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性辯慧而能言兮,才聰明以識機。”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慧而能言善辯,才學了得,並且在看事物的時候能夠看清楚這其中隱藏著的玄機,懂得伺機而動,讓自己發光發熱。
對於《西遊記》相信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從小到大或多或少都能夠接觸到它。就算沒有欣賞過它的原著,也一定看過它的電視劇和動畫片。
但有一個小女孩才五年級,看了《西遊記》的電視劇因為實在太喜歡而去翻開原著,居然發現並指出這本書中的漏洞,且被專家承認,這個小女孩真是不簡單,那麼《西遊記》中的漏洞到底是什麼呢?
一、西遊記居然有漏洞《西遊記》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在中國的文壇史上有著崇高的地位,幾百年來無數文人學子們閱讀分析《西遊記》。這本書是吳承恩所著,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原型對事件進行藝術加工,最終到達惟妙俏,人神合一的地步。
包括唐僧,豬八戒,沙和尚甚至是路途中遇到的妖魔鬼怪都有所涉及,在人物形象和取經之路的研究無數,但是在一些明顯的細節方面被忽略了。
但是有一個小女孩在看《西遊記》的時候居然發現了一個特別明顯的漏洞,這個漏洞在這幾百年的時間裡一直都沒有人發現並提出。小女孩在看這一部作品的時候居然發現並指了出來。
二、女孩找出漏洞受讚揚這個小女孩是杭州九蓮小學的一名五年級學生,名叫馬思齊。對於絕大多數的小朋友看《西遊記》的時候大多都喜歡看這一著作的電視版本,其中的人物形象和內容都是透過電視劇瞭解到的。
但是這個小女孩她在看完電視劇的時候,因為對電視劇的形象和人物太過喜歡,就找來了《西遊記》的原著仔細的閱讀。對於不知道的內容和詞彙都經過查資料得到。在這個過程中,小女孩在這本書中意外發現了"漏洞",這個漏洞很明顯是吳承恩留下的。
小女孩發現,在取經的途中,唐僧師徒四人從東土大唐一直往西天取經,在飲食這一塊幾乎都是同一品種,都是米飯、蘿蔔、豆腐等中國人平時吃的食物。
從東土大唐到西天取經經過了很多的國家,地域和民俗也都有很大的不同,就連人種都不一定一樣。在這一過程中,穿越了十萬八千里幾乎遍及亞洲的每一個區域,他們師徒四人居然吃的都是同幾種食物,不禁令人產生懷疑。
不僅如此,在小說中唐僧和徒弟們吃的食物一路上都沒有什麼變化,那些西域小國們吃的食物也差不多,就連妖精和人類不是同一物種,所吃的時候也幾乎差不多,小女孩的發現讓我們產生了疑慮。
小女孩馬思齊因為發現了《西遊記》的漏洞,於是就按著自己的想法寫了一篇以《西行路上的宴會菜》為題並且釋出到網上,引起網友們的猜測和熱議。
那是因為他們去化緣所得的嗎?可是從西天取經的路上經歷很多的國家,化緣的途中也都是去平民百姓家化緣,怎麼會每一家的食物都差不多呢?這也是不可能的。
作為食物,怎麼可能就直接跑到碗裡呢?
三、專家解釋這一篇文章發表不久之後就引起專家們的注意,專家對馬思齊小女孩的發現問題並積極提出疑問的做法非常讚賞,畢竟《西遊記》從古至今這幾百多年的時間,作為一本名著無數人閱讀居然沒有人發現這個問題。馬思齊作為一個五年級的小女孩居然發現了,令人讚歎。
那麼《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怎麼會這麼寫呢?作為一名作家怎麼會鬧出這麼大的烏龍?
其實這是有時代和見識方面的侷限性的,吳承恩作為淮安人,雖然在寫《西遊記》的過程中能夠天馬行空的去創造,也可以對每一個西域國家的特點根據自己的想法去描繪,但是在故事的細節上卻沒有能夠和沿路的國家的民俗風情一致。
畢竟在吳承恩生長的那個年代,並沒有網路和手機可以隨時查閱資料,並且古代的書籍是非常珍貴的,在吳承恩手上也沒有很多描繪地域的著作可供閱讀。
因此在進行《西遊記》創作的時候,作家只能夠按照他已有的思維和見識去創作,畢竟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能力可以很好的創作出來,但是在創作食物的時候,卻要貼近現實生活,現實生活中能夠接觸到的食物就只能作為創作所用了。
吳承恩作為江淮人,在創作這一本著作的時候寫著寫著就不自覺代入了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飲食這些細節,像米飯、蘿蔔等食物都是江淮區域的日常食物,並且這一類食物飲食範圍很廣,中國很多的區域也在吃這一類食物,尤其是米飯,幾乎就是中國人的主食。
因此吳承恩在創作這一部作品的時候,因為理所應當的帶入了這些食物,可能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菜品"的問題,因為他所描繪的這些食物是當地非常平常的食物,所以也誤認為每一個地方都是如此。
吳承恩創作的年代沒有那麼多的西域資料,再加上家境貧寒,想要拿到一本關於西域的書籍非常的困難,所以他在創作的時候只能夠按照自己的構思且加上自己的生活經驗寫成了這本影響中國幾百年的名著。
結語雖然《西遊記》的漏洞被小女孩提出來,但是那是時代的侷限性導致的,絲毫不影響《西遊記》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它依然是中國的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翻拍的電視劇和動畫片也是很多小朋友喜愛的作品。
但是也不得不服這個馬思齊小女孩,女孩的觀察力非常強,這幾百年中無數人看《西遊記》原著版本都沒發現的問題居然讓她發現了,非常讓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