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在歷史上,尤其是春秋戰國之前,世人都認為黃河一帶的中原才是“中央之國”,其他地方都是蠻夷,因此將除了中原一帶的地方劃分為東夷、南蠻、西戎、北狄。到了宋朝時期,經濟中心才開始轉移到長江一帶,而此後的千年間也一直是經濟中心。但是,在上古時代,長江流域真的是一片蠻荒,不存在文明的嗎?答案是否定的,在現代考古研究中發現,長江流域一帶有著非常多的遠古遺址,這些古文明遺址的年代絲毫不亞於中原發現的,最著名的便是出土了大量上古玉器的良渚遺址,除了良渚遺址之外,長江考古還發現了挖出史前“巨龍”的黃梅焦墩遺址。

此遺址的發現得從1993年說起,當時的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為配合合(肥)九(江)鐵路建設,於鐵路沿線進行考古研究,結果在長江中游北岸的黃岡市黃梅縣白湖鄉張城村發現了一處遠古遺址,也就是“焦墩遺址”。要知道,凡是基建路過的地方,只要發現了具有歷史價值的古遺址,都要進行搶救性考古挖掘,目的就是不給後世留遺憾。

1993年6月底,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為配合合(肥)九(江)鐵路建設,對鐵路經過的焦墩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發掘面積880平方米,清理出距今6000年前的卵石擺塑龍、魚、龜、蛇及大量灰坑。2014年6月,焦墩遺址被公佈為湖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焦墩卵石擺塑龍(距今6000年前)

卵石擺塑龍位於遺址西部近邊緣處, 座落在一片土質純淨、地勢平坦的褐黃色粘土夾紅燒土塊的層面上。整條龍由大小不等、顏色不一的河卵石擺塑而成,頭南足北、面西尾東, 呈正東西方向造型。這是長江流域發現的時代最早、形體最大、形制最成熟的龍形圖案。

卵石擺塑龍,全長445釐米,通高226釐米。龍頭上昂, 龍頸上曲, 龍身向東垂直延伸, 至尾部形成一個三叉狀的尾鰭向上回捲。龍腹下伸出三足, 前面一足可見呈行走狀彎曲, 後二足僅作示喻性凸起。龍背隆起二處鰭狀飾。龍嘴大張, 吐出橢圓形龍舌,龍鬚自上唇緣伸出, 向後彎曲形成一冠狀飾,獨角後指。

經過考古家的努力,古遺址中出土了大量的文物,這些文物的年代距今6000左右,從而證實了焦墩遺址是一個距今六千年左右的遠古遺址。一般來說,遠古遺址出土的文物不過石器、骨器以及一些玉器,然而,此遺址的西北部卻挖出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珍貴文物。這件文物便是後來被世人譽為“長江第一龍”的“焦墩卵石擺塑龍”。這條遠古“巨龍”是用色彩各異,大小不一的鵝卵石在預先輔好的紅燒土檯面上,按照畫好的圖案精心擺塑而成。“巨龍”長7米,龍首高昂,單角上揚,背部有立鰭,腹部有四足。與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龍形象非常的吻合。

除此之外,卵石擺成的“巨龍”龍身呈波浪起伏狀,彷彿騰雲駕霧。“巨龍”四周還有用卵石擺塑的魚、龜、蛇等水生動物圖案,它們以石龍為中心,宛如護主守神。這也與中國古代神話中的記載相吻合,畢竟“龍”是萬靈之首。隨著這條距今六千年的遠古“巨龍”的出土,是否能夠證明龍在遠古時代或許真的存在呢?

事實上,“長江第一龍”的出土並不能證實龍存活於遠古時代,畢竟古遺址中出土的不是“真龍”文物,而是古人用亂世擺成的龍形圖案。不過,此“巨龍”出土的歷史意義非常的重大。要知道,在近代“疑古”思潮下,世人都認為龍是不存在的,只是一種源於距今五千年黃帝時期的民族圖騰。隨著這條“長江巨龍”的出土,證實了早在六千多年前,長江流域的古人就開始對“龍”崇拜,換句話說,六千多年前的長江流域已經誕生了中華民族的信仰。

上圖為河南蚌塑龍

在考古出土的“龍文物”中,除了這條“長江第一龍”,還出土了不少的遠古龍文物。如1987年,河南濮陽西水坡遺址出土距今6500年前的長1.78米的蚌塑“中華第一龍”。1994年,遼寧阜新查海遺址出土距今8000年,長19.7米的“華夏第一龍”。1998年,湖北秭歸東門頭遺址出土距今8000年全長10.88的米龍。這一條條的遠古“巨龍”的出土,是否能夠證實龍在遠古時代真的存在?如果不存在,古人為何將龍納入十二生肖以及四象?

18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宋詞婉約代表柳永,一生負氣成今日,四海無人對夕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