,其次是情感腦,最後才是理性腦。

蜥蜴腦是最簡單的一種,其功能就是趨利避害。只有兩個基本要素,一個是維繫生存必須的“慾望”,以獲得食物、水、氧氣等。另一個是生態競爭中必備的要素“恐懼”,以便逃脫食物鏈上端物種的攻擊。面對生死,下意識裡的蜥蜴腦反應最快。所以,理應得到適當寬容。

  理性腦加入了系統的價值判斷模型和得失計算能力。如果惡源的主體在這一層,幾乎必成大惡。當然,也有拼底線獲得“第一桶金”後“金盆洗手”的。

  七宗罪為:傲慢、嫉妒、暴怒、懶惰、貪婪、暴食和色慾。

看看鳩摩智,對比一下這七類罪源,作為高僧,也許食色和懶惰未及暴露,其它幾樣,樣樣俱全,以貪婪為甚。他的貪婪是對武學和名譽的貪婪,陷落之深,可以從他毫無底線的害人和自恃超凡的狂傲略見一二。

  丁春秋也佔據了傲慢、暴怒、貪婪幾項,以傲慢為甚。丁春秋的惡行也可透過徒弟阿紫的頑劣得以顯露,他恩將仇報,把自己的師傅推下了山崖,而專煉化功大法那類陰毒功夫。

  康敏也幾乎佔據大半,以嫉妒為甚。對得不到的東西,她能嫉妒得發狂,把鄰居女孩的花衣服剪成碎片就是嫉妒心的集中體現。

  以殺戮論,蕭遠山和慕容博兩位前輩也雙手沾滿了鮮血。一個為報國仇,一個為報家仇,自認為自己自帶正義。開導他倆的少林掃地僧,用生死輪迴加以啟迪,讓他們明白了冤冤相報何時了的佛理。

正所謂解決問題不可能在問題層面解決,需要“升維”的視野。

此外,在男人世界,有時七宗罪被以另一種形式加以“包裝”。那就是“權欲”,因為權力一旦到手,七宗罪源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得到滿足。

所以,男人世界裡,對權力的野心往往“包裝了那七個罪源”。當然也有的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於社會。可權力畢竟是滿足慾望的捷徑,與權力慾很強的人打交道一定要小心,不知道你是否同意我的觀點。

13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張雙鎖——圓與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