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史記》序,司馬遷“餘嘗西至空桐,北過涿鹿,東漸於海,南浮江淮矣”。 空桐即甘肅崆峒山,涿鹿是河北涿鹿。公元前110年冬,20歲的司馬遷為近侍郎中,跟隨漢武帝“北巡朔方,勒兵十餘萬,還,祭黃帝冢橋山。”。

“黃帝崩,葬橋山”,橋山在哪兒?,《魏土地記》說:“下洛城東南有橋山,山下有溫泉,泉上有祭堂,雕樑華宇……”。下洛城即河北涿鹿,就是說,橋山在河北涿鹿縣境內。

河北涿鹿黃帝城合符壇

史書載,古代帝王多有到河北涿鹿祭祀黃帝,“幸涿鹿,,登橋山,觀溫泉,以太牢祠黃帝廟。”。太牢是整豬、牛、羊大祭,古代天子三年一用,太牢祠是最高規格的祭祀。

《山海經》記載:北京靈山之北為“軒轅之丘”, 河北涿鹿橋山為“窮山”,窮山有軒轅之臺,“射者不敢西向射,畏軒轅之臺”。張北野狐嶺古稱“無窮之門”。

清康熙年間嚴苛的直隸巡撫于成龍監製官修省級地方誌《畿輔通志》載,上古時代,河北赤城為“炎帝榆網氏諸侯蚩尤所都也”。明朝萬曆年間《廣輿記》載,“赤城城堡即蚩尤所居。考赤城古在北山……。”。

《龍關縣誌》載,“龍關,古縉雲氏地,處山後極邊。《左傳》中的縉雲氏是與帝鴻氏、少昊氏、顓頊氏並列敘述。少昊是黃帝長子,母親為女媧後裔嫘祖,顓頊是黃帝的孫子。《龍關縣誌》載“考吾龍關,自黃帝徵苗族,建都涿鹿,命縉雲氏來守斯士”。

龍關是今河北赤城的一個鄉,龍關古為黃帝部族縉雲氏地,“龍關,單于龍庭之關也”。龍關離涿鹿不遠,與北京房山周口接壤,北京周口山頂洞人大家都知道。

我們的課本上,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是中華文明搖籃。中國一直有中原中心論,從有文字記載的周王朝開始,從周秦漢唐直到北宋,正統思想成為民族文化的主脈絡。

有關始祖黃帝炎帝的資訊,諸子百家自成一體,司馬遷:“學者多稱五帝,尚矣。然《尚書》獨載堯以來,而百家言黃帝,其文不雅馴,薦紳先生難言之。”。“雅馴”指文辭優美,典雅不俗,可前面加了個“不”字。

中古時期交通閉塞,文人士子獲得資訊的渠道不一樣,流傳下來的文獻有差異。司馬遷:“孔子所傳《宰予問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傳。”,可見有關黃帝故里的源頭,莫衷一是。

史書上有四種說法,西晉郎中皇甫謐說黃帝故里在山東曲阜,古籍《國語·晉語四》說在甘肅天水,東晉史學家王嘉說在河南新鄭,古籍說在陝西姬水沮源關降龍峽,黃帝的誕辰日是農曆二月二,這是共認的。

最早的版本是先秦古籍《山海經》:“流沙之濱,赤水之後,北狄之國,軒轅之臺”。“軒轅”羌語藏語:高大的臺地。也有說“軒轅”是遊牧民族可汗之意。到底怎麼回事?,黃帝故里怎麼與北狄有關?。

還有一點,黃帝先是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而後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直到控制了"東至於海,西至崆峒,南至於江,北逐葷粥"。召集天下各氏族部落首領"合符釜山而邑於涿鹿之阿",成為天下共主,這時才稱為黃帝。

我們都是華夏民族的炎黃子孫,華與夏是上古時期的兩個部落, "華"字源於華胥,陝西藍田縣有華胥鎮,華胥是上古時期華胥國的女首領,她是伏羲和女媧的母親,是炎帝和黃帝的直系遠祖,被中華民族尊奉為"始祖母" 。

陝西華山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華胥氏族生息繁衍在華山之陽。司馬遷記載"夏"是姒姓夏后氏,大禹是夏后氏族部落的領袖,是軒轅氏嫡系,居軒轅之丘,軒轅之丘在哪裡?。“華夏”一詞是周武王伐紂後,自稱是“諸華”“諸夏”的共主,乃為“周天子”而產生的。

"華夏蠻貊罔不率俾",雖說華族和夏族是一家人,但在漫長的歷史程序中,難免有分支餘脈發生衝突的事情。

中國《簡明社會科學詞典》寫道:黃帝“姬姓,號軒轅氏、有熊氏。少典之子。原先居於西北方的姬水附近,後遷居涿鹿。”。《山海經·大荒南經》記述了黃帝時代的生活方式是:“不績不經服也,不稼不穡食也。”。

《史記·五帝本記》:“黃帝以師兵為營衛,遷徙往來無常處”,《魏 書·帝紀》記:“昔黃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內列諸華,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以及“幽都之北,廣漠之野,畜牧遷徙,射獵為業”。 幽都即幽州,幽州是古九州之一,故址在北京廣安門一帶。

先秦文學博士劉毓慶先生說,黃帝出自少典,少典即小狄,為北狄的一支。軒轅為“合汗”“可汗”之異譯。黃帝族團最早活動於大西北的崑崙山中心,後來沿黃河北上到內蒙境內,沿陰山之陽向東而至河北北部。

顧頡剛在《中國上古史》中斷言:"千古文明開涿鹿"。有關"涿鹿之野" 地望問題,有三說法,一是認為在涿郡, 即今河北涿鹿縣,二是江蘇彭城,三是山東鄒城。還有個問題是“阪泉之野”在哪裡?。

成書於西晉太康三年(282)的《晉太康地理記》載:“阪泉亦地名也。泉水東北流,與蚩尤泉會,水出蚩尤城,城無東面”。故涿鹿在今河北涿鹿縣。蚩尤泉在今涿鹿縣。阪泉在今北京市延慶縣。 新安縣有蚩尤屋場等。

黃帝取得阪泉和涿鹿之戰勝利後, "北逐葷鬻,合符釜山,而邑於涿鹿之阿。"。上古著名的阪泉之戰、涿鹿大戰、釜山和符、修築黃帝都城都發生在涿鹿這土地上。

《水經注•卷十三》涿水條記:“涿水出涿鹿山,世謂之張公泉,東北流經涿鹿縣故城南……《魏土地記》稱,涿鹿城東南六里有蚩尤城。泉水淵而不流,霖雨並側流注阪泉”。

蚩尤城是蚩尤三寨,是東夷軍隊駐兵要塞,在與黃帝作戰時,被黃帝兒子應龍在上游蓄水,趁夜色放水沖毀。黃帝的大寨在保岱, 縣誌載"保岱鄉即清之舜鄉堡”。舜相傳為上古帝王,名重華,號有虞氏,又稱虞舜。《孟子·離婁下》,一說禹非經舜禪讓,而是逼舜讓位,他們都是軒轅黃帝的直系後裔。

話說當年軒轅黃帝因草原乾旱而南下,與農耕民族炎帝神農氏在今之長城腳下的涿鹿相遇。炎、黃阪泉之戰,是農耕民族抗擊遊牧民族的保衛戰。後來蚩尤為保衛農耕家園,也加入進來,發生的涿鹿之戰,最後結果是黃帝取得了勝利。

15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變了味兒的相聲應該歸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