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一、

人生最正確的生活態度,就是讓自己活得足夠快樂。

總有人問:“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其實人生本沒有意義,因為我們不是主動選擇來到這個世上,而是被動形成了生命的個體存在於這個世間。

用生物學的角度來說,我們是由父體與母體共同組合產生的形體,而用道家思想來說,我們就是由氣組成,生存在這世間,最後死亡之後再化為氣的存在過程。

我們的存在本身就不是主觀意識能夠控制的,所以我們的人生不是為了意義而存在,更談不上人活著有什麼意義,但是我們可以為自己生命的存在過程去賦予意義。

所以人生意義的答案,是在自己的主觀意識之中。

你能夠為自己的生命帶來什麼,你的生命就呈現了什麼樣的意義,而人生的價值也取決於你對於意義所賦予的價值。

有人說人生的最大意義就是得到名譽、權利與富貴,但是很多人卻並沒有平衡名聲與富貴的能力。

就好像對於我們人生來說,名聲和富貴是為了讓我們生活的更好,但是很多人卻在追求名聲和富貴的時候,讓自己變得更加痛苦,那麼名聲和富貴本身還有意義嗎?

所以說,要讓自己具備快樂的能力,這個比你獲得名利和富貴更加重要。

生活中有很多人因為物質、富貴、名聲等原因而不能快樂,那是因為他只是將眼光定格在這些事物之中,他不是喪失了快樂的能力,而是缺乏了讓自己快樂的意識。

《列子》之中有這樣一番對話:

楊朱說:“原憲在魯國因為捱餓受窮,子貢在衛國經商發財,原憲的貧窮損害了自己的性命,但子貢也因經商過程而使自己身心勞累。”

這個時候有人聽了就問他:“那既然勞苦對人生也不合適,經商也損傷自己的身心健康,那還有什麼事情是合適的?”

這個人的疑問和很多人對於生命的疑問都是相同的,世間很多人都會有這樣一個疑問:缺少物慾的生活毫無快樂可言,而足夠有物質的生活卻又被物慾捆綁,那究竟什麼樣的狀態才是合適的呢?

而下面,楊朱所回答的這一番話就非常精彩,也是這個問題最好的答案。

楊朱說:“(人生的過程)在於讓生命體驗到快樂,讓身心體驗到安逸。所以說善於使生命得到快樂的人不會讓貧窮傷身,而善於使身心得到安逸的人不會因為只顧發財而累垮自己。”

二、

這就是人生真正的意義,不要為了物質而去追逐物質,要知道物質只是服務於人生。

在你得到一件事物之前,要能夠平衡這件事物在生命之中的分量,否則就會因為主觀的意識偏見,沉浸於物質之中,而由此形成人生的深淵。

人最大的問題就是看不清自身,多數人都很難用相對理智的狀態去看待生命。所以在那些過多物質和情緒的干擾下,一個人會活得更加痛苦,而平衡物質與人生的關係,找到人生真正的意義本身,真正的去理解它,這個就非常重要。

《菜根譚》之中有一句話叫:

學者有段兢業的心思,又要有段瀟灑的趣味。若一味斂束清苦,是有秋殺無春生,何以發育萬物?

人生做學問這件事情,要抱有專心求學的想法,行為謹慎,憂勤事業,也要能夠大度灑脫,一切隨緣,不受事物的拘束,這樣才體會到人生的真趣味。如果一味地約束自己的言行,過著清苦剋制的生活,那麼這樣的人生只能如秋天一樣肅殺淒涼了,失去了春天般萬物勃發的生機,這樣怎麼去培育萬物成長呢?

生活就是最偉大的學問,生活本身就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即便你不去無故尋愁覓恨,不給自己增添煩惱,生活本身也會讓你感到巨大的壓力,更何況你還給自己找不自在,讓自己拘束在一個又一個念頭的深淵之中,那豈不是錯上加錯嗎?

所以,不要因為人生的當下際遇而憂苦,也不要沉浸於情慾意識的蠱惑迷亂之中無法自拔。

對於人生有足夠正確的努力態度,讓人生過程充滿“開心”,而不是讓“開心”葬送在人生過程之中。

盡最大的努力去改善自己能夠改善的貧苦狀態,但是也要用最順其自然的態度,接納那些改變不了的人生。

品讀國學智慧,感受古人文化,體悟不一樣的世界,看見不一樣的人生。

11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藝術為命酒為仙的張守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