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江南三大名樓他們分別是:湖北武漢的黃鶴樓,湖南嶽陽的岳陽樓,和江西南昌的滕王閣。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詳,非常熟悉。這三棟樓作為中國古代中華民族傳統建築藝術獨特風格和輝煌成就的傑出代表,也象徵著中華文明五千年積澱的文化、藝術和傳統。亦被許多文人雅士所稱頌。這其中黃鶴樓和岳陽樓都是始建於三國東吳時期。而滕王閣始建於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要比岳陽樓和黃鶴樓晚大約有四百多年。但是論名氣來講,三棟樓都相差無幾。我作為一名江西人曾經親自登上過滕王閣,所以今天就要大家詳細談一談滕王閣。

滕王閣,位於今天江西省南昌市西北沿江路贛江東岸,唐永徽三年(652年),唐太宗弟弟滕王李元嬰調任江南洪州(今江西南昌)。之前李元嬰被唐太宗李世民封于山東滕州為滕王。李元嬰作為“龍子龍孫”,從小生長在帝王之家,受到良好的宗室,宮廷王室的藝術薰陶,作為初唐時期的風流王爺,瀟灑倜儻,多才多藝喜愛音樂、舞蹈、能畫的一手好畫。在調任南昌之後,因想念其藤州,故而在唐高宗永輝三年(653年)在贛江邊上修築閣樓,用於自己和一些親朋好友宴樂喝酒聽歌賞舞之地。並且以自己的封號冠名為“滕王閣”,因此天下午聞名的滕王閣誕生了!

第一次讓騰王閣揚名天下的是由唐朝天才少年王勃(約650~約676年)登上滕王閣所寫一篇著名的《滕王閣序》。之後,張九齡,白居易,湯顯祖等不同時代的名人和一些文人墨客都親登滕王閣,眺望江景,寫詩作賦讚美滕王閣。自唐高宗永徽四年(653年)滕王閣建成之後,歷史上滕王閣命運多舛前後經歷多次大火焚燬,然後又多次重修。第一次在唐大中二年(848年),夏天滕王閣毀於大火,江西觀察使紇幹在滕王閣原址上重建,同年八月竣工。

宋徽宗大觀二年(1108年),江西洪州知府範坦重建滕王閣,丞相範致虛為之作《重建滕王閣記》曰:閣“崇三十有八尺,廣舊基四十尺,增高十之一。南北因城以為廡,夾以二亭:南溯大江之雄曰‘壓江’,北擅西山之秀曰‘挹翠’。”

元代滕王閣幾經戰亂而破敗不堪,元朝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第一次重修滕王閣,閣高五丈六尺。

明嘉靖五年(1526年),都御史陳洪謨重建,次年二月落成,吏部尚書羅欽順撰《重建滕王閣記》曰:“閣凡七間,高四十有二尺,視舊有加。

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滕王閣毀於火,江西左布政使王在晉、大中丞王佐發起募資重建。

清順治五年(1648年),清軍圍攻南昌,滕王閣付之一炬。順治十一年(1654年),江西巡撫蔡士英重建滕王閣。

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滕王閣毀於大火,由安世鼎重建之。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滕王閣毀於火災,安世鼎再次重建之。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滕王閣又遭火焚,由中丞宋犖重建。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滕王閣又被大火燒燬,惟“御碑亭”倖存,巡撫郎廷極隨即重建。

清雍正九年(1731年),滕王閣毀於大火。

清乾隆元年(1736年),由江西總督趙宏恩、巡撫俞兆嶽重建。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滕王閣遭火毀,不久修復。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滕王閣又遭火毀,江西巡撫傅繩勳重建。

清咸豐三年(1853年)四月,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奉命出征安慶,賴漢英、胡以晃率軍進攻南昌,圍城三月,清軍方面由安徽巡撫江忠源穩守南昌,把總李光寬被太平軍亂槍擊斃,滕王閣被燒成一片灰燼。

1942年,古建大師梁思成先生偕同其弟子莫宗江根據“天籟閣”舊藏宋畫繪製了八幅《重建滕王閣計劃草圖》。

今天的滕王閣為1989年也是歷史上第二十九次重建,為典型的仿宋高臺青瓦建築,主體建築高57.5m,建築面積達13000平方。臺座上主閣樓以明三暗七的格局滕王閣採取獨特“明三暗七”格局,主閣為三層帶回廊建築,內部共有七層,分為三個明層、三個暗層及閣樓。臺座之下,有南北相通的兩個瓢形人工湖,北湖之上建有九曲風雨橋。循南北兩道石級登臨一級高臺。一級高臺的南北兩翼,各有一座碧瓦長廊雙簷亭臺。高臺朝東的牆面上,鑲嵌石碑五塊。正中為長卷式石碑一幅,此碑由八塊漢白玉橫拼而成,約10米長、1米高,外圍以瑪瑙紅大理石鑲邊,碑文為今人隸書韓愈《新修滕王閣記》。由一級高臺拾級而上,即達二級高臺(象徵城牆的臺座),由高臺登閣有三處入口,正東登石級經抱廈入閣,南北兩面則由高低廊入閣。正東抱廈前,有青銅鑄造的“八怪”寶鼎,鼎座用漢白玉打製,鼎高2.5米左右,下部為三足古鼎,上部是一座攢尖寶頂圓亭式鼎蓋。主閣的梁枋彩畫採用宋式彩畫中的“碾玉裝”為主調,輔以“五彩遍裝”及“解綠結華裝”。室內外所有梁枋各明間用“碾玉裝”,各次間用“五彩遍裝”。

滕王閣在古代被人們看做是吉祥風水建築,古謠雲:“藤斷葫蘆剪,塔圮豫章殘”。“藤”諧“滕”音,指滕王閣;“葫蘆”,乃藏寶之物;“塔”,指繩金塔;“圮”,倒塌之意;“豫章”亦即南昌。這首古謠的意思是,如果滕王閣和繩金塔倒塌,豫章城中的人才與寶藏都將流失,城市亦將敗落,不復繁榮昌盛。

在中國古代習俗中,人口聚居之地需要風水建築,一般為當地最高標誌性建築,聚集天地之靈氣,吸收日月之精華,俗稱:“文筆峰”。滕王閣坐落於贛水之濱,被古人譽為“水筆”,古人云:“求財去萬壽宮,求福去滕王閣”。可見滕王閣在世人心目中佔據的神聖地位,歷朝歷代無不備受重視和保護。

同時,滕王閣也是古代儲藏經史典籍的地方,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古代的圖書館。而封建士大夫們迎送和宴請賓客也多喜歡在此,貴為天子的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在鄱陽湖之戰大勝陳友諒後,曾設宴閣上,命諸大臣、文人賦詩填詞,觀看燈火。

雖然歷史上滕王閣命運多舛,多次被焚燬。但時至今日,滕王閣的名氣依然長盛不衰。直到今天,依然是南昌市的一張響亮名片。登上滕王閣莉綺眺望贛江就會讓人不由自主的想起王勃那首王閣序:“落霞與孤傲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12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其實後半句才是經典,老祖宗的觀人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