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
今天,我們繼續來讀「儒家經典」,四書裡的《論語》。
《論語》一書裡,我們常常能夠讀到孔子對其弟子的評價。
比如,《論語·公治長第五》裡,便有孔子對其弟子公治長、南容、子賤的評價。他們中的一個娶孔子的女兒,一個娶了孔子的侄女, 還有一個則被孔子誇說是君子的典範。
然而,有一個人,哪怕被後世譽為「儒家始祖」,辯才堪比蘇秦、張儀,常常被孔子認為還不夠,這又是為什麼呢?
01.君子不器 vs 璉瑚之器?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孔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璉也。
《論語》
子貢看見老師稱讚子賤是君子,跟著問道,老師,你看我是怎樣的人呢?賜,是子貢自己的名字,他複姓端木,名叫「端木賜」。
孔子回答說,你,就一件器物吧。
聽了老師評價後,子貢跟著問,老師認為我是一件什麼樣的器物呢?
孔子繼續回答,是瑚璉。
瑚璉,在古代指的是盛黍稷的尊貴器皿,夏朝稱為「瑚」,商朝稱為「璉」,孔子這裡用它來評價子貢,是誇子貢有「安邦定國」之才。
子貢的才幹,在孔子弟子中的確十分出眾。
他曾擔任魯國、衛國的相國,能言善辯,在治國和外交上都有突出成績。同時,他還善於經商之道,被譽為「儒商始祖」,是孔門弟子中最有錢的一位。
然而,器物都有一個共同的毛病,那就是功能單一,只能侷限於某個具體的用途,處理自己擅長的事情;
君子則是要管理人才、處理各種事物的人,因此必須要打破「器」的侷限,做一個不受環境限制的「通才」。
因此,孔子以「璉瑚之器」來評價子貢,雖然肯定了他的實用價值,但還是替他的格局感到惋惜,認為他不如子賤,不如顏回。
02.君子是堅守初心,始終如一的人那麼,什麼樣的人才是孔子心中的君子呢?這裡還有一個故事,同樣發生在了孔子與子貢之間。
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有,吾亦欲無加諸人。子曰:賜也,非爾所及。
《論語》
子貢評價自己,說,我這個人呀,我不願意別人對我做的事,也不會對別人做。這很明顯說的是孔子的「恕道」——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孔子在聽到了這個評價後,說,子貢呀,那可不是你能做到的。
原來,春秋末年,子貢為了不讓齊國攻打魯國,便主動請纓,跑去遊說魯國國君,忽悠他去攻打吳國。
結果,他的一通遊說之下,吳國出兵攻打齊國,救了魯國,然後又敗於晉國之手。之後,越王勾踐臥薪嚐膽,滅了吳國,成為了春秋一霸。
於是《史書》評價說,「子貢一使,使勢相破,十年之中,五國各有變」。
雖然子貢此舉救了魯國,但把禍水引向吳國的做法,終歸不符合儒家的「恕道」,難怪孔子評價他說,子貢你不是君子了。
以上,便是今天的內容。
下一篇裡,我們繼續來讀《論語·公治長第五》的共讀。
敬請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