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光緒年間,濟南才子劉廷桂去泰山遊玩的時候,曾在以摩崖石刻上留下“蟲二”兩字,後來這處墨寶被譽為泰山七十二景之一。
字好不好,不得而知。但其背後的深意,卻蘊含著幾分曖昧不明。
繁體字風月的風,中間是個蟲字,月中間是二字。合起來解釋就是“風月無邊”。
在這個法相莊嚴的佛道聖地,為什麼要留下這樣兩個字?
當年乾隆帝下江南時,在杭州西湖湖心亭處留書“蟲二”,寓意讚頌西湖風月,這是很貼切的,但是泰山,五嶽之首。
古代皇帝舉行封禪大典的聖地,天下香客的進香朝聖求安的福地,豈容一個張狂書生如此肆意侮辱?
可奇怪的就是,從未有人對此事做出指責,甚至還會對這個隱喻露出心照不宣的笑。
據說,他還曾寫過“因受”二字,也與著蟲二同出一轍,寓意“恩愛無心”。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無從考證,暫且作罷。
我們還是說迴風月無邊。
俗語有云:山不在高,有仙則靈。
泰山就是這樣一處眾仙雲集的地方,從泰山的飛昇的神仙多不勝數。道教的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中,泰山可是名列前茅的修道場所,也是道家弟子修行建廟的聖地。
泰山姑子原本是指一心向道,在此修行的出家道姑。
可在清朝時期,這裡卻是我國四大花行的重要集散地,與“西湖船孃、大同婆姨、揚州瘦馬”齊名。
本該凝神靜氣、修身養性的聖地,竟然成為藏汙納垢的風流場所,真是駭人聽聞、匪夷所思。
在封建王朝統治時期,花行是被歷朝歷代允許認可掛盤營業的。自春秋管仲將花行納為國有收入後,官辦花行和私營花行各有優勢,相互比較,多年攜手下來,倒也相安無事。
可不管是公是私,都設在讓人流連忘返的煙花之地,怎麼跑到深山古廟中來呢?
再說,作為修道之人,不是應該遁入空門、誦經修煉、以求長生、早登仙界嗎?為什麼會跟風月花行扯上關係呢?這就要從泰山的所在之地聊起了。
泰山自始皇帝封禪之後,地位與日俱增,一再被抬高,不但位列五嶽之首,還成為道教福地。
妥妥的知名度在這裡,朝聖之人絡繹不絕。人多商機多,泰山下各種茶樓、酒肆鱗次櫛比、目不暇接。畢竟來這裡的人旅遊的多過求籤問卜的。再說古代交通不便,來了之後難免要住宿、吃飯,夜深人靜偶爾還需要幾朵解語花紅袖添香。
於是,集吃喝玩樂行的一條龍行業應運而生。
山下熱熱鬧鬧、紅紅火火,山上卻清冷無助、破衣爛衫。於是,很多道觀開設了功德箱業務,除了香火錢還收取捐贈功德錢,此外,也提供住宿和素齋。可即便這樣,很多小道觀的收入依然不理想。
隨著山下勾欄瓦肆日漸增多,很多所謂虔誠的香客如同完成任務一般,在山上隨便晃晃,然後拿著大把銀子去山下瀟灑。
為了維持生計,讓道觀香火不斷。很多道觀開始另闢蹊徑、劍走偏鋒、利用廟裡的資源優勢,力求將帶著大把銀子的香客留在廟中。
於是,殘破小廟借來銀錢大肆裝修,粉飾一新。曾因年老珠黃而被迫上山的花行姑娘得到重用,教授年輕的小道姑琴棋書畫、吹拉彈唱。並且購入好酒好菜,硬生生將道觀妝點成青樓花館。
年輕的小道姑也重新穿著花俏,雲鬢高梳,周旋在宴會酒場之中,極盡勾引挑逗,展示魅功。有條件的道觀還重金禮聘高階裁縫,縫製新款道袍,力求在視覺效果上引人注目。
所謂一招鮮吃遍天。
原本還是應付交差的香客們在邁入道觀一刻,就被小道姑的風情妖嬈捕獲。從此之後流連忘返,樂不思蜀。甚至很多男香客呼朋喚友,常駐道觀。
山廟清冷,正值妙齡的道姑比常年在男客人之中打轉的花行女子更加小意溫柔、知情知趣,服務態度自然也得到男香客一致好評。
此後,泰山姑子聲名遠播,一批批的獵奇男子蜂擁而至。除了飽覽湖光山色,還能醉臥美人膝。可謂豔福不淺。
高峰時期,可謂一姑難求。看著大批客人蜂擁上山。山下的花行反而門可羅雀。於是乾脆改頭換面,花行變道觀,姑娘變道姑。一座座嶄新的花行道觀應運而生。
山上山下,相愛相殺,硬是在幾番博弈後,將泰山姑子的花行名牌打了出去,成為明清具有濃重色彩的花行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