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在經典小說《天龍八部》裡,金庸先生用一支如椽大筆,既寫盡了江湖之遠的風雲變幻,又描繪了廟堂之上的權力高層。一位位王孫將相,公主后妃如走馬燈般登場,共同譜寫了一幅氣勢恢宏的北宋畫卷。

這其中,作為金庸筆下“正義女神”化身的高太皇太后是絕對不能忽略的人物。雖然金庸在書中對這位老太后著墨甚少,但這絲毫不影響高太皇太后在《天龍八部》中的耀眼光環,以致當一代雄主耶律洪基打算伐宋時,一想到這位老太后,就忍不住一邊嘟囔著:“大宋現下太后當朝,重用司馬光,朝政修明,無隙可乘”,一邊打起了退堂鼓。

單憑名號就嚇得耶律洪基不敢來犯,還只是高太后萬千著名事蹟中的一朵小浪花,她帶給北宋王朝更大的影響,則是在去世時對宋哲宗的諄諄教誨。

看過《天龍八部》的讀者們或許還記得,當時宋哲宗年少氣盛,一心想幹大事,根本顧不上蒼生福祉,高太皇太后見狀,硬是拼著最後的力氣在病榻上苦苦勸道:“一打上仗,軍民肝腦塗地,不知要死多少人,要燒燬多少房屋,天下不知有多少人家要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為君者胸中時時刻刻要存著一個‘仁’字,別說勝敗之數難料,就算真有必勝把握,這仗嘛,也還是不打的好”。

如此憂國憂民且威名遠播的老太后,一度讓無數書迷扼腕嘆息金庸怎麼把她寫“死”了。倘若上天再借這老太后幾十年壽命,大宋怎麼可能會有靖康之恥?

那麼,讀者們的想法是否正確呢?真實的歷史上,若是高太皇太后真的多活幾年,大宋是不是能避過那半壁山河淪陷的歷史悲劇?

一、論賢德,大宋捨我其誰

說來高太后的個人品德,在北宋政壇那可是人人稱讚。出身世家大族的她,素來以“執謙好禮,冠映古今”著稱。一次元宵節,高太后的母親想進宮觀燈,可高太后考慮到母親登樓必定會讓宮裡增添許多不必要的禮節,而她不願因為自己的原因超越典制,於是高太后便婉拒了母親的請求,僅讓人給孃家送去了一些燈燭。

不僅如此,來自豪門的高太后,在生活上也極力崇尚節儉。宋神宗想盡孝道給高太后營造房屋,結果高太后以太過奢華為由,謝絕了神宗的好意,弄得自己的住宅一度比太妃住得還寒酸。

好在高太后對此安之若素,還順帶在簡陋的條件下,強忍住宋神宗英年早逝的巨大悲傷,毅然垂簾聽政輔佐宋哲宗,將整個北宋的江山扛在肩頭。

更為難得的是,大權在握的高太后,不僅依然克己勤勉,還嚴格約束外戚。皇帝給她家人加官進爵的禮遇,高太后一律反對,而遇到家人犯法時,高太后二話不說就將犯事者交給司法部門處理,真正將“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貫徹到底。

種種優良品德,讓惜字如金的史官們,也忍不住給高太后加上了“賢德”的字首。不過,個人修養優秀到沒朋友的高太后,到了施政上,所作所為可就是另一番光景了。

正如《天龍八部》中,耶律洪基盛讚高太后時所說的“朝政修明”。這短短四個字背後,蘊含的卻是高太后廢除王安石變法的驚天之作。

在高太后掌權前,他的兒子宋神宗施行了十多年“王安石變法”,內容有好有壞,但不爭的事實是,大宋的國力軍力,都是蒸蒸日上。可高太后卻認為,變法雖然讓北宋強大了,卻也鬧得朝中上下官不聊生,妥妥就是個惡法。

於是,垂簾聽政的高太后,索性利用手中的權力扶持“舊黨”領袖司馬光,還大張旗鼓廢除新法,弄出了舉世震驚的“元祐更化”。

僅元祐八年裡,高太后就七月罷保甲法,十一月罷方田均稅法,十二月罷市場法及保馬法,而後又先後廢除了免役法與將兵法。

短短四個月,宋神宗王安石等人奮鬥了十幾年的幾個重要國策,被高太后一股腦廢除殆盡,甚至連新法中帶給人民巨大便利的農田水利法也沒能躲過高太后的魔掌,被迫提前進入了歷史的垃圾堆。

雖說王安石變法的優劣千百年爭議不斷,但畢竟新法實施多年,貿然一朝廢止,帶給社會的影響是巨大的。偏偏高太后“藝高人膽大”,一口氣廢除了多項政策,還只破不立,根本沒考慮過出臺新的施政方案維持社會穩定。

結果,王安石變法時“積粟塞上蓋數千萬石,四方常平之錢不可勝計”的盛況一下子成為了戶部侍郎蘇轍等人口中的“倉庫為之一空”。

可嘆宋神宗一輩子埋頭苦幹攢下的家底,就這麼被糟蹋得精光。然而高太后並沒有收手的打算,一番神操作折騰到元祐七年,搞得連當年堅決反對王安石變法的蘇軾都忍不住說:高太后這折騰法,還不如王安石呢。

當年王安石變法,好歹朝廷有錢,高太后這麼管殺不管埋的瞎搞,弄得朝廷也窮了,老百姓的財富也沒增長,外人看大宋“朝政修明”,其實大宋就是精緻窮。

或許到底是為人臣子,蘇軾有句話還是忍著沒說,那就是高太后的“朝政修明”不僅將北宋拖入“貧窮”的深淵,還加速了大宋的“積弱”。

二、搞事情,我是認真的

當年王安石變法時,宋軍的戰鬥力雖然被後世好些人吐槽不夠看,但好歹還在對西夏作戰中,拿下了幾處重要的戰略要地,將邊防主動權牢牢攥在手中。

誰知遇到不懂軍事的高太后當家做主後,這位老太太竟然腦洞大開,提出將大宋將士捨生忘死收復的國土,重新割讓給西夏,以便今後與西夏牽起手來做朋友。

如此荒唐的主意,迅速招來朝臣一片反對聲。高太后無奈之下,只得放棄“友情送國土”的主張,但宋神宗建立的葭蘆、浮圖、米脂、安疆四處軍事要塞,還是被高太后當成禮物拱手送給了西夏。

可惜,北宋雖然送出了大禮包,高太后期待的和平局面卻沒有出現。僅僅四個月後,西夏就打來了。而當初高太后輕易放棄土地之舉,讓北宋官兵失去了軍事屏障,也澆滅了北宋軍隊開疆拓土計程車氣,西北地區就此兵連禍結,黎民飽受塗炭之苦。

但這些對於高太后而言,根本就不叫事,此時的高太后,正琢磨著給大宋王朝挖下另一個大坑,那便是加劇新舊兩黨的黨爭。

元祐初年,高太后下詔設立看詳訴理所,旨在為反對變法受到打擊的官員“平反昭雪”,而在朝廷人事任用上,高太后也大舉提拔反法派,似乎在用行動說明,加劇黨爭,我們是認真的。

在高太后的支援下,反法派的司馬光等位極人臣,門生故吏滿天下,而變法派則一度遭受慘重損失,骨幹力量或被貶謫,或被清除,朝堂內外陷入不問是非,只論出身的怪圈裡,百官紛紛拉幫結派,黨同伐異之風大盛。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哲宗親政後,世人眼中猶如過街老鼠般的變法派,突然被哲宗啟用。這些憋了一肚子氣的大臣們,馬上採用了更加嚴厲的手段報復反法派,弄得反法派眾官員死走逃亡傷,日子過得慘不忍睹。

冤冤相報何時了,如此折騰之下,新舊兩黨斷斷續續掐了幾十年,到了靖康之恥前汴京被圍時。互相還在死掐,鬧出了“不管炮石,卻管安石”的笑話。

最終,金人南下的鐵騎踏破了東京的繁華,留給大宋臣民永世難消的遺恨。不過,若仔細推敲高太后辦下的一件件糊塗事,再覆盤幾十年後的靖康之恥,不難發現其前後的關聯。“一言興邦,一言喪邦”的歷史教訓,無論放在《天龍八部》的世界裡,還是北宋真實的歷史上,都是十分生動。

參考資料:張明華《北宋宣仁太后垂簾時期的心理分析》、張雲箏《論宣仁聖烈高太后》

拓展連結:

20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散文:窗花(沙棘)