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時候學業繁重,卻最愛忙裡偷閒讀課外書。
圖書館是我最喜歡去的地方,週末泡在那裡一整天都很歡喜。老師們聽說後誇我勤快,我都覺得不好意思。只因我不是去看必考科目,搞題海戰術,而是貪戀那裡的文學作品。特別是那套《亦舒作品集》。
然而年少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懵懂的年紀,只覺得這位女作家好酷,她筆下的女人好特別。並暗暗期待自己長大後,也能有'亦舒女郎'的三四分氣質。十多年後驀然回首,才發現自己只是看了個寂寞。如今再讀,感觸頗深。
01 亦舒女郎的獨立亦舒筆下的女人,大都有些共同的特質:獨立,自強,務實,勇敢。
亦舒女郎的獨立,首先是經濟上的獨立。但最重要的是人格上的獨立。
在作品《如果牆會說話》 裡,車安真的好友忻芝蘭父親病逝,母親回鄉,自己被男友拋棄,懷孕了卻沒有能力撫養,只能偷偷摸摸的躲在即將拆除的舊公寓裡墮胎。因為大出血被救護車送到公立醫院後下落不明。
安真因為好友的遭遇號啕大哭,蓬頭垢面躺倒在床上,還不忘為忻芝蘭與母親辯護。
“母親,你不明白,芝蘭即是我,我即是芝蘭,但凡女子,同一命運。”
“她錯在沒有能力照顧自己。否則,錯了可以挽回,改過從頭再來。”
忻芝蘭識人不清,把改變生活狀況的希望寄託在男人身上當然也有錯,可她才十八九歲,家境不好又不會讀書,縱然有錯,卻也只是傷害自己。
車安真從好友的身上明白了一個道理,不想受這樣的傷,唯有自強。自身強大了,哪怕錯了,亦可以挽回,改過從頭再來。
她也絕不要像母親那般做一個老好媽媽,一個上一輩子的人,恪守婦道,逆來順受,接受命運安排。
“我這一生不會依賴任何人,或是向任何人懇求時間、金錢及憐憫”
“我不會像你這樣,爸對你好,叫做福氣;他對你不好,叫做晦氣。我的一生,將掌握在自己手中。”
車安真的母親也受到了女兒的影響,有時候會忍不住想到:
如果有工作能力,生活模式怕完全不同吧。
假如她經濟獨立,這四面牆還關得住她嗎?
可到底也只是想想而已。自強並非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就的。
02 亦舒女郎的務實亦舒女郎們在學業事業上勤勉努力,哪怕是被稱為頂級撈女的《喜寶》女主角姜喜寶,都是劍橋三聖一學院的高材生。
面對婚姻和愛情,她們並不是盲目的批判或者追捧。愛情難得,麵包也得來不易。
“現今還有誰願意負累誰一輩子,那是多沉重的一個包袱。所以非自立不可。”
沉重的生活重擔,壓在一個人的肩上,剛開始還有荷爾蒙的支撐,維持著體面。待激情退卻,露出最真實的面目,你也不能怪他太勢利。
男人本就是理智的。被感情衝昏頭腦的也只是極少數。而且大都是富貴閒人。
一般市井夫妻,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樣樣都要錢。加上現在這代人生存壓力是真的極大。高額的房價,稀缺的教育資源,醫療資源,養老壓力,高壓的工作,由不得你不考慮現實。
別人家妻子月入過萬,豐厚陪嫁,岳父母年不過五十,有積蓄、退休金,還能幫忙帶孩子。你月薪四五千,沒什麼陪嫁也沒有存款,父母也無暇顧及你,還要倒貼錢,時間一長,任你是天仙下凡也會看你不順眼。反之亦然。
“再美,倒在床上,不過像只美麗的死豬。”
感情是不可靠的,物質卻是實實在在的。要是想少受點氣,還是要向亦舒女郎們學習。
工作是自己最後的退路和底氣。有退路,有底氣,才能做到不要表現出失態來。
請及時丟掉少女漫畫,甜寵偶像劇和言情電影製造出來的假象。愛情當然有浪漫唯美的一面,但也要落到實處。沒有面包,玫瑰會枯死。特別是談婚論嫁後,更是要考慮到現實。這才是一個成人應該擁有的清醒。
03 亦舒其人亦舒原名倪亦舒 ,出生於上海,籍貫浙江寧波鎮海,五歲時即隨家(人)到香港定居,並在香港官校受教育。
所以她的作品裡的女主角,很多都設定為自小從上海搬到香港。比如《如果牆會說話》裡的車安真一家。
一個從上海來的小生意人車炳榮帶著妻兒與積蓄南下,看中了這層沒有電梯但房間寬敞的房子。
還有《我的前半生》裡,女主角子君也是這樣的設定。唐晶打趣的說到兩人的過去:
“鬼叫我七歲那年認識你——上海妹不會說粵語,沒人肯同你做朋友,打那個時候我便教你‘士擔’便是郵票,‘白鞋’是運動膠鞋,我們一起跳橡筋、捉迷藏、到後山去找酸味草,你忘記了?”
她酷愛文藝,崇拜哥哥倪匡及其文友金庸、古龍等流行小說家,並深受其影響。在她的作品裡,也經常提到這三位的作品。當然提的最多的還是她哥哥倪匡的《衛斯理》。
另外她還格外鍾情《紅樓夢》。作品《痴情司》可以說是《紅樓夢》的衍生小說。女主角凌岱宇父母雙亡,獨身一人,寄居外祖母家中。她生性懦弱、多疑,難以相處。她與表兄相愛,但在訂婚禮上,一場陰謀使他們從此分離。讀起來別有一番趣味。
她最鍾愛的小說是魯迅的《傷逝》,她的小說《我的前半生》的主角是子君和涓生,沿用了其中男女主角的名字,她的小說《朝花夕拾》則沿用了魯迅散文集的名字。
豐富的職業經歷和感情經歷,為她的寫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這段時間,她認識了畫家蔡浩泉。十八歲的亦舒不顧家人的反對,和蔡浩泉結為夫妻。十九歲生下兒子邊村。但是好景不長,這段婚姻只維持了三年。兩人婚後常為錢銀爭執,性格剛烈的亦舒堅決求去,二人的獨生子邊村歸蔡浩泉撫養。
最初幾年,亦舒仍會間歇探望,但隨著蔡浩泉另娶,亦舒狂戀明星嶽華。不願再與前夫有任何瓜葛的她,乾脆連親生兒子也斷絕來往。
後來成為導演、設計師和畫家的蔡邊村於2013年,拍攝了紀錄片《母親節》參加影展尋母。一時間亦舒拒認親子的新聞鋪天蓋地。
其實她對自己這個兒子的態度,都寫在她的作品《媽》裡面。
“你父親已經浪費了她的前半生,現在你又要去浪費她的後半生?“
在這本書裡,十六歲的兒子因為父親再婚,透過母親的好友張阿姨,見到了母親,提出想要和她一起生活。母親沒有拒絕,也沒有很歡喜。他們母子相聚的情形是這樣描寫的:
並沒有擁抱我。並不是我想象中的母子相聚,一點也不像,我只好回房去躺下。我終於叫了媽媽,我們並沒有相擁痛哭。她問我有否恨她,不過是因為她喝醉了酒,她並不是個介意人家恨不恨她的人,她這樣的超然,她最愛的人無異是她自己,因為沒有人愛她,所以她要更愛自己。這個我懂得,我是媽媽的兒子。
很顯然,在亦舒的筆下,她清醒的知道,自己最愛的人是自己。兒子是愛他的,所以,應該理解她。當然,兒子的真實想法對她而言也不是很重要。
她不迴應兒子小寶的愛,也許是因為知道自己確實沒有多少愛給他。與其敷衍,讓他失望,也讓自己難做。乾脆選擇遠遠的走開。
很絕情,但很真實。
這和我們傳統認知中的母親不一樣。但人有百樣,大眾可以不認同,但好像也沒有什麼資格去評判。
05 她的後半生亦舒和嶽華那段狗血加三俗的婚姻也只持續了兩年。兩人離婚後,二十七歲的亦舒往英國曼徹斯特留學,讀酒店食物管理系,1976年畢業 後,先在臺灣園山飯店服務,任女侍應總管。不久後返回香港,受聘出任富麗華酒店公關部主任,又入佳藝電視臺做編劇工作 ,後到香港政府新聞處任職高階新聞官,為期八年 。成了她書裡唐晶那樣的職場精英。
第三任即現任丈夫姓梁,曾是港大教授,兩人移居加拿大。育有一女。從此不問世間紛擾,過起了歲月靜好的生活,就連家人她也極少聯絡。
2003年,《明報週刊》採訪亦舒,寫過這樣一個場景:
她舒適的挨在靠椅上,遙望天際,神情不是不愜意的。陽臺下是前院,院外參天松柏,參天松柏外還是參天松柏,再遠是海和天。晴空微雲,蔚藍中一抹棉絮白。風過,遠近葉子簌簌抖動,抖出無數閃閃斜陽......
她說,“此生再說有遺憾是多麼不禮貌的事。”
由此可以窺見,當年的'滅絕師太',是當真收起了一身的刺,變得柔和了。如今她已經年過七十,仍然保持著極為可觀的創作量。有句話叫做:比你條件好,比你有天分的,還比你努力。
我輩還有什麼藉口,躺在自己的舒適區,眼饞別人的成果,又不願意去努力呢?
06 自我意識的覺醒小說本身就是帶有強烈個人色彩的載體。細讀她的作品,裡面的角色無一不是她的投影。她曾寫道:“人生短短數十載,最要緊的是滿足自己,不是討好他人。”
這樣的人無疑是不討喜的。可她至少做到了忠於自己。
筆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並不是全盤歌頌亦舒的思想。畢竟她大部分作品都是言情小說。要出版,要賺錢。所以免不了為了可讀性和商業性,下力氣塑造典型的角色,精心編制跌宕起伏的情節。誰若是當了真,在現實生活中追求小說裡所描繪的生活,那才真是沒救了。
筆者主要是希望她的作品能夠給讀者,特別是女讀者一些啟示。
第一點,光有獨立的意識還不夠。好好學習,好好工作,經濟獨立才能脫離他人意志的鉗制;
第二點,你首先是你自己,其次才是其他。你可以多愛自己一點。或者說自私一點,這不羞恥。要勇於面對自己內心真實的慾望;
第三點,珍惜友情。朋友有時候會比你的親人更心疼你;比你的愛人更瞭解你。
當然還有很多,比如:
要保持善意,贈人玫瑰,手有餘香;要熱愛生活,不要失去好奇心,《我的前半生》裡,子君就是因為好奇參加了陶藝手作班,而被老師發掘了她在陶藝上的天分,一躍成為陶藝家;多社交,人與人之間的緣分妙不可言。我曾在曼谷街頭拼桌吃飯,認識了一個朋友。受她的啟發,很多疑惑都找到了答案。等等。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
我是潘答,一個普普通通的八零後女子,愛好廣泛,但最熱愛的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