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奔月計劃,我們永向前

說到奔月這件事情,自然要提到嫦娥,畢竟“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那可是深深地融入到我們每一箇中國人的童年裡。“嫦娥奔月”的故事最早出現於《淮南子》中,講述了嫦娥被逄蒙所逼,無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賜給丈夫後裔的一粒不死之藥後,飛到了月宮的事情。據東漢高誘註解的《淮南子》中記述,嫦娥是后羿之妻。據說后羿的妻子叫恆娥,因漢代人避當時皇帝劉恆的諱,之後名字改為嫦娥(一作常娥)。“嫦娥奔月”的神話源自古人對星辰的崇拜。除了“嫦娥奔月”的故事,在中國的神話故事及歷史上還有牛郎織女(春秋戰國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敦煌飛天的傳說(從十六國北涼到北魏 366-535)、萬戶飛天(明朝1368年―1644年)等,這些故事及傳說都豐富了中國人對於遙遠天空的想想。

我記得在看一部紀錄片時,有這樣一個場景,1978年5月時任美國總統國際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訪問中國,他將美國宇航員從月球上帶回來的石頭贈送給中國,這是美國的阿波羅17號從月球上採集回來的樣品。如今40多年的時光過去了,中國的航天技術已是日新月異。

1970年4月24日21時31分,中國“東方紅”一號飛向太空。這是中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

1987年8月,中國返回式衛星為法國搭載試驗裝置。這是中國打入世界航天市場的首次嘗試。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升空。

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搭載著中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的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三號塔架點火成功發射。

2010年10月1日18時59分57秒,嫦娥一號衛星的姐妹星嫦娥二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並獲得了圓滿成功。此次發射目的主要是實現下一步的月球軟著陸進行部分關鍵技術試驗,並對嫦娥三號著陸區進行了高精度成像。

2020年11月24日,搭載著“嫦娥五號”探測器的長征五號火箭發射成功,標誌著中國“探月工程”第三步拉開序幕。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採用半彈道跳躍方式再入返回,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我們中國人也擁有了來自月球的,我們自己採集的月球樣本啦。

嫦娥五號執行此次任務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這次任務有望實現我國開展航天活動以來的四個“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取樣;首次從月面起飛;首次在38萬公里外的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交會對接;首次帶著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總結為一個字,那就是嫦娥五號真的是“牛”啊!

11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修譜時,族人募捐的錢,都花在哪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