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我國焚香文化,歷史悠久,從古周再到兩漢,再到唐宋,焚香的歷史一直在進步。剛開始焚香只是作為祭祀商品,其焚香的器具也大多為了燒香,似乎焚香是為仙人準備的,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焚香已經成為了日常薰香,尤其在生活富足的唐宋。在宋朝時候,當時的人們生活力求精緻,從其吃穿住行,無不透露著典雅,在這時候,焚香也發展成了大眾福利,宋人四藝中也包含了焚香,除了讓身上衣物沾染香味,品香聞香,更有歷害者自己作香料,也是一件尋常之事,而且焚香的作用甚廣,既是追求風雅的一種方式,也是養生之道。

能成為宋人四藝之一的,那必定是用途廣泛,普通市井人家也能使用。焚香在唐宋已經不單單是祭祀使用的香灰香爐,還是各種味道的薰香,就是早期的"香水",沒有水只有香料。

在唐朝,焚香大概分為三種,一種就是傳統意義上的祭祀用品,常用在寺廟或其他有供奉的地方。第二種是常用在室內的香爐,香箸、香瓶、香盒等,最常見的就是香爐,香爐工藝精美,根據大小尺寸和有無蓋,又有許多樣式,人群喜愛不一,裡面投放的香料不同,而且古代中醫技術高,香藥結合,為老人或者有焦慮的人群研發了安神香,還有提神醒腦的香料,古人的養生意識也是非常早了。

投放在室內的香爐除了使室內薰香,還可以去除異味,防蚊蟲,作用甚廣。家裡有僕人的貴族,僕人一般會提早為主人把衣服放置在香爐上薰染香味,名門貴族尤其是女子,都喜歡讓自己衣物沾染香氣。第三種就是影視劇中最常見的香囊了,也是普通市井人家常用的辦法。

在古代,不論男女,基本上都會佩戴香囊,一般是女子為男子準備,或者說女子送給心儀的男子以表心意,如男子接受這份心意,就會收下香囊,反之拒絕。這是可以攜帶的香囊裡面常放的一些香味持久的乾花乾草,或者是用一些香材製作的香丸、香餅、香篆,常見的香材也是非常之多,諸如沉香、檀香、龍腦香、安息香、零陵香等。

宋朝人品香吟香,更是有許多人喜歡"斗香",宋朝文人墨客,很喜歡把感情帶到物品中去,也常根據別人散發的香味聯想別人是怎樣的人,常去煙花之地的,必帶有俗氣濃郁的脂粉香,清心向佛的必帶有佛祖面前的檀香,也因此文人雅士們多為香薰愛好者。

蘇軾就是其代表人物,還曾寫詩道:"焚香引幽步,酌茗開淨筵",除蘇軾外,陸游、黃庭堅等都是制香高手,黃庭堅更是為我國香文化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意和香、意可香、深靜香、小宗香"被稱為黃太史四香,就是黃庭堅發明的。文人們有時候舉辦宴會,比賽制香也成了一種娛樂活動,更有甚者,把自己做的畫作裡面加入香料,一時引起了潮流風,讓不少人效仿,這也促進了宋朝焚香的發展。

當時的統治階級,還經常把香藥賞賜給大臣,大臣們以得到賞賜為榮耀,更是把香藥看成吉祥之物。有些貴婦人還喜歡把有滋補的藥材製成香料,用於佩戴或用於沐浴,祈禱美顏護膚、體態生香。

宋朝人喜歡焚香,一是認為焚香是風雅之事,對於讀書人而言,先焚香再學習,這是讀書的儀式感。另一方面是認為焚香對身體有好處,可以養神靜氣,祛除邪氣,還可以蚊蟲,對身體有好處。但是在宋朝,宮廷貴族所用的香薰過於奢侈,取起極為稀有的材料,或使用從西域購買的材料,實乃浪費。不少的文人墨客為了抵制這種風氣,就用極簡的材料製作聞起來清新雅緻的香料,也是為了突顯自身高潔的行為,還有一些人認為讀書人與焚香是標配,一種身份的象徵,這也引得讀書人追求香薰。

宋朝人喜愛焚香,令其香爐都十分的雅緻和多樣,上至宮廷貴族下至平民百姓都離不開焚香,更是在讀書人中影響深遠,在市場上,也有許多香料作坊,從另一方面來說還推動了經濟的發展,也讓香料傳承久遠。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尤其是現代,有了香水的替代,這種古文化越來越缺失,古名著中記錄了多種製作香料的方法,如果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動手試一試。

【參考文獻】:

《陳氏香譜》

《宋史》

《宋會要》

29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武大郎是“矮矬窮”?別鬧,人家可是高攀不起“高富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