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大秦賦》播到第67集,鄭國渠歷時十餘年終於修成,韓非子隻身入秦視死如歸,韓趙兩國面臨滅國危險。

千古之作鄭國渠終於竣工

鄭國是個韓國人,被秦王相中,將滿腔抱負和才幹都揮灑在了為秦國修建水渠上面。韓王曾想以大修水渠來疲秦弱秦,卻沒有想到水渠一旦修成將是利國利民的千古工程。秦王則高瞻遠矚,舉傾國之力協助鄭國興修水渠,大力發展農業,鞏固國民根本。

歷時十餘年,水渠終於竣工了,秦王下詔,浩浩上天,冥冥大地,三百餘里水渠貫通,命名為鄭國渠。竣工當天,隨著渭陽君的一聲雄厚有力的高呼“開渠”,滔滔之水在鄭國渠中滾滾而來,兩岸聚集了萬千臣民,無不拍手稱快,大聲喝彩!

有了鄭國渠,秦人的農業灌溉就有了強有力的保障,為糧食大豐收助力,秦國國富民強的步伐將大步邁進。這對於秦國來說無疑是一把利劍,六國合力都無法抵抗的利劍,這為秦王一統天下打下了堅實基礎。

兩步讓六國岌岌可危

在鄭國渠竣工使用的同時,秦王還讓人買斷齊國的銅鐵,當時諸國的銅鐵幾乎都是從齊國購買,這一步導致銅鐵價格大漲,趙魏韓等國子民紛紛放棄農耕大舉鍊鐵,以謀取暴利。春耕時節已過,諸國遍地荒蕪,糧食短缺大鬧饑荒,銅鐵的價格也因秦軍撤軍大幅下跌。

第一步秦王把諸國子民引上了飢不擇食的不歸路,接下來便是第二步,頒佈農耕優惠政策,提供農耕便利條件,吸引諸國子民入秦耕種。條件之豐厚加上無路可走致使大批流民拋家舍業紛紛逃往秦國,六國岌岌可危。

秦國不費一兵一卒,沒用多久就已有三十萬流民進入秦地,還有十幾萬正在趕來的路上,諸國離亡國不遠了。

韓非子隻身入秦視死如歸

從趙國撤軍之後,王翦奉命率軍轉道韓國,連下數城,韓國面臨滅國危險,於是派使臣前往求和。這正是秦王想要的,秦王答應和談,唯一的前提條件是韓非子必須入秦覲見。為了百萬韓民的生死存亡,韓非子當下決定隻身入秦,他心中自知此行可能凶多吉少,但依然視死如歸,毅然決然前往秦國。

秦王與韓非子第一次見面,就相見恨晚。韓非子與秦王就當前的天下大勢和治國理政等方面高談闊論一番,兩人的想法不謀而合,秦王厚禮款待,試圖讓韓非子為自己所用。

韓非子不但有才,還很有氣節。一聽說秦王首先要滅掉韓國,不顧生死立即面見秦王強行遊說,並建議秦王先滅趙國,惹得秦王十分不悅,李斯都替韓非子捏了一把汗。

李斯深知秦王的為人,要麼為自己所用,要麼就置之死地,韓非子縱然有骨氣講原則,但這會給他帶來殺身之禍。

韓趙面臨滅國危險

之前我們已經說到,秦國覆滅六國的天時地利人和都已經齊備,可以大舉開始了。而現在仍舊還有爭議的就是滅韓還是滅趙的問題,六國之中,韓國最弱,趙國最強,無論是先難後易還是先易後難,趙韓兩國都難逃滅國的危險。

在秦王心中,其實是有意偏向於先滅趙的,但是韓非子的種種反抗行為,間接把秦王的眼光全部引到了韓國,韓國從而成為最先被滅掉的國家。韓非子鋒芒太露,事事都把秦王猜得很透,還及時採取應對措施,這是秦王不能容忍的,他不允許這樣聰明的敵人存在。

李斯和韓非子都是荀子座下最有才的弟子,為何李斯的成就和影響力遠比韓非子要強很多,我覺得這不僅與兩人侍奉的國家和君王有關,還與兩人的圓滑程度有關。對於官場生存,李斯更加的圓滑世故,韓非子則有些一根筋,這應該是除了才華之外兩人最大的區別吧。

接下來,將會上演覆滅六國的大戲好戲,大家千萬不要錯過哦。

26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木石前盟還是金玉良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