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中國是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在千百年的文明傳承中,古人用自己的經驗和智慧總結了不少生活知識,經過代代相傳,讓自己的子孫後人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及時規避風險。其中就有這麼一句話“三更莫貪色,半夜不戀食”來告誡後人。那麼這句話有何深意呢?

“三更莫貪色,半夜不戀食”的含義

隨著時代的發展,新舊文化也出現了融合和差異,比如對於時間的定位名稱就起了變化。在古代,古人是以“更”來作為時間單位的,從晚上七點開始直至早上五點分為五更,所以會有“起五更睡半夜”,來形容工作的辛苦。

“三更莫貪色”是針對男女養生給予的一個忠告

“三更”是指晚上11點到1點的這段時間,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這個時間段是睡上睡覺的時間,此時身體各器官要利用這段時間進行調節和排毒修復,而此時還不休息,做一些夫妻之事,有礙肝臟排毒,這樣長期不節制就會給腎臟帶來壓力,損傷腎臟健康。

“半夜不戀食”又有“不戀一更食”的說法,同樣是古人的養生經驗。在古代“一更“即為半夜,是在晚上7點到9點這個時間段。對於這句話可能很多人不明白。因為在現代我們這個時間正是下班後吃飯的高峰,此時不吃飯,那麼晚上不餓嗎?這不是對身體不好嗎?古人為什麼要這樣做?這就是古代和現代新舊時代差異的體現了。

古代沒有這麼多的娛樂生活專案,都秉承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規律。對古人而言,晚上9點就是入睡的時間了,而早上5點就要起床勞作了,所以這個點吃晚飯,就和我們吃了夜宵就立馬上床睡覺一樣,不利於腸道吸收消化,時間長了會導致腸胃負擔過重而生病。

而且古人還有著”過午不食“的講究,一度還有禁宵的禁令,在晚上是不允許燒火煮飯的,古人一般只吃兩頓飯,即早飯和中飯,晚上是不吃飯的。

可以說進食的時間,古人是一定要選擇在一天的前半段來進行的,這在許多流傳下來的醫學典籍中都有所體現。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晚上大多數時間,其實都是應該讓身體器官好好休息的時間,這樣第二天才會有更充沛的精力去面對一天的工作生活,所以到了晚上就不要有過多的消耗,來給身體器官增加壓力了。

而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已經不適用了,相反我們現在有很多人即使到了深夜,也不入睡,還處於各種活動,或是加班,或是追劇等現代生活中。晚上有時還得點上頓宵夜吃飽喝足了,才能入睡。晝伏夜出,作息顛倒,這樣必將會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導致疾病,引起提前衰老。

因此,老祖宗以他們的經驗給我們總結出來的“三更莫貪色,半夜不戀食”是有一定道理的,雖然時間上有所不同,但是養成規律的作息時間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按時作息,生活規律,注重時令養生,才能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有利,才會讓我們延年益壽。

#清風計劃##她力量計劃#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你知道中國最古老的一部天文奇書《甘石星經》是誰編著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