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風何來?
從錦心繡口的詩詞大會,到衣冠執禮的漢服華裳;小到一枚精巧的梅花酥、茶席上雅緻的汝窯品杯;大到大唐華美的宮城苑囿、兩宋雅緻的館閣精舍、江南精巧的山水園林,華夏風雅再起漣漪,從幾時起,流水前倩影漢服衣袂翩翩,曲調裡五十弦再譜華章,一場初雪,故宮之美便刷爆朋友圈……美輪美奐的古風經典,已成為時下審美的重要趨勢。
國潮盛行的背後,正是這片土地上的文化迴歸。我們懂得歷史的美,如唐朝的華貴大氣,如宋人的素雅端莊,如明清的柔美細緻……華夏文明長達數千年,而中國傳統生活之美,如衣、食、住、行,歷經了無數的演變和傳承。
國風之美,又豈止一面。
以人居為鑑,它或是唐時的長安宮苑,或是宋時的雅緻庭院,或是明清時,山水流連的園林……它的每一種樣子,都令人們心笙搖曳,它像一曲曲傳唱已久的歌謠,它在唐詩宋詞的氣韻裡,也在亭臺樓閣的呼應中。
劉松年《四景山水圖》
我們嚮往宋代的風雅,每言及宋代,必令無數文人為之著迷。
宋人吳自牧在其筆記《夢粱錄》記載:“焚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閒事,不宜累家”,點出了宋代文人雅緻生活的“四事”,它貫穿了人們的嗅覺、味覺、觸覺與視覺。此外還有撫琴、弈棋、聽風、飲酒、觀瀑、採菊、侯月等諸般風雅之事。
宋人的風雅即日常,我們可以從宋畫中窺見一斑,如北宋李成的《晴巒蕭寺圖》、李嵩的《聽阮圖》、夏圭的《雪堂客話圖》等,宋人的風雅,深入到骨子裡。
李嵩《聽阮圖》
宋代的文人階層,一直引領著時代的風尚,西園雅集便是最好的例證。
西園是北宋駙馬都尉王詵的宅第花園。宋神宗元豐初,王詵曾邀蘇軾、蘇轍、黃庭堅、米芾、秦觀、李公麟、以及圓通大師等十六位頂級名士在此遊園聚會。飲酒作賦,書畫在案,那場千年之前的雅集,成為宋式風雅的典範。
當宋代文人雅整合為風尚,文人雅客們也將山水搬進了園林。而千年之後,融創西南用三年時間,完成了一份宋畫的建築美學筆記,用細節還原人們心心念唸的宋式理想生活。
《西園雅集圖》
“園”法艮嶽。
宋徽宗設計的艮嶽,可謂是“括天下之美,藏古今之勝”。
艮嶽突破秦漢以來宮苑“一池三山”的規範,具有濃厚的文人園林色彩,園林中加入詩情畫意,以典型、概括的山水創作為主題,代表了北宋園林藝術的最高水平,更是中國園林史上一大轉折。天子造園,氣質非凡,宋徽宗以至高的審美,將落墨在艮嶽的一木一石之中,如今斯園不再,但我們仍可從花石綱的遺物——冠雲峰中遙想艮嶽之狀。
宋徽宗《溪山秋色圖》
宋人的庭院和園林,永遠地留在了宋畫之中。
運石巧造,可以觀山;小園花徑,可以通幽;鑿池理水、可以聽泉;高臺築亭,可以攬勝。或是臨水池館,或是山居林泉,或是鄉野獨墅,無論哪一種形式,都是古人對雅緻的摹寫,他們於一庭一院之中,或獨樂棲閒,或雅集侍宴,這樣的雅居幽趣,足以垂範後世。長橋臥波,煙水渺渺,宋人的庭院和園林,大概也和傳世的宋詞一樣,充滿了韻律、節奏、風雅。
重慶 融創長樂雅頌 實拍
“院”法宋畫。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從大量的宋畫中我們可以見出,宋人追求“丘園養素,泉石嘯傲,漁樵隱逸”的生活。一方院落之中,三面環景,人被自然包圍,既有精神空間,也喜親近自然。
重慶 融創長樂雅頌 實拍
最美的風景就藏在庭院之中,長樂雅頌的庭院極盡宋人之美。院中或是幾叢修竹,一顆芭蕉,還有半畝方池,周圍遍植奇花異草,晴時可賞日光,雨時可聽蕉聲。一年四季,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一方庭院,讓生活遙接宋人的詩文風雅。
重慶 融創長樂雅頌 實拍
一方庭院, 成全了“可遊、可望、可行、可居”的山水園居生活。當我們回到宋朝,融入宋人雅生活的洪流,靜日裡,可焚一縷香、點一盞茶、臨一行字、插一束花。
我們清楚,我們熱愛的,是這些雅行背後所承載的理想和精神,這種生活源自於我們骨子裡對雅緻生活的追崇。
重慶 融創長樂雅頌 實拍
中國人喜歡山水,這和我們的追求天人合一的哲學密不可分。明清時期,文人園林作為兩宋的傳承而繼續發展,達到了極盛之局面。園林的興起與發展,反映人們在遠離自然的城市生活中,對自然的懷戀與嚮往,是心理上的補充和精神上的需要與追求,園林正是文人心中對山水的寄託。明代文震亨於《長物志》中說:“居山水間者為上,村居次之,郊居又次之。”山水園林,便是中國人心中的桃花源。
重慶 融創桃花源 實拍
疊山理水,栽花種草,造園是中國人對生活最高的致意,它是一門綜合的藝術。一塊石頭就代表一座山,一汪池水就代表著一條河,芥子須彌,以小見大。
那是一種“雖由人作,宛自天開”之感,人們在有限的院落空間裡,收納無限的桃源世界。一磚一瓦、一草一木之中,風雅即是日常,重慶桃花源以詩意成全世人的理想,在一方院子裡,有四水歸堂,滿庭生花,四季皆閒雅。
重慶 融創桃花源 實拍
一方院子。
院子,是中國人最為獨特的物質空間,它藏著我們心中溫軟的回憶,如庭前雪,似瓦上霜。當我們住進院子裡,便能感受那份唐詩宋詞的詩意,在小小的一方院子裡,聽鳥鳴叫,聽風拂葉,晨起有日光,夕陰著暮色,有山可望,有水可聽,胸中有丘壑,眼裡存山河,一方天地,宛如桃源。建築的屋簷四面圍合,院外是喧鬧的都市,院內卻是靜謐的此間。
重慶 融創桃花源 實拍
四水歸堂。
中國人天人合一的理念,在四水歸堂中得以實現。四面合圍的牆簷,使天、地、建築在空間中融為一體,中間的天井,總能看到高闊的青天。另一方面,天井和“財祿”相關,四水歸堂使雨水從四面流入天井,寓意水聚天心,也象徵著居家為福地所在,可以“聚水、聚財、聚福氣”!
重慶 融創桃花源 實拍
滿園雅居。
園林可居,其間有雅。錯落在建築之中的庭院、方塘、小橋、流水、竹石……點綴著棲居空間,而園居之雅,莫過於移步換景,花窗不僅是園林的眼睛,更是心中的畫境。園林中的窗景延續了先人的營造手法,一幅幅靜美的花窗,使居室內外發生了交流,同時也擴大了居室的藝術空間,移步換景,心生畫卷,窗戶在無形之中,打通了人與自然的隔膜。一簷一角,一窗一畫,取用在我,四季風雅。
重慶 融創桃花源 實拍
古人說:“筆墨當隨時代”,營造也當隨時代。對於國潮下的城市人居而言,它可以有不同的形式,融入當下的生活,讓人直抵這片土地上的精神核心。
唐代審美大氣華麗,在千百年後依然為人神往。“皇靈帝氣瑞彌空,片片祥雲處處宮”,這便是長安城的風華。它可以是極樂之宴,也可以是長街崇光;對於生活在當下的我們來說,若能與太白斗酒詩百篇,共攬杯中明月,依然是一場值得嚮往的大夢。
昆明 融創九雲府 意境圖
若有一方居所 ,取大明宮之形、融九成宮之意、化曲水流觴之境,以唐風意蘊為藍本,以詩畫輞川為意象,再現唐之園林意境、建築風骨、詩文氣概,那我們將可以更近的距離,感受盛唐的雍容華美。
昆明 融創九雲府 意境圖
好的建築是長出來的,它根植於當地的文化肌理。蜀中雷暢故居“園有池,廣蔭數畝,積亂石為阜,建月到亭、香光閣於其上,香林梅塢,極幽麗之觀。”成都國賓雅集汲取了雷暢故居之精髓。這座距今近400年曆史的建築,為建造者提供了靈感,也推開了一扇川西風格蜀風建築的探索之門。
成都 融創國賓雅集 意境圖
一座山、一條江、一間觀、一席蜀錦......錦官城裡的悠閒與優雅,造就了成都特有的生活方式。薄封簷、錯坡峰、穿鬥牆、小青瓦……當傳統生活情懷,融入於城市空間,便幻化為“夢迴老成都”的磁吸力,讓心心念念“那些年真美好”的四川人,又多了一個精神皈依之處。
成都 融創國賓雅集 手稿
《詩經》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即十五國風,國風一詞正是源自於此。隨著文化自信的迴歸,我們談論國風,更多的是追尋那已經遺落在時間幕帷中的風雅、高潔、輝煌或煙火……
由於時空的轉變,我們無法再用同一個語言去追述昔日的環境,但我們可以從無數的詩文字畫中,攫取歷史的片段,如唐詩、宋畫、明清園林、地方文化,我們需要用全新的眼光去觸控文化背後的肌理,找到我們與生俱來的呼吸,讓積累千年的古樸,再度風華正茂。
我們崇古,卻更明白,精神的革新和當下的契合,才是至關重要的。
重慶 融創長樂雅頌 實拍
城市中的生活居所,它應是順著文化之源和時代潮流而生長的美。如何讓它滌去厚重的塵埃,換一段再世新生?
美好城市的共建者已經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結合不同的自然環境、地域文脈、當地人的生活方式所不斷進行的研究和創新。向內求索,向外探尋,在文明中汲取文化精髓,在經典中重構當下人居。
我們堅信,國風千面裡,終有一處是你滿心歡喜的模樣,它如長樂雅頌的宋式雅居,如桃花源中的那方園林,如你熟諳的盛唐九雲府,或是蜀風大院國賓雅集……它們穿越千年,百轉千回煥然新生,為盛世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