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摘 要:中國的姓氏文化十分地發達和複雜,特別是與世家大族觀念的傳承互為表裡,幾經時代的洗禮,世家大族的地位雖然在衰微,但是氏族心理一直根深蒂固,君王則是在打擊地望標籤的同時也在利用這一天然的紐帶穩固著自身的統治。

關鍵詞:姓氏;世家大族;氏族觀念

地位、權利的衰落並不代表著貴族文化、世家觀念的銷聲,很多世家大族家道衰微,或者乾脆入贅他國,仍不會忘記自己高貴的出身,這其中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屈原。柳氏道:“然猶徒山東豪傑,以貫京師,齊諸田,楚屈、景,皆右姓也。”對於右姓,柳衝的《姓族系錄》認為“凡四海望族皆右姓”,可見屈原之姓在楚國是名門望族之姓。鄭樵所著《通志》之《二十略》中有《氏族略》,其序言也提及了屈原,鄭樵所論及的三十二種姓氏來源中,屈原之姓以族為氏。屈原在他的作品《離騷》中開頭便說:“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屈原的祖先為伯庸,但“楚國之君,世稱熊氏,荊蠻之道也。”朱小豐在他的《屈原身世考》一文中,論述伯庸者,當為西周時起庸國國君的稱號。《通志·氏族略》雲:“庸氏,商時侯國。周武王時,來助伐紂。”而楚國,司馬遷在《史記》中稱為“子男之國”。周初封國,庸為伯國,楚直到了周成王時才是一個子國,後來才慢慢發展強大起來。直到公元前611年,楚莊王與秦國、巴國結盟,一舉滅了庸國,國中氏族貴胄當然也盡數遷入楚地。屈原便是在此三百年之後誕生於楚國,雖是楚國貴族子弟,但他的根為庸國血脈、伯國之後,地位追溯起來甚至比楚國國君還要尊貴。這也就很好地詮釋了屈原為何在作品中屢屢提及自己高貴的出身,他的根在庸國,庸人的祖先是遠古顓頊部族中的嫡親血緣部族。屈原深知這一點,並以此鞭策自己,要品行高潔,志向遠大。即使曾經的庸國不復存在,這種氏族觀念在屈原心中仍舊根深蒂固。

可見,氏族、姓氏文化,不僅是貴族自詡高人一等的籌碼,也是後世貴族子弟自我約束的天然標尺。雖然我們今天很少論及自己的身世,但放在古代,出身一直為人們所重視。當然,這其中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姓氏有利於維護儒家的價值觀念,這不同於前邊所說的貴族權力過於集中,這裡所強調的是觀念上的傳承,對於穩定現實的統治有重要意義。張澍在他的姓氏類研究中認為,姓氏加固了父系觀念,因為先秦時期,“男子稱氏,女子稱姓,氏一再傳而可變,姓千萬年而不變。”秦漢以後,“以氏為姓,以姓稱男,而周制亡,而族類亂。”人的姓是以父系的姓氏為基礎的,這有利於儒家三綱五常思想的深入,維護了以男性為中心的社會秩序。所以統治者對於譜系的整理、姓氏起源的追溯,往往會傾入很多的力量。

註釋:

① 顧炎武:《顧亭林詩文集》,中華書局,2008年版,第11頁。

② 顧炎武:《顧亭林文集》卷一《原姓》,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11頁。

參考文獻:

[1] 歐陽修,宋祁等.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2] 鄭樵.通志[M].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

[3] 郭緒懷.張澍的姓氏研究[D].江蘇:蘇州大學,2009.

[4] 朱小豐.屈原身世考[J]天府新論,2005(6):98-100.

作者簡介:餘霞(1993—),女,漢族,甘肅蘭州人,古代文學碩士,西北師範大學文學院古代文學專業,研究方向:先秦兩漢。

14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26歲向日葵男孩:以善良心,畫世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