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也就是荀況,歷代並不為儒家正統所喜愛,其主張的“性惡論”也和儒家亞聖孟子的“性善論”截然相反。主流的“人之初,性本善”自然將荀子拒之門外,更遑論作為儒家代表人物的荀子竟然教匯出了兩位法家代表人物:韓非和李斯,這就讓荀子的境遇更加尷尬,後世不少學者並不認同荀子的儒家身份。
荀子劇照
甚至為荀子的著作《荀子》做注的人都不多,直到清代考據流行,真正研究荀子的學者才多起來。不可否認的是,荀子雖然不受正統所喜愛,和孔孟的地位相差甚遠,但其實荀子的學說還是影響古代社會非常深遠的,譚嗣同,在他的《仁學》中這樣評價荀子:“(中國)二千年來之學,荀學也,皆鄉愿也。”
荀子實際上並非只教匯出了韓非和李斯,西漢丞相張蒼,以及其弟子賈誼也是荀子的徒子徒孫,而賈誼是儒家學發揚光大的先驅李斯 韓非劇照
荀子出名更多的是韓非和李斯的功勞,雖然韓非和李斯的歷史定位都是法家代表人物。張蒼雖然做過西漢丞相,卻在推進儒家學說進入政治體制上並不顯山露水,但是其弟子賈誼卻是真正將儒家學說,荀子的思想納入政治體系的真正先驅。
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罷黜儒家,獨尊儒術”的策略,實際上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代人所能完成的。早在西漢初,跟隨劉邦打天下的叔孫通、陸賈等儒家學者,就提倡儒家學說的治國之道。但根據西漢初期的政治軍事條件,以儒家為本、融匯黃老道家及法家思想,提出“行仁義、法先聖,禮法結合、無為而治”的西漢政治體制。
漢武帝劇照 賈誼《治安疏》
賈誼則是衝破黃老思想的第一人,這也是漢武帝一直對賈誼念念不忘的原因之一。可以說漢武帝對儒家的好感,對儒家的執念,以及最後推崇儒家,都和賈誼有最為直接的關係。雖然賈誼去世十二年,漢武帝才出生,漢武帝登基的時候,賈誼更是故去二十七年,但是賈誼的《治安策》是漢武帝翻爛過幾次的書籍。
如果說荀子是承接孔孟的叛逆者,那麼賈誼則是上接荀子,下啟董仲舒的關鍵人物。漢武帝改制,對董仲舒的厚愛都是對標賈誼的,可以說董仲舒是漢武帝的賈誼,因此漢武帝將賈誼曾經擔任的太中大夫授予董仲舒,還重修了賈誼的故居。
賈誼不僅是儒家進入廟堂的先驅,還是漢帝國各個方面改革的總設計師賈誼雖然生前沒有被文帝、景帝所重用,但是其策論卻備受漢武帝的青睞。賈誼和荀子一樣,並不是純粹的腐儒,當然真正在政治上有所作為的儒家,實際上都不是單純儒生。這是儒家能不斷修正自己,汲取百家之長,最終脫穎而出的原因。
推行儒家,不廢法治荀子劇照
賈誼:“仁義恩厚,此人主之芒刃也;權勢法制,此人主之斤斧也。勢已定、權已足矣,乃以仁義恩厚因而澤之,故德布而天下有慕志。今諸侯王皆眾髖髀也,釋斤斧之制,而欲嬰以芒刃,臣以為刃不折則缺耳。”
賈誼和荀子一樣,對仁義禮制推崇的同時,也指出刑法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視的。賈誼以及後來的董仲舒等儒家都是汲取了法家法治思想的,這是儒家的進步,也是繼承荀子的發揚光大。
汲取道家,為儒家學說提供法理依據,是董仲舒的天人感應的鋪墊和伏筆董仲舒劇照
賈誼在其著作《道德說》中汲取黃老學說的思想,試圖為儒家尋找宇宙的最基本真理。賈誼認為天、地、人、陰陽和萬物都是由德而生,而德生道。道則是宇宙萬物的本源,並認為德有六理:道、德、性、神、明、命;德有六美:有道、有仁、有義、有忠、有信、有密。
董仲舒在賈誼的基礎上,結合雜以陰陽五行說,把神權、君權、父權、夫權貫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學體系。提出了影響中國封建社會2000多年的天人感應和三綱五常之說。
堅定削藩國策,提出定禮制,定地制,可以說是推恩令的創始人賈誼劇照
賈誼不僅指出危機,還提供瞭解決方法:一是強調必須嚴格區分等級,使諸侯王嚴格按人臣之禮行事,從而維護天子的最高威嚴,也就是所謂的定禮制。
二是,透過“眾建諸侯而少其力”也就是後來的“推恩令”的雛形,透過不斷分封諸侯們的地盤,一代一代分割下去,愈分愈少,直到“地盡而止”。
提出重農抑商,以農為本的基本方針賈誼在《論積貯疏》中論斷重視農民,提倡儉約,反對奢侈之風對封建王朝統治的必要性。從此中國兩千年封建社會,即使是以商業發展極為發達的宋代、明代都不從動搖“重農抑商、以農為本"的思想。
承認貨幣流通的客觀性,提出統一鑄錢,禁止私人鑄錢不問蒼生問鬼神的文帝,並未採納賈誼的意見,導致文帝時期貨幣混亂,吳國等諸侯王們的錢幣流通天下,造成貨幣混亂不堪的局面。武帝時期禁止私人鑄錢,統一五銖錢,正是賈誼貨幣政策的延續。
毛遂自薦,儒法結合,瓦解匈奴漢武帝劇照
賈誼在對待匈奴問題上是不能容忍的,但是其策略是主張透過和平手段瓦解匈奴,並且毛遂自薦原因主持對匈奴事宜,但是並未被完全採納。
但是其為西漢初期對匈奴30年和平為主的交鋒提供了指導意見,為漢武帝時代一勞永逸解決匈奴問題提供了有利環境。
劉歆:“漢朝之儒,唯賈生而已。”
李東陽:“文帝時,可當大臣者,惟賈太傅一人。”
毛澤東:“(《治安策》)是西漢一代最好的政論”,“全文切中當時事理”。
李商隱: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王安石:一時謀議略施行,誰道君王薄賈生。爵位自高言盡廢,古來何啻萬公卿。
毛澤東:少年倜儻廊廟才,壯志未酬事堪哀。胸羅文章兵百萬,膽照華國樹千臺。
雄英無計傾聖主,高節終竟受疑猜。千古同惜長沙傅,空白汨羅步塵埃。
賈誼雖然生平未受重視,但是卻深深影響了漢王朝,也深深影響了千百年來不斷進步的中國,激勵無數仁人志士為之傾倒和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