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唐代是我國古代詩歌發展的巔峰時期,從唐初到唐末幾百年的時間裡,誕生了一位又一位傑出的詩人,如如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王白居易,詩佛王維等等,這些人將唐詩的高度推向了有史以來的最高峰,直至晚唐古詩的韻律已經相當成熟。

而這個時期最負盛名的詩人,當數被人稱為“小李杜”的李商隱和杜牧二人,作為晚唐詩人的傑出代表,他們不僅留下了大量的優秀詩作,而且在詩文內容和風格上也推陳出新,自成一派。

尤其是李商隱的特點最為鮮明,他的詩句,辭藻華麗,經常引用典故,使得內容晦澀難明。而且他的詩風多為清奇新麗,構思巧妙,詩意纏綿悱惻,可以說是婉約派的開山鼻祖。

所以後世之人一提起李商隱就會想起“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這些描寫思念別離的儂愁之句,而李商隱似乎也成了一位寫情詩的聖手,不過凡事都有個例外,在他的眾多詩篇中就出現了這麼一首天馬行空,大開大合之作!

這首詩名為《瑤池》,只看名字就給人一種遙不可及的飄渺仙境之感,而事實上這首詩的內容,也確實源自於神話傳說,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這首別具一格的作品。

《瑤池》

唐·李商隱

瑤池阿母綺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

八駿日行三萬裡,穆王何事不重來。

要想讀懂這首詩,我們需要先來了解一下這個神話故事,相傳周穆王曾駕馭著八匹能夠日行萬里的神奇駿馬,馳騁天地之間,聽聞崑崙的西王母處有使人長生不死之藥,隨即駕馭寶馬神駒前去尋求仙藥,雖然得見西王母,併成為座上賓客,約定三年以後再來瑤池相會,卻最終沒能等到約定之期,周穆王便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

當然這也只是一個傳說,他的目的是告訴人不要迷信傳說貪圖長生不老,要珍惜現在,好好利用有限的生命。

我們回過頭來再看這首詩的大意:

“瑤池阿母綺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意思是西王母將瑤池的綺窗推開,卻聽到人間遍地都是哀樂,暗示著她等待周穆王已經死去,同時也告訴世人,沒有人能夠長生不老,那只是一個虛無縹緲的傳說。

“八駿日行三萬裡,穆王何事不重來”,就憑藉著那罷匹能夠日行萬里的駿馬,穆王又怎麼會到不了這裡呢?這裡詩人用反問的語氣來進一步闡明穆王是不可能再來了,因為人最多能活百歲已是天命圓滿,至於長生不死那是不可能的,西王母你也不必再等待了,或者說西王母本身也只是傳說中的人物。

其實詩人寫這首詩的目的,並不是僅僅為了描寫一個虛幻的神話,而是在諷刺當時的統治者,不顧黎民百姓,不問天下蒼生,一心尋訪仙人,尋求長生不老的仙丹靈藥,以至於荒廢朝政,不理會文武朝臣的勸諫,終日和裝神弄鬼的方士混在一起。

這一切,詩人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卻又人微言輕無能為力,所以才假借這看似不著邊際的神話故事,來諷刺勸說當時的統治者。

雖然李商隱的這首《瑤池》終究沒能起到勸誡皇帝的作用,但是他這種不露痕跡諷刺,卻讓今天的我們歎為觀止同時,也能更加清楚地認識到,要真實的活著,莫要追逐虛幻,虛度了大好的時光。

11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處不是水雲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