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站在高高的山頂,不僅境界開闊,而且令人思緒萬千。群山連綿、巍峨聳立,即使煩惱無限,也會瞬間變得心情放鬆。拾階而上,可以遺忘那些不幸的往事;努力攀登,也能排遣心中無盡的憂悶;登高一呼,更能抒發心中的激情。

青山綠水,讓人詩興大發,唐代詩人王灣就曾熱情謳歌,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藍天白雲,也令人揮毫潑墨,詩仙李白也曾豪邁地吟詠,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自古以來,廬山就讓很多文人墨客心生嚮往、並前往遊覽賦詩,下面介紹的是偉人登山望遠,這首七律氣勢雄渾,更充滿了豪情壯志。

登廬山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熱風吹雨灑江天。

雲橫九派浮黃鶴,浪下三吳起白煙。

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裡可耕田?

本詩寫於1959年7月,當時詩人在廬山開會,並順便飽覽了這裡的秀美風光。作者縱目遠眺,水色山顏盡收眼底,於是即興賦詩,後來於1963年發表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主席詩詞選中。

廬山又叫匡山、匡廬,在江西北部,濱臨鄱陽湖和長江,乃著名的休養、遊覽勝地。這首詩描繪了廬山蔥蘢挺拔的姿態,以及登高望遠所見的宏闊氣象,抒發了強烈的革命感情。

開篇就展現出廬山突兀凌空的雄姿、以及登山者豪邁振奮的神情,“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廬山凌空挺拔,屹立於長江岸邊;山徑蜿蜒,卻一路青翠,詩人驅車盤旋登臨,卻顯得興致勃勃。

飛峙,指拔地聳立,具有一種靈動之感,更彰顯出登山者豪邁的精神;躍上,也顯示出作者興致勃勃的神態。四百旋,誇張地描繪出山勢的險峻。廬山登山公路全長三十五公里,要轉幾百道彎。

汽車盤旋而上,路上的風景也不斷變換,終於快到山頂,一行人又繼續步行攀登。“冷眼向洋看世界,熱風吹雨灑江天”,頷聯承接首聯,詩人登高望遠,抒寫心中感受。冷峻的目光朝向大海、展望世界,暖風吹來了雨點、灑向江面。

建國初期、百廢待興,可是國內各方面都非常落後,而且還有很多敵對勢力伺機蠢蠢欲動,正可謂內外交困。但是詩人冷眼旁觀,心知肚明,更以“熱風吹雨”,謳歌人民群眾生產建設的積極性。

詩人聯想豐富,思緒飛揚,頸聯描寫更加精彩,“雲橫九派浮黃鶴,浪下三吳起白煙。”白雲漂浮在大河之上,黃鶴當空高翔;波濤滾滾向東,騰起嫋嫋煙霧。長江支流眾多,尤其是湖北和江西一代不僅湖泊眾多,而且風景名勝也非常秀美。詩人遠觀近望,筆端也顯得充滿激情。

“九派、黃鶴”,表達了此地江河密佈、高樓林立;“三吳、白煙”,也體現了波濤滾滾、熱氣騰騰的場景,更象徵著一派欣欣向榮的大好局面。

詩人陶醉於眼前的美景,更欣喜地說,“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裡可耕田?”昔日的彭澤縣令陶潛,已不知道去了哪裡;如今的桃花源,是否可以耕田勞動?

陶淵明在他的《桃花源記》中,營造了一個烏托邦的世界,雖然看似悠閒快樂,其實只是一種美好的願望。新中國成立後,人民當家作主,才能真正享受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縱覽偉人的這首七律,意境深遠、煉字精準,尾聯更富有深意。作者在開篇就展現出廬山氣勢雄偉的蜿蜒連綿,“飛峙、躍上”採用擬人手法,化靜為動,極有生氣。頷聯中“冷雨、熱風”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表現出詩人雖然處境艱難、卻意氣風發的精神。

詩人想象奇特,造語精妙,“雲橫九派、浪下三吳”,就彰顯出虛實相生的動感,也描摹出一幅立體圖畫。最後兩句更充滿了豪情壯志,詩人委婉地啟示後人,只有依靠自己的雙手,堅持不懈地辛勤勞動,才能創造美好幸福的家園!

10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相似的兩幅畫,農婦畫畫賣200,名家作品賣千萬,引網友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