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當我們閱讀阿德勒時,會發現他所描述的既是家常瑣碎,又是真知灼見。對於職業選擇、兩性關係、學校教育和家庭生活,似乎每個人都能插得上嘴、說道幾句,但又沒有人能像阿德勒那樣看得明白、說得透徹。

“洞察人性”是一個很大的課題,自古以來就是我們的研究目標,但它並不是一門只允許少數專家研究的科學,其本質決定了人性必須由全人類共同探討,協力挖掘其蘊含的秘密。

本書旨在普及心理學的基本原理,透過這些原理解釋我們與生活的世界、人類活動的關係,並闡釋了這些原理在群體生活中的應用,對人的性格進行了科學的剖析。阿德勒曾說,創作本書有三個目的:指出錯誤的個體行為會破壞社會和群居生活;向普通大眾介紹辨別自身錯誤的方法;告知人們應對方法,以實現人與社會的和諧。

這是一本闡述個體心理學的學術著作,分為“精神的含義”和“關於性格的科學”兩大部分,當中的案例都很貼近生活,不僅舉例說明了這些原理如何解釋我們與生活的世界和人類活動的關係,而且還闡明瞭這些原理在群體生活中的應用。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和現代神經認知科學有契合的地方。人成長過程中透過感知、回憶、感受和思考,群居生活法則的約束和個人價值實現的渴望,相應形成了性格和情感的特徵,主導了個體行為。性格特徵不是遺傳的,這些就是個體心理發展模式。

人性是個體對特定條件形成的價值觀為嚮導在對自己、家庭、社會交織的關係事件中的應激反應,是個體成長的學習和實踐的動態演化。安全感、認同感、幸福感大概是基本需要,意志、情緒、活力成為特質,不同緯度構成不同個體心理。靈魂是身體的操作介面,身體是靈魂的投影儀。

人性一直是很難懂得,跟先天和後天有原因,社會,家庭,學校,都有責任培養具有社會感的人,人的評判也只有綜合了完整的因素才有意義,人的價值也只有在考慮對他人的貢獻程度才能確定,總之人性的複雜,作者講的感覺很亂,也可能自己沒有仔細及時總結。可以當做心理學的瞭解。

世上只有兩樣無法直視,一個是太陽,一個是人心。洞察人性,何嘗不是洞察人心,心有所思,思維傳導到情緒波動,情緒持續的反應外化為性格,持續的性格反應變成了習慣。人性,為人思維社會化的反應,洞察人性也就是在社會化場景下去研究人性的起因與動機。

我們洞察人性的目的首先是瞭解自己,然後是瞭解別人,最後是對自己做一些可以的改變。

書中有很多精闢的論述,但是最大的問題在於每個人都可能有其中的多個人性,是一個情緒的綜合體,不能簡單的把人歸類於某一種。但是不可否認我們它幫助我們瞭解每一種個性的優勢和問題。

書中論述問題多於優勢,可能與作者寫本書的年齡有關,其實我個人覺得,在具體事情上,個性的好壞不可一概而論,古往今來,成大事的也許沒有意識到自己有多少社會感,而是一些對美好與權力的嚮往。

本著作對個體心理學做了簡明透徹的論述。闡述了在童年時期一些性格的形成,並對各種性格進行了客觀詳盡的分析,非常有助於我們從心理學的角度深入地瞭解自己,理解他人。

一本好書,值得收藏重讀。

有較強的學術性,作者梳理能力驚人,是很好的心理學入門讀物。

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理解自己,接納自己!

13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讀書筆記:《我讀:讀書,讓我們不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