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人傳》~第63篇
趙嵒是朱溫的駙馬,窮侈一時,天下賄賂半入其門,卻是個大畫家!趙喦,不知生年,卒年為後梁亡,公元923年後。五代史作趙巖,名霖,後改本名,字秋巘,陳州(今河南淮陽)人。
趙嵒的父親趙犨,出身將門,祖輩為忠武軍牙將。趙犨博學多識,好功名,精於弓馬。以死守陳州,抗拒黃巢起義軍而聞名,朝廷聽說了趙犨的功績,
加檢校兵部尚書,右僕射。不數月,加司空, 進潁川縣伯。趙犨雖盡忠唐室,以朱溫為雄傑,所以誠心與之相交,大可為子孫之計的考慮,二人結為親家,以愛子聘朱溫女為媳。“數年之間,悉力委輸,凡所徵調,無不率先,故能保其功名。”儼然成了朱溫的部屬。
朱溫出身儒術世家,黃巢起義時朱溫兄弟赴而投之,成為黃巢大將後,朱溫又投奔唐朝,並脫穎而出,成了新興的軍閥,而且勢力較大,朱溫,李克用成了對手。朱溫擊敗了李克用後,控制了唐昭宗,後來,朱溫派蔣玄暉等人刺殺昭宗,立哀帝。907年,朱溫代唐建梁,做了後梁開國皇帝,唐朝滅亡。
趙嵒就是朱溫的女婿,尚太祖女長樂公主,為駙馬都尉。開平初,授衛尉卿、駙馬都尉。二年九月,權知洺州軍州事,俄轉天威軍使。十二月,授右羽林統軍,改右衛大將軍,充大內皇牆使。三年七月,出為宿州團練使,旋移州刺史。其後累歷近職,連典禁軍。趙嵒也于軍中,為末唐頗建有戰功,他是父親趙犨的得力助手,出入軍中,九死一生。父親歿後,隨朱溫也是一員干將。
朱溫晚年由於戰事不利,猜忌之心日重,除了肆無忌憚地殺戮外,便是縱慾宣淫。除了在宮中宣淫外,他甚至把大臣的女眷招進宮中姦汙。河南尹、魏王張全義,是後梁的一個重要人物,他在恢復中原地區的社會生產方面貢獻頗大,後梁連年征伐,所需軍需物資全賴張全義支援,即使是這樣的大功臣,朱溫也不放過他的家屬女眷。他巡幸洛陽時,住在張全義家中,將其女兒、媳婦一一姦淫。張全義諸子氣憤難忍,打算殺死朱溫,被張全義苦苦勸阻。尤為荒淫的是,朱溫對自己的兒媳也不放過,無論是養子或是親子之媳,逐一召見侍寢,公然宣淫,行同禽獸。養子朱友文之妻,貌美靈巧,深得朱溫寵愛,他對朱友文也非常寵愛,竟然超過了自己的親子,打算傳位朱友文。
時郢王朱友珪的妻子張氏正在朱溫身邊陪侍,密告丈夫朱友珪。朱友珪頓起殺機,買通禁軍將校,引兵入宮,將朱溫殺死,稱帝於洛陽。朱友珪弒父登基後,楊師厚趕走了統帥,楊師厚統帥的全是梁朝的精兵,逐步驕矜傲慢,難以控制。朱友珪暗中想要對付他,下詔讓楊師厚到朝廷議事。楊師厚率領精兵兩萬前往京師,讓軍隊駐紮在城外,只率領十多人跟著自己前往朝見朱友珪,朱友珪更加害怕,賞賜他以後讓他回去。
梁末帝謀劃討伐朱友珪,先徵詢了趙嵒的意見,趙嵒說:“討伐朱友珪成敗的關鍵,在於招討使楊師厚。只要得到他的一句話,曉諭禁軍,我們的事情立刻可以成功。”“已而末帝謀討友珪,問於趙巖,巖曰:“此事成敗,在招討楊公爾。得其一言諭禁軍,吾事立辦。”(《新五代史》)梁末帝於是派人暗中拜見楊師厚,楊師厚猶豫不決,對他的下屬說:“當初郢王(朱友珪)謀殺太祖時,我沒有率兵征討他。現在君臣的名分已經確定,又無緣無故地改變計謀,別人會怎麼看我呢?”他的部下中有人說:“朱友珪殺害君父,均王(梁末帝,此時為均王)憑藉大義來誅殺叛賊,這件事容易成功。他如果剿滅了叛賊朱友珪,而您卻沒有呼應,您以後將怎麼處理這件事呢?”楊師厚徹底醒悟,於是派遣他的部將王舜賢到洛陽,拜見袁象先,與他商議起事,派朱漢賓率軍駐守華州作為策應。梁末帝最終與袁象先誅殺了朱友珪。
梁末帝朱瑱即位後,因為預誅朱友珪有功,封趙嵒為戶部尚書租庸使,與張漢傑、漢倫等居中用事。趙嵒“以勳戚自負,貨賂公行,天下之賄,半入其門。”趙嵒高升後,不是以國事為重,而是以勳戚身份自負,什麼事都需用賄賂才能解決。當時,天下之賄賂,一半進入他的家門,他之貪、之惡,於此可見一斑。
趙嵒此人,生活上極其華侈。他聽說唐朝駙馬都尉杜悰,位極宰相,以御用酒食自奉,而且務極奢侈。趙嵒對比自己,以為不及,乃引以為大恥。從此,他飲食極為講究,飯菜美食嘉羞法饌,動則一頓飯就費萬錢,大約相當於6000斤糧食。要知道當時的華夏,五代十國,總人口只有3000萬,而且物產維艱,那個時代的萬錢是絕對的天文數字。他的門徒天天待在他那裡,熱鬧的像個市場,趙嵒權勢熏天,人人都來阿諛依附。
《舊五代史•列傳四》說趙喦:“以勳戚自負,貨賂公行,天下之賄,半入其門。又以身尚公主,聞唐朝駙馬都尉杜 悰位極將相,以服御飲饌自奉,務極華侈,巖恥其不及。由是豐其飲膳,嘉羞法饌, 動費萬錢,僦斂網商,其徒如市,權勢燻灼,人皆阿附。”
龍德三年(923年),後唐建立時,梁末帝朱瑱正對昭義鎮用兵,梁軍主力遠在潞州、澤州一帶。城中防守空虛,李存勖趁機出兵,連夜冒雨渡河,一舉襲破鄆州,東京已無天險屏障可守。
十月,李存勖率軍攻破中都,俘殺王彥章、張漢傑、劉嗣彬等梁軍將校,繼而攻取曹州(今山東定陶西南),長驅直入徑逼東京。
宮中大亂,朱瑱藏在寢宮的傳國玉璽都被人趁亂偷走。朱瑱知道亡國難免,便將控鶴都將皇甫麟召到建國樓,對他道:“梁晉乃是世仇,你快殺了我,不要讓我落在仇人手裡受辱。”皇甫麟連稱不敢。朱瑱又道:“你不肯殺我,是要將我出賣給晉人嗎?”皇甫麟欲自殺以明心跡,被朱瑱攔住。君臣二人相對慟哭。皇甫麟遂殺死朱瑱,隨即自刎而死。時為龍德三年十月初八(923年11月18日),朱瑱終年三十六歲。次日,唐軍進抵東京,後梁滅亡。“趙巖逾垣而逸。素與徐州賊溫韜相善,前往依之。”
趙嵒得以跳牆逃脫,而李存勖下命令搜出趙巖、張漢倫、李振等後梁大臣,並令處死,而趙嵒則逃往徐州。時盜墓大盜溫韜在徐州,溫韜此人在任耀州節度使的七年時間內,唐朝諸帝的18個陵寢竟然被他一一開挖。溫韜所盜陵寢之多,堪稱有史記載之最,他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盜墓賊。五代時期中國社會動盪不堪,但在老百姓心中卻是難以原諒的,盜墓是十惡不赦的重罪。溫韜盜陵時一般都率領眾兵,在光天化日之下公開進行,並將所盜物品編成名冊公諸於世,其膽量之大令天下所有盜墓者汗顏。趙嵒投靠此人,當然不會善待,他毫不猶豫的把趙嵒殺了,首級送往京城,獻給後唐莊宗李存勖。
老實說,趙嵒和父親趙犨比起來,差的不是一絲半點,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趙嵒善繪事,精鑑賞,富收藏。唐末亂世,趙嵒不惜花重金收集名畫五千餘幅。當時書畫已成了累贅,既不能活命,又不能變錢,有人出錢收購,恨不得一推了之。加上趙嵒為人謙和,並禮遇畫家胡翼、王殷,與其一同鑑定畫作優劣,人稱趙家是“趙家畫選場”之稱。因此,趙嵒縱覽了許多名畫,耳濡目染畫藝日進,所畫人馬格韻超絕,非尋常畫人所及。
趙嵒作品有《漢書西域傳圖》、《調馬圖》、《臂鷹人物圖》、《五陵按鷹圖》等著錄於《宣和畫譜》。
傳世作品有《調馬圖》卷,現藏上海博物館。人物和駿馬神態生動,運筆勁練而微有波磔。畫面描繪一馬伕牽馬訓導的情景。調馬者裝束與胡人無異,高鼻深目、滿腮鬍鬚。馬取側面之勢,勁健強壯,充滿動勢。畫家的描繪技巧極高,造型能力既準確又生動,構圖也別開生面。
《八達春遊圖》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圖繪八騎人馬歡呼遊玩的景象,用色考究,筆墨精到,人物神態栩栩如生,可謂趙喦畫作之精品。此圖步武唐風、工緻細膩,為宮廷精緻華麗風格的巨幅佳作。畫面中八位騎馬的達官貴人,身著紅、紫、綠三色衣物,符合唐代流傳下來的衣冠制度。而梁代仍依循唐制。由於梁太祖正好有八個兒子,因此身為駙馬的趙巖可能描繪的就是這八位皇子在宮苑中的活動。畫中欄杆形制特別,底部以斗拱撐起,而且束腰、盆唇、尋杖、雲拱、柱頭等部分都包覆著金質細膩裝飾,淡藍色的大小華板上則另有複雜的白色紋樣,在在顯示著宮廷器用精緻華麗的特質。
唐代壁畫裡常可見到人物與樹木,或是花鳥奇石搭配的長條形作品。《八達春遊圖》後半佈置翠綠大樹,前半為人物騎馬的畫面,基本上承襲唐代的這種風格。但表現合理的連續地平面、朝橫向發展的畫面,以及豪華的欄杆,則是唐代以後的新發展。
盧秀輝有《嘆趙嵒》一首,句雲:
亂世兵馬到,
人民嘆苦孤。
宮苑華宴有,
陋室詩書無。
連空霞如赤,
千里菸草枯。
此頸謝後梁,
歡樂貽畫圖。
盧秀輝書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