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怎樣臨寫《張猛龍碑》

我國書法史上由隸書逐漸演化為正楷過程中的六朝碑刻,由於運筆和字形尚未完全定型,因此產生了千姿百態的眾多面目。筆法上仍較多地承襲了魏晉分隸那種斬釘截鐵似的“折刀頭”式的方筆(當然也有以圓筆為主或方圓並用的)。近百年來,六朝碑刻的大量出土,使趙董以崇尚淡雅平和的書風,為之一變。又由於包世臣、康有為的大力提倡,書壇出現了生氣勃勃的景象。北魏《張猛龍碑》就是其中為人們所稱道的名碑。

《張猛龍碑》,北魏正光三年(公元五二二年)立,石在山東省曲阜孔廟。額字三行,大正書‘魏魯郡太守張府君清頌之碑’十二字。碑陽書法險峻奇峭,變化多姿,文凡二十六行,滿行四十六字;碑陰題記,書近行楷,流宕天真。

原石、拓片

北朝碑刻在宋代趙明誠《金石錄》中就有所著錄,但長期來,並不為人們所重視。清代包世臣《藝舟雙楫》以《張猛龍碑》與龍門造像中的精品相提並論,認為它們均出自三國時期的隸書碑刻《孔羨碑》,因而有「有龍威虎震之規」。細讀《張猛龍碑》,尤其是碑額題字,可信包氏之論不謬。但此碑與龍門造像記中之《魏靈藏》、《楊大眼》、《始平公》等又不盡相同這幾種造像記很少用圓筆,而此碑則方圓並用剛健婀娜。方者(附圖四)猶如大將披掛,戈戟森嚴,有凜然不可犯之勢,是典型的北魏碑刻氣象,而欲盡探此碑堂奧,就須於方整森嚴之外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附圖四)

一、凝重而不滯膩,方整而不板刻。此碑在應用方筆的同時還摻和了大量莊重靜穆,甚至是頗為秀麗的筆法,有露有藏,動靜結合。如下列之字(附圖五),若與附圖四相比,筆法變化懸殊,但又確實出自一碑。此數字儼然已開唐人正書之先聲,倘以混入虞世南書中、就會覺得渾融無間,難辨優孟。又如(附圖六)中「光」字末筆則與《瘞鶴銘》筆法一致,圓穆敦厚、篆意宛然。可見古代書家的卓越成就與嶄新風貌都是建立在傳統基礎上的。他們的創新往往是得前人之一體,然後演化成自己的面目。這種創新是漸變的,而不可能是突變的,倖進躐等實非所宜。

(附圖五)

二、變化而不生硬,流宕而不儇薄。此碑中還有不少流宕輕巧的行書筆意如附圖六中的「正」、「三」、「觀」、「光」四字簡直可直呼為行書,「趙」字「走」部、「無」字下部四點、「致」字「文」、「河」字三點,自然流走,顧盼有情。這些字的出現,並不使人有板刻之感,無怪乎康有為要讚歎此碑為「正體變態之宗」了。

(附圖六)

三、字形易扁為長,開唐初宗風之漸。六朝及以前書大多受分隸書體影響,字形一般比較寬博古雅,《張猛龍碑》易扁為長,富有姿態,這又是此碑出新之處。如果說它是唐初歐、虞之所本,也不為過。

(附圖七)

四、履險如夷,奇而不怪。從(附圖七)所選碑字的造型如細細品味,可以體會到這位無名書家的良苦用心。「衣」字左邊長撇與右邊縱捺,一反常見的左輕斂而右舒展的體式,凝重酣暢的左撇與矜持勻秀的右捺之中還嵌著纖細勁拔的一豎,真可謂恰到好處;「瑍」字右半第一撇特長而質直,下部的撇捺凝鍊而緊收,相違而不相犯,涵蓄又不拘謹。「衣」、「瑍」兩字平穩中有擒縱、恣肆時不涉奇怪。「節」字「艹」部偏在「艮」部正上方、這一移動把握住了整個字的重心、使「」部與整個字搭配得更加協調,「怠」字「心」部起首一點被拋得很遠,卻能疏而不散,放之有度。「無」字四點,中間兩點略長,末點稍高且筆意向外;使整個字有擊節起舞,呼之欲出的生動感覺。「郎」字邑部升高與左半齊肩,從而又突破了左高右低的常規。「春」字有泰山壓頂的氣勢;「葵」宇如廟宇中的金剛,巍然屹立,有凜然不可犯之概。清康有為《廣藝舟雙楫》以為此碑「結構精絕,變化無端」。確是有見地的。

五、高明法書必藉高明刻手。六朝碑刻並非件件皆精,書法水平高,還須有優秀的刻工,此碑刻手極佳,故能較忠實地保持書家的筆意。

(附圖八)

六,碑刻中的剝蝕現象。古代碑刻經歷了千百年風雨的侵蝕,筆畫多有剝泐破損,尤其在兩筆交匯處時常有(附圖八)所示情況,泐損的痕跡掩蓋了原先白處的稜角。《張猛龍碑》中這類情況頗多,有些學書者將這種情況錯覺為「古趣」,臨習至此便特意停筆,或加力按下,以使墨汁滲化,於是白處的稜角變成了塊塊「墨餅」,被識者嗤為「爛石書」,學書者不可不慎。

七、臨習者當循序漸進。愚以為可分成以下幾個階段來學,以期取得比較理想的效果。

(一)從墨本中選取一部分在運筆上、造型上有代表性的、比較清晰的字,用現代科學的方法,如拍照、影印、幻燈等辦法,將字放大到與此碑額字相仿大小,每日摹寫五十字,熟悉此碑用筆、特徵和要領。

(二)字臨得大,一是有利於放膽,二是容易暴露弊病,便於及時修正和提高。這階段的臨,必須遵照孫過庭《書譜》中所提出的:「察之尚精,擬之貴似」的方法,不能侈談「意臨」,要臨得極像,才能為今後的創作打下紮實的基本功,如果來個不倫不類的「意臨」,那麼,很可能是真詮未到手,反把字寫「油滑」了。所以這時候的臨,以逼真為尚,是一個下苦功的階段。

(三)遍臨此碑全文,以熟諳此碑用筆結構的變化開合,所臨之字可以比原先略小,以便增加日課數,力爭達到每日百字以上。眾所周知,透過一定的量的訓練,可以儘早地達到熟練的程度,用筆嫻熟,熟能生巧也。倘能依著原碑的行字數,臨成原碑面貌,雖是費些事,卻也是十分有趣之舉,讀者儘可一試。

(四)有意識地按此碑風貌意寫碑文中沒有的字。其目的在於檢驗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此碑運筆、結字的特點。意寫的字越多、越逼真,就說明離此碑書法藝術堂奧的距離越來越短。透過以上四個階段的學習,《張猛龍碑》的精詣所在一定會在臨習者的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為創作打下了基礎。

(五)用此碑的風貌試書詩賦名句,要注意整體的統一和諧。當你的作品被人一望而知是出於何種流派時,說明你的臨摹已經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了。至於創造「自我」,則是下一步的問題了。

總之,《張猛龍碑》是北魏碑刻中的鉅製,是我國書法藝術的瑰寶,以上初探實屬譾陋,希望這篇拙文能成為引玉之磚,得到廣大前輩行家的指正。

16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紅樓夢》導讀:第十二回 王熙鳳毒設相思局 賈天祥正照風月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