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多年前,一個冬至的夜晚,在邯鄲的一個旅館裡。
天真冷啊,一個年青人抱著雙膝坐在燈前,牆上的影子孤獨寂寥。
年青人搓了搓手,低低說道:今天冬至,家裡的人相聚到深夜,一定在談論著我這個遠行的人吧!
他叫白居易,這首詩名《邯鄲冬至夜思家》。
冬日天寒,年關將至,又是一年想家的時刻,必要讀一讀這首思鄉的詩。
《邯鄲冬至夜思家》
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詩應作於唐德宗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此時,白居易33歲,擔任秘書省校書郎的職位。
在唐代,冬至是一個大節,《唐六典》記載:元正、冬至,各給假七日。
朝廷要放假,民間也很熱鬧,穿新衣,互贈飲食,互致祝賀,一派過節的景象。白居易當時正宦遊在外,夜宿於邯鄲驛舍中,有感而作此詩。
邯鄲是一個大城市,白居易羈旅在外,定是感受到了濃烈的節日氛圍。
當漂泊的白居易看著別人一家其樂融融的過著冬至節,而自己困於這一旅館中,怎能不起思鄉之情呢?
“抱膝”二字可見白居易的枯坐之態。“影伴身”可知白居易的孤獨與寂寞,只有影子相伴。
此時,正是想家的時候,所以,白居易卻說:想著家裡人團聚過冬至節,閒坐之時,一定在談論我這個遠行之人吧!
這個場景多麼生活化呀!
白居易說家裡人想自己,卻沒說想什麼,留給讀者豐富的想象空間。
每一個漂泊在外的遊子,或有過類似經歷的人,都有這樣的生活體驗。
離家很久了,媽媽很想我吧!奶奶又做了我最喜歡的菜吧!爸爸是不是很擔心我的工作呢?
每一個人在想家的那一刻,都會變成“白居易”。
平實質樸的語言背後,卻藏著白居易巧妙的構思。巧妙在哪裡呢?就在三四句上。
明明是白居易想家,可白居易卻偏偏說,家裡人在想著自己,這種寫作手法,在唐詩中並不鮮見。
最知名的例子就是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和杜甫的《月夜》。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17歲的王維漂泊在長安和洛陽之間,恰逢重陽佳節,想家的情緒襲入心底。
於是,王維說:遙想兄弟們插著茱萸,登上高處,卻發現,少了我王維啊。
明明是王維想家,想兄弟,他卻巧妙構思,說家鄉的兄弟在思念著他。
與別人直寫思念不同,王維曲折有致,出乎意料,更顯得王維的想家之情深沉雋永。
杜甫也是個中高手。
《月夜》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天寶十五載(公元756年),杜甫被困長安,而妻子兒女遠在鄜州。
一個月夜,杜甫對月憂思,他想念妻子,記掛孩子,可他寫詩,卻站在妻子的角度來寫。
今天在鄜州,獨自望著皓月,我想念著長安。可憐我的兒女們還太小,不知道我為什麼思念長安。霧氣打溼了鬢髮,明月清光使玉臂生寒。什麼時候我們才能並肩坐在帷幕下,月光照著你我,把淚痕擦乾。
明明是自己在思念妻子,卻想象著妻子思念自己的樣子,思念從月色中照出,精麗絕俗,又感人肺腑,一度被評為杜甫“最浪漫”的詩作。
清代詩人袁枚在《隨園詩話》中有一句名言:文似看山不喜平。
寫文章好比觀賞山峰那樣,喜歡奇勢迭出,最忌平坦。
就好比,我們見慣了一眼望不到頭的大路,忽而有一條路,曲折蜿蜒,就會顯得十分有趣。白居易、王維和杜甫則深諳此道。
他們都是寫思念,卻不是直述思念,而是曲折蜿蜒,讀來時,才讓人回味無窮。
從古到今,寫詩作詞到現在作文章都推崇有新意,忌平坦,如果我們也能學到白居易、王維、杜甫的方法,也不失為另一種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