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作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大家對其中的情節都有所瞭解,主要講述的是一百零八位好漢上梁山的故事,每個好漢都擁有自己的故事以及鮮明的性格特徵,施耐庵更是把書中的情節描寫的特別細緻生動,彷彿我們都置身於當時的情境下。
朝代背景是宋朝末期時,朝廷開始走向腐敗,民不聊生,社會黑暗。後來就有一部分俠義情懷的英雄們,以宋江為首,陸陸續續上了梁山上,開始了他們的俠士夢,吃酒喝酒仗劍走天涯
然而故事的開頭都是美好,小說的結局卻沒有那麼的理性化,反而更接近於現實情況。施耐庵把情節與朝廷聯絡在了一起,那一百零八位好漢的下場也是十分悲劇的,基本上沒有幾個落得好的下場,傷亡慘重。故事的情節也隨著好漢的犧牲而顯得波瀾壯闊,跌宕起伏。也這是深受大眾喜愛的原因之一。水滸中有個人的結局最為圓滿,識破了宋江之後回家探親之後就沒有回來
有的人會說,之所有好漢們的下場那麼悲慘全是因為宋江帶領引起的,宋江是罪魁禍首。小說的後半部寫的一個場景,官兵多次遭到了梁山好漢的鎮壓,宋江卻放走了被好漢俘虜的高俅、林沖被宋江這個舉動氣的都吐血。宋江還一個勁兒的向朝廷示好,表示想要歸順朝廷,兄弟們氣的都無話可說。
宋江心裡想,如果大家能夠依靠著朝廷這座大山,以後在朝廷的手下做事情,那可就真的安穩了。能夠做個朝廷命官,闖出一番事業來。兄弟們卻認為,宋江跟他們已經不是一條繩子上的螞蚱了,只想著自己不顧其他弟兄的安危。顯然,宋江想的有些天真,靠著朝廷這條出路是走不通的。
宋江帶著一些兄弟靠著朝廷了,卻被朝廷給打壓的不忍直視,幾乎沒有一個人落得好下場了,更別想著能有一官半職了。李逵對宋江可以說是忠心耿耿的,宋江說什麼李逵聽什麼,但是宋江在死的時候還要把他拉上一起共赴黃泉。李逵雖然說是一莽漢,但是他對宋江的兄弟感情是非常真摯的。宋江連對他這麼好的兄弟都能如此對待,可真是心狠。
宋江在梁山諸位好漢心中是及時雨的形象,可謂是形象高大。也正是因為他的急公好義,對眾人有說服力,大家才把他推選出來作為領頭羊。他本是官府中的一個小吏,他一心想著能有一天受到官府的重用,當個對朝廷有用的人。也就是因為這點,好漢們的下場才會是悲慘的。
那麼多好漢中,有幾位是有自己的思想的,沒有盲目的跟隨宋江歸順朝廷,他們在合適的時機就退隱了,自然結果也比那些跟隨宋江的人好的多。比如魯智深本就是一個僧人,最後能夠大徹大悟,也算是實現了佛家的悟道,再一個就是公孫勝,本就是一個在二仙山修煉的道士,後因時局動盪,世道大亂,隨著晁蓋等人劫富濟貧,行俠仗義,後來又跟著晁蓋上了梁山,但當晁蓋死後,宋江當上了首領之後。
他便看破了宋江的真實面目,他藉著回家探母的由頭回到二仙山中隱世修煉去了。當好漢們遇到困難打不過高廉時,便想請他再次出山時,他本不想出山,卻忍心不下兄弟們的苦苦哀求,於是就下山幫助他們,再次幫助梁山好漢們建功立業。
在這一次困局被平定之後他見好就收。他再次藉著探母的由頭回去,這一去他就再也沒有出現了。水滸中梁山好漢其他的結局都沒有他的結局好,也正是因為他能審時度勢,不急功好利,這才有個相對比較圓滿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