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陪我媽看電視的時候重溫下了《國家寶藏第二季》,正好是胡杏兒擔當"國寶守護人"介紹《清乾隆農耕商貿圖外銷桌布》的那一集。《清乾隆農耕商貿圖外銷桌布》乃是水彩所繪,畫中有150多個人物,囊括了50多組生活場景,全面反饋了中國千年文化的輝煌與燦爛。
但論起巨幅畫作,《清明上河圖》始終是我心中的"白月光",私以為中國目前現世的古畫中,沒有哪副能夠與之相媲美。
《清明上河圖》的作者乃是北宋張擇端,他坐在汴京街頭,觀察往來的行人百姓,街道屋簷,耗費三年才繪製出了這幅風俗鉅作,畫中擁有大量的人物、動物、車、馬、房屋、涼亭、樹木、商鋪……充分反映了北宋汴京人民生活方式,重現了當時人們的風俗民情,在全世界繪畫史中都是獨一無二,也難怪位列"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清明上河圖》不僅具有藝術價值,還具有很高的考古價值,裡面繪製的都是真實的汴京百姓生活,能夠讓我們透過畫卷就直面瞭解到北宋人民生活的一些細節,尤其是放大20倍後,更是會發現不少"驚喜"。
比如說我們能看到不少店鋪,像是這裡放大的這個店鋪就是"趙太丞家",明顯就是退休的老太醫跑出來賺外快。門口對聯還寫著"太醫出丸醫腸胃藥","治酒所傷真方集香丸",一看這就是個及擅長治療胃病以及酗酒的太醫。
再比如下圖這個小店鋪,就擺在街邊,店家在給顧客臉上是去毛還是塗抹東西?這算不算古代的美容院?不過最神奇的當屬接下來這個人物,只見他身上繫著圍裙,一手拿著筷子,另一手端著兩個食盒,網友看後直呼:"外賣小哥!"
這引起了大家的興趣,難道在宋朝時就已經有了"外賣"這份工作?還真有。宋朝作為我國曆史上最為富庶的朝代,飲食花樣就連盛唐都無法與之媲美。
《東京夢華錄》中有這麼一句"市井經紀之家,往往只於市店旋買飲食,不置家蔬。"這說的是那些在市井經商的別的店家,都直接就近買吃食,家中根本不買菜做飯;《武林舊事》《夢粱錄》等南宋著作中都介紹了大量宋朝酒肆飯店的繁榮景象:"逐時施行索喚""咄嗟可辦",說白了就是隻要顧客一使喚,店家送的外賣就能按時到達。
當然宋朝時沒有專門的外賣行業的,他們的外賣都是自家店小二去送,而且送餐用的工具也比我們如今精緻許多。我們如今送餐是用保溫箱,宋朝人民則是用"溫盤"。溫盤有兩層,中間中空,在上方有小孔專門用於注入熱水,這樣將飯盒置於其中,就可以達到保溫的效果。
宋朝的飯盒更是精緻,尤其是那些大戶人家,在飯盒上都要雕刻花紋,用料也非常名貴,盡顯世家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